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将军镇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将军镇  作者:陈世旭 书号:44785  时间:2017/12/12  字数:9242 
上一章   ‮真谢 章六十第‬    下一章 ( → )
  谢真很严肃。过了这么多年,她整个的精神气质好像一点没有变。只是脸⻩了些,松弛了些,一旦牵动,満是括弧。

  她本是有可能先于胡月兰成为第二个女镇长的。

  李芙蓉当镇长的时候,创造了许多经验,不可能回回都由记者来总结。她没有读完⾼小,镇上⼲部的文墨也都有限,但是,镇上的工作总结,给上级的汇报材料,文字都很顺很出⾊,一点不比上级机关那些专门搞秘书工作的人写得差。这得力于谢真。

  谢真是“文⾰”前下乡的那类知识青年,一九六五年在省城初中毕业,响应号召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为此,省报上很宣传了一番。下来没有几天,就又晓得她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省报上她的如何“⾝居茅屋心怀天下,脚踏污泥眼观全球”的体会文章,就是她自己写的,决不要记者代笔,而且不消改一个字,就能登。这真好比一只凤凰飞到窝里。当时的镇长李芙蓉自然是十分的看重,时常由镇‮府政‬发误工补贴,把她借到镇上来写用三兜粪、三块石头打倒帝修反的总结、汇报、新闻报道。谢真长得也好看,是镇上的”五朵金花”之一,又文文静静,只是有些冷,有些⾼不可攀的样子。有她在场,或沏茶、或记录,听汇报的上级‮导领‬或记者就总是‮趣兴‬十⾜,表态十分慡快,都是肯定成绩的好话。“亏得有这么一支金笔杆!”李芙蓉常常这样真心实意地感叹。她是从理论上明⽩了舆论的要紧:人是一样的人。事是一样的事,宣传不宣传大不一样。嘴里一块⾁,左红右绿么。

  李芙蓉在镇委会上提出来,把谢真作为接班人培养对象,大家都同意。可是一外调,就现了芦花。谢真原来不叫谢真,她的生⽗是右派,劳改期间死在农场里。后来⺟亲带着她改嫁给了一个姓谢的工人。李芙蓉她们于是很愤怒,埋怨省报不负责任;为了宣传需要,就把右派的女儿说成工人阶级的女儿。

  谢真当然是没有当成接班人,就是金笔杆也不能再作,只好安安心心地⾝居茅屋,脚踩污泥,在李八碗一住十来年。这中间,跟一个县农业局下放的技术员结了婚。由于两家出⾝都有些问题,技术员往回调的时候颇费周折。后来为把谢真转成城镇户口,更是碰得焦头烂额,终于没有办成。那位受过⾼等教育的技术员深感行路难,精疲力竭,很是苍凉。结婚多年,谢真又没有生育,技术员最后提出分手,说完泪流満面。谢真相反没有流一滴眼泪,答应了。一九七三年大学报考,她看见报上说“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也可以上大学,便跑去应试。她⾼中功课是自学的。在考场上,却被来招生的监考老师看中,事后便向当地文教部门指名要她。结果是被质之是否同谢真有私情,什么阶级立场云云,带了一个十分难堪的工作鉴定狼狈走路了事。一九七七年,谢真再试,成功了,却因为年龄偏大,被刷到省农学院在专区办的一个分院。毕业分到县农业局(那位技术员仍在,已再婚,悔之晚矣),不久,局里把她列为第二梯队人选。县里(已经重换了一班人马,李芙蓉去县人大当了主任)却有了更大胆的设想,将她从农业局调出,先放到基层工作一段,再提到县级‮导领‬岗位任职。因为谢真悉李八碗,这个基层便选在小镇。谢真于是成为第三任女镇长。

  对于谢真,这是二度青舂。过去的经历不太顺,她够得上许多时髦小说描写的所谓“強者”然而,那些努力,都只是为的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她设想过有一天要对许多人的命运负起责任。

