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作者:雾满拦江 书号:44691  时间:2017/12/10  字数:25869 
上一章   ‮录将点手玉 章六第‬    下一章 ( → )
  第1节恶炒作排行榜

  民国年间,由于没个正经儿人抓思想建设,舆论阵线上‮导领‬严重缺席,导致了无数老百姓跑上来趴窝,连出昏招恶炒自己。说到炒作,最需要炒作的莫过于花伶界,梨园‮弟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演艺圈。

  演艺圈是非得炒作不可,因为登台表演的艺术工作者们,是靠名气吃饭,你名气越大,捧你场子的观众越多,你捞到的钱就越多。钱多了也就可以沉下心来,专心将表演艺术推到一个更⾼的境界。无名的小艺人,再卖力表演,九九蔵书网累死也没人看,因为你没名。

  民国年间,很擅长炒作的莫过于名伶金⽟兰,这小妮子唱作俱佳,扮相又好,心思又七窍玲珑,甭管地球上发生什么事,都会被她拿来,成为完美的炒作题材。

  金⽟兰最成功的炒作,是⽇本三井财团赞助的二次⾰命失败后,人逃奔海外,国內到处搜杀人。金⽟兰立即抓住这个机会,硬说自己是⾝怀绝技的侠女,被京师戒严司令部给毙了。媒体无不替她打抱不平,缅怀追想名伶九九蔵书网金⽟兰的表演艺术,后来大家发现她庒儿没被毙,仍然在舞台上蹦来跳去,才明⽩被这小妮子给利用了。

  到得袁世凯称帝,大封天下,金⽟兰又抓住这个机会,封了自己一个武亲王的称号,搞得媒体又疯疯癫癫地跟风狂炒,于是金⽟兰又火了一把。

  总之,金⽟兰的炒作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但正所谓江山代有炒作出,各自疯炒五百年。虽然金⽟兰于炒作方面精益求精,不断进步,但她肯定不是最善于炒九九蔵书作的。在她前面,至少还排着一个小凤仙。

  小凤仙,一个知名度巨⾼的青楼女子。

  有分教,天下皆说蔡将军,无人不知小凤仙。人生难得是知己,⾼山流⽔两心知。说到小凤仙,由于影视剧创作人员的勤奋努力,世人莫不知晓,当年袁世凯悍然称帝,蔡锷将军为了逃归云南,遂借助青楼名小凤仙的掩护,正所谓,⾐香鬓影里,几多英雄事,纸醉金地,尽多侠肝女。蔡锷与小凤仙的知己故事,不知打动了多少颗柔软的心,让人于‮夜午‬回味之际,犹感颊齿留香。

  但这段美丽的故事,却只是个炒作。而且是个不太⾼明的炒作,是小凤仙自己炒起来的。

  蔡锷将军在讨袁的次年,殁于⽇本,小凤仙听说了这事儿,遂找到名士易宗夔,拟了一副挽联,炒曰: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亦千秋。

  这副挽联虽然是找人代笔,但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就是小凤仙的一个声明。声明中说:我九九蔵书网和蔡将军的红颜知己故事,是千真万确的,不骗你哦,谁要说我炒作,那你肯定是心理太暗啦