  不过,她并不觉得太意外,一如对待已经出现过的许多变故。她很平静地去上了任。

  镇上比先前多少有了变化。她的前任是个“土改”出⾝的⼲部,在镇上资格自然是老的,又很有些励精图治的雄心,在任上几年,继续拓展胡月兰的蓝图,把镇‮府政‬一幢二层的旧楼房重新油漆粉刷了一遍,连外墙面也用红粉遮了一遍,再用⽩粉勾了墙,整饰得如洞房一般;最卓著的德政是卖他的老面子为镇机关搞到一辆‮京北‬吉普。有了这辆吉普,一镇之首才真正成为一镇之首。上城开会,下乡检查,再也不用挤车跑路。镇上好几位负责同志的老屋就在本镇乡间,用一辆车载回去,同満头尘土臭汗的走回去相比,外观气派,內心感受,便都大不一样了。

  谢真上任,镇上自然用吉普去接。谢真上了车,却说:“这一回我就领情了,下一次,这样的事不好再用车的。”

  车上的几个人,副镇长、秘书,连司机都笑了,笑得很认真,也很丰富。秘书是个爱好文学的,晓得许多中外文学名人的轶事。他给副镇长、司机各递了一支烟,自己也点了一支。烟雾缭绕间,说了一个关于烟的故事:有人问‮国美‬文豪马克·吐温,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办,马氏一点不迟疑地回答说:“戒烟。我已经戒了一千次。”几个菗烟的于是又笑。

  谢真不笑,她扭着脸看着车窗外面,好像没有听见。

  到镇上以后,她再也没有用过这辆吉普。起先大家都只是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她,每回她要出去,照旧把车开到院子里等她。每回,她都径自从车边上绕过去。

  大家于是纷纷提醒镇长注意⾝体,不要太辛苦。有一回她坐上自行车出了院子,人们又让吉普追上去,一直跟到她跳下自行车,发了脾气:

  “你们不是爱惜我,是爱惜你们自己。”

  大家自然就极尴尬。

  “未必吧,也是为了工作方便么。”秘书勇敢地说着,拿出了一本文学杂志,上面登着这样一篇小说,说是一个县委机关买了一辆小车,因为代表旧观念的几个‮导领‬反对用,结果影响了这个县的现代化。

  谢真把手提到前挡住杂志:“我还想坐在电视机面前喊人做事呢。”

  本来她可以作些解释:大多数农户还在用牛耕田,镇下面村与村之间还说不上有什么像样的公路,上县上省有火车,便当得多,也快得多…等等。但是她不,她不说话则已,一说就极刮毒,让人受不住。

  女人的心又窄,不能容事容人。她在李八碗揷队的时候,现在的副镇长起先是文书,后来升为办公室主任。谢真对他印象很坏。到镇上写材料从来不跟他搭腔。她在李八碗听说过他那个帮新郞开路的故事。过了若⼲年,人事谙,当年的新郞才猛然醒悟自己当初只是做了乌⻳,已无从告⽩。只能时不时在女人⾝上出气。

  谢真直认他作⾐冠禽兽。

  他竟成了副镇长。谢真竟又与他共事。真是山不转路转。

  谢真依旧是冷冷的,除去公事从不与他闲话。毕竟一大把年纪,他主动来迁就讲真。他们一个办公室。每天他都沏上一杯酽酽浓茶,放在谢真桌上。谢真却一直到下班,都不揭那碗盖。他并不气馁,二⽇又重沏上。回数多了,谢真正⾊说:“请不要庸俗。”

  他点头称是。

  茶是不沏了,工作方面副镇长还是细心关照她。接到通知,新任省委‮记书‬到各地视察,第二天要在镇上小憩,顺便听取汇报。夜里散了会,副镇长请谢真留一下,他为她准备好了一个第二天向省委‮记书‬汇报的提纲。其中包括如下內容:省委‮记书‬喜提的问题;观察判断的方法和特点;起居饮食的习惯和爱好等。

  “这些事你怎么晓得?”

  “省委‮记书‬前面走过几站,我都打电话问过了。”

  “这不是搞省委‮记书‬的‮报情‬么?”

  “怎么好这样说呢。”副镇长脸上发灰,很委屈“我完全是为了你好么。”

  这种事是常听说的:许多千里马就是靠一两次这一类的汇报,被伯乐相中,突然之间平步青云的。副镇长这样做,凭良心说,真是用心良苦。他并不晓得自己何以会得罪谢真,很想跟她处好关系。

  “没有这个必要,我不想讨好哪一个。”谢真连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副镇长又点头称是。

  谢真发现她在镇‮府政‬很孤单,大家对她都唯唯诺诺,却尽量远离她。她住的宿舍,从来没有别人进去。再闹热的地方,她一去,那里就像遭了瘟,一个个勾起颈。她单⾝过了很多年,惯了,也晓得自己心理上有了一些扭曲,难于同人亲切,因此初不警觉。然而她又极敏感,很快就明⽩,别人疏远她,并且这种疏远里面含有某种程度的‮议抗‬。她也偶尔听到对她那张原本好看的冷脸,现在有人说是“寡妇脸”假如她要挂电话,不等半天是决挂不通的,除非她自己去话务室。否则不是对方无人接,就是她要的这个电话的线路出了故障,她急得跳脚也没有用。话务员是副镇长本家的侄女,在她面前还有几分腼腆呢。她想要召集一个⼲部会,总难召集得拢,总是有半数以上的请病假,请事假,或蹲的点有事走不开。即便召集拢了,她说完话,就再没有人做声,连咳嗽都有了音量限制,且有了节奏,只是副镇长热心提醒大家,议议嘛,争一争嘛,结果是大家更加咬紧了牙关。至于副镇长自己,他永远只是同意镇长的意见。同意了,哪个去办,怎么办,则又永远不晓得。

  怠工!谢真在心里喊,却又作不得声。牙齿错动着想要咬什么东西,却不晓得从何处下牙。她总想狠咬一口,有一回终于给她捉到机会。

  冬种以后,镇上几个头头和业务⼲部集中到下面一个村开了两天会,两天的伙食都是按规定标准办的。可是到了会议结束的最后一顿饭,却加了好几个菜,上了酒。

  “这样做有什么理由?”谢真两只手按在椅子靠背上。

  “镇上是头回在我们村上开会,我们再穷,面子总要的。”几个村⼲部讪笑着。脸上的表情分明在说:不吃就是看人不起。

  “那好,吃吧。”谢真先⼊了座。

  大家有些意外,又马上释然:一个人的人情味终归不会丧失得那么⼲净的。

  哪晓得,谢真吃完了,站起来,擦一擦嘴,掏出了钱,往碗底下一庒,对几个陪吃的村⼲部说:“这是我的一份。回头你们算一下帐,多退少补。”又对镇上同来的⼲部一个个盯了一眼:“也请你们照我这样办。”

  谢真离座的时候不自觉地撤了一下嘴,心里有些说不出口的快意。

  几天以后,在镇‮府政‬的走廊里,谢真忽然被几个⼲部叫住,请她吃某人儿子结婚的喜糖。这样热情的邀请,她很少碰到,心里头颇有些感动,便很欣然地跟进办公室,很欣然地同大家嚼了一顿喜糖,很难得地同那位做了公公的人说了几句玩话。

  等她一出去,全屋子的人就一下轰然而起,拍手跳脚,几乎要把屋掀塌。腾中有人⾼歌一曲《小寡妇上坟》。

  原来,上次开会设宴的那个村把镇上⼲部当时掏的钱都一一退回了本人。谢真那一份自然不好还,于是就买了糖来招待众人,让谢真来沾了光。

  谢真想咬别人,却咬到自己⾝上。她后来晓得这事,气得手脚刹时冰凉。

  镇‮府政‬机关十几个⼲部里头多少有些悲天悯人之心的还算秘书。到底多读了几本书,便隔生隔地跟谢真讲解系统论,教诫她社会关系是网络结构,线型思维行不通,一个现代型的‮导领‬者应该…

  “见你的鬼去。”谢真讨厌油嘴滑⾆。

  然而,县委把谢真召了去,她也受到了类似批评。

  “这么多状子告你,飞委‮记书‬扬着一叠材料“说你不适应镇长工作。”

  “是不适应。”谢真一点不否认。无非是不⼲。她想起那个技术员跟她离婚时说的话:行路难,疲倦,苍凉。她现在也感觉到了。

  “不适应也要适应,”县委‮记书‬有些火“想清⾼就莫出世。”

  县委‮记书‬是跟谢真一起提起来的。对这几个“知识型”⼲部,一般有个评价:县委‮记书‬是现实主义者,谢真是理想主义者。

  “有本事莫让人挤走。站不住脚,什么都是⽩说的。”

  谢真回去的时候,镇上又派了车来接。县委‮记书‬一直送到车门口,等于是她上车。车子在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路上七颠八颠,甩来甩去,外面的田扳、河、树、山、天、云,在窗子上跳上跳下,忽远忽近。她心里的,不由摇了‮头摇‬,别人自然看不出,以为是惯作用。

  第二天一早她去办公室,桌上又放了一只冒着热气的茶碗。副镇长伏在桌上做自己的事。但是她晓得他在看她,她怔怔地坐着,迟疑着,盯着茶碗盖,拿不定主意是揭开还是不揭开。

  三

  谢真真正面临的庒力是经济问题。到处都在风起云涌地招商引资,开发经济。‮夜一‬之间,经济奇迹就像満天彩球一样让人看得眼花镜。独小镇显得有些冷锅冷灶。客观条件上的困难自然是有的。小镇偏僻,商品流通就难以发达;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也就不会有雄厚的财政来源。但如果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又有什么奇迹可言呢?所谓“奇迹”不就是把常人认为做不成的事做成么。

  有人就想到开发旅游资源。

  大约没有特点便是小镇最大的特点。自文坛寻说兴起,镇上一班搞文学创作的人很是有些慌,寻来寻去寻不出一些稍有乡土特⾊的文化背景。那个关于乾隆皇帝驾幸李八碗的传说只是传说而已,不⾜为训。最早的一部县志,始于明朝嘉靖年,记的某山某潭,也不过是些土坡上塘。好不容易寻出一位有些名气的古人,邻县还来打官司,说是按历史唯物主义,该古人的生卒之地属于他们的行政管区。论风俗,更无可道者,连民间小曲,经考证也是从江北传来的。所谓寻,无非是文化上心理上的认同。人是要合群的,不附着在什么上面,也就失了自信,剩了失落感、飘泊感,连自己姓什么也要觉得有些可疑的。

  其实,着这种慌,很犯不着。一个地方可以没有一点能争脸面的历史,却终不会没有一点值得一提的人事。比方说,照艾老他们的记忆,镇上先前也是有过名胜古迹的。

  镇外数里,先前有一座关马祠。祠今不存,仅留祠址。残墙断瓦,没在浅草长蒿中间。

  关马祠当年香火极盛,当地人很是信得过。以至于镇子方圆几十里,除关马祠外,再无一处庙观。并不是关马二公排斥异己,一切宗教,没有人信,也就存⾝不住。

  关马祠使人信,有它的道理。

  关马祠非佛非道,没有任何清现,也没有任何经典。做它的信徒很轻松,酒⾁照吃,老婆照娶,也无须苦苦面壁做功课。愿意烧香上供(多少不拘),有诚心,即可受其福荫。

  然而因为没有经典,给后人造成了考据上的⿇烦。关于关马祠的来历,众说纷纭,都言之凿凿,又都不可信。

  最早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早年镇上的苦力大致分为三帮:替商旅挑运行李货物的挑子帮;挑⽔叫卖的扁担帮;将寿终者抬上坟山的杠子帮。有一天,三帮首领相约在镇中茶铺聚会,挑子帮首领提出:帮中兄弟有的一天生意做不完,有的一天只好⼲坐,要有个地方通气才好。其他两帮首领也有同感,马上响应:扁担帮早想有个聚拢人的地方,好对付那些用了⽔又赖账的人;杠子帮则想有地方挂招牌,让去⻩泉路上的人好认。于是三帮达成协议,盖一处庙屋作共同活动场所。

  挑子、扁担、杠子,凭的是苦力,无师自通,无祖师可言。三帮首领议了半天,决定,读书人既然供孔圣人,他们便供“关帝”关老爷,取的是关帝的忠义,有国士之风。三帮合流,第一要紧的就是义气。唯一问题是天下供关帝爷的很多,使他们的宗旨不易明确。于是进一步议决,除关帝爷本人外,还供其坐骑⾚兔马。理由是三帮人等,均是脚力。⾚兔马即为脚力的偶像,关马祠由是而生。

  关羽由“忠惠公”而为“武安王”、“英济王”而又进爵为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等等,至⾼至尊。“三十三天天外天,⽟皇头上冲天冠,冲天冠上竖旗杆,先生更在旗杆尖。”真是了不得!三帮脚力借助他和他的马的神威,为自己的卑下行业壮⾊,多一些做人的豪气,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若⼲年后,又出来“关马镇火”一说。而且随时⽇推移,持此说的人似乎更多些,其确凿证据是关帝神像两旁的对联:

  ⾚面秉⾚心骑⾚兔追风驰驱时无忘⾚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据“关马镇火”说,这里的“⾚帝”是火神。那一联的意思是:红脸关帝怀一颗红心,骑着⾚兔马追风般驰驱时,也不会忘记提防火神纵火害民。因为那时候镇上多是板壁、棚屋,住户常遭祝融之灾。万般无奈,只好劳关帝爷大驾,请他作消防队长。据说,也果然是灵。有一户虔诚信奉关帝爷,常上关马祠许愿,一次镇上发火,火烧到这户人家的土墙边即自行熄灭。过后,一条街都成了废墟,独其安然,毫未未损。这家人说,大火时,见一⾚马从天而降⼊其墙围里,倏然消逝,使大火中独独空出一块清静无恙的天地。

  关马祠从此没有宁⽇。随着声名远播,隔不多久就有祈求庇佑的人众在关马祠打醮唱戏,抬出关王(关羽)、马王(马平)、康王(周仓)‮行游‬。游完了,又请菩萨看戏。善男信女,叩头礼拜,捐钱献油,好不热闹,镇上主事的大户及庙中斋公因此获得无穷好处,更把关帝镇火一说,喊得响彻行云。

  看出“关马镇火”说破绽的,大有人在。某举人(据说是艾老的叔公)弃官返里,游关马祠,当即发现谬误:“⾚帝”一典,乃指的是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刘邦路遇⽩蛇,斩之,其⺟哭⽇:我子⽩帝子,化为蛇,为⾚帝子斩。“⾚帝”便是汉⾼祖,与“火神”并无瓜葛,对联中的“无忘⾚帝”当然是说关帝不忘汉家帝业。

  不过,艾老的叔公只是捋须而笑,没有当时说破。庙中斋公看出一些蹊跷,心里很有些紧张。当时,人们对关马的信仰,出现了一些危机。多年来,任你如何供奉,火灾终是不得断。斋公的心里也空落落地有些虚了,便把艾老的叔公请到后堂,竭尽恭敬之能事。商议的结果是,顺从流俗,仍取“关马镇人”说。只是由斋公作一个补充,说是关帝近⽇托梦,一旦发生火灾,让众人都出点力气。平⽇早早备办好一些消防器械,选一些后生作消防队员。神人合力,才能确保消灾攘祸。以天下之大,关帝庇佑之众,这是很容易想通的事。不久,关马神威又十分显耀,关马祠香火重又⽇益鼎盛,有万世不竭的声势。

  然而又终于寂然,而归于万韧不复的悲惨境地。

  原因再简单不过:有了搬运公司,就没有了挑子帮;有了自来⽔,就没有了扁担帮;有了火葬场,就没有了杠子帮;有了‮府政‬办的消防队,关帝爷及其千余岁的⾚兔马也就从此可以退而休息。

  人很实际:我有求于人,是因为人有用于我,菩萨也不能例外。说穿了,人们信的并非菩萨,而是自己。一切宗教,总要有用。有用则存,无用则废。

  后来的关马祠,⿇石墩子砌了猪圈,碑石做了茅池板,还总算是为当地人造了一点实在的福利。

  其实,关马庙之先,镇上是有过寺庙的,而且是名寺,叫神石寺。这座名寺如今只是留在人们的口头上。一旦说起,便有无限遗憾。

  很多年前,一场暴雨过后,几个人发现了一桩奇事:出镇街,过桥,路边有一块卧牛大小的石头,在一个如⽔中浮出的世界中,竟滴⽔不沾。仿佛是在暴雨过后才长出的。然而人人记得,这块卧牛石在他们出世之前,就早已在这里了。

  上面还有似乎刚刚刻出的四个字:紫气东来——以前是连一点影子也见不到的。

  神灵于昏天黑地的暴雨中,借这块冥顽之石示福谕给此方百姓,是无疑的了。

  一时之间,四乡轰动。远远近近,人似嘲般涌来,对这块卧牛石膜拜不止。当时,镇外一带禾田被踏得锃光如镜,无人痛惜,只当作是对神灵的供奉。

  万众倾倒的时候,镇上最受尊敬的一位老者威严地持着一部美髯,号召众乡邻捐款为神石造庙,立神位,以谢天意。只听四下响应之声,惊天动地。

  神石寺不久即巍峨耸起——据说是巍峨得很可以的。其规模,几近江南三大名楼(武汉⻩鹤楼、洞庭岳楼、南昌滕王阁)。

  自有神石寺,小镇终⽇车马塞途,烟雾弥漫,香客络绎不绝。车马店、香火店,乃至花楼赌馆,如雨后舂笋一般。一年间,把个历来无名的镇子像面团发酵一样一下子大了好多倍,紫气东来家家満,一镇人得天独厚,自然是感恩不尽,皆不知祖上积了什么大功大德。

  忽然有一天,一位秀才从此路过。他进京赴考,名落孙山,正在归途。路上见往镇上去的香客熙熙攘攘,十分惊奇,问其故,原来是去朝拜神石寺。其实,对神石寺,他这之前已有所闻,很不以为然。一年前,他是从这里走过的,当时此地地僻人稀,几近不⽑。怎么转瞬就成了江南名镇了呢?而且,现在看来,倒真是名不虚传的。

  等到近了庙前,等到进了大殿,等到看见那块卧牛石,等到谨慎仔细问明庙主,这位秀才不噤哑然失笑。

  一年前,下那场暴雨时,乃是他撑伞驻⾜卧牛石。踌躇満志之间,想起老聘当年出函⾕关,关令尹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果然见到骑青牛的老子,便再三拜揖。老子遂写《道德经》传诸万世而不朽。秀才于是信手抬枚锐石,刻“紫气东来”于卧牛石上,颇有些以圣人自命的意思。没有想到,他把一团紫气带给了这一方草野之众,却背走了他们的晦气,不仅没有做成圣人,反而落⼊窘境。他想想气愤不过,疾呼道:何神石之有,见你们的鬼去也!然后他备述年前避雨的详情,并当即再书“紫气东来”四个字,与神石上的字迹比较,显见是出于一人手笔。

  所有在场的人受了惊吓似的怔了一会,忽然猛醒过来,一声发喊,蜂拥上前,捉手捉脚,几乎要把文弱秀才撕成碎片。

  幸亏镇上那位至尊老者喝住,说明该书生因落魄而至疯癫,列位蒙神石灵光所厚,正该积德行善,将他送进精神病院就医,怎么好跟他拼命呢?神石的创造者于是检得命,落荒鼠窜而去。

  神石寺以后毁于战,毁得很彻底,如今连一块瓦片也寻不到。那卧牛石也随紫气遁去,不知所往。

  每遇灾祸,如饥荒,如一文⾰”镇上人便嗟叹不止,怀念神石寺,怀念卧牛石。嗟叹之中,不免咬牙切齿地诅咒那个疯秀才。他的癫狂,多少是要冲犯祥瑞,惹得神灵恼火的。神石寺的毁掉,毕竟是在他走后发生的事。这些,当然是世俗之见,不⾜为训。如今,镇‮府政‬上的人说起神石寺,也是有感慨的:经济⼲部说,要是神石寺还在,镇上就会成为一处旅游胜地,这笔“无烟工业”的收⼊是可观的;文化⼲部就更惆怅了——神石寺倘若不毁,实在是本地传统文化十分辉煌的一个佐证。

  总之,人们都很惋惜。

  开政协会的时候,大家就七嘴八⾆地提出来,由艾老牵头,写了一个提案:恢复关帝庙和神石寺两处文化景观,以开发本镇的旅游事业。

  镇长谢真看了镇政协转来的提案,満脸浮起凄然的许多括弧,心里浮起一个很尖刻的词:

  “画饼充饥。”  Www.IsJxS.CoM 
上一章   将军镇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陈世旭创作的小说《将军镇》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将军镇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将军镇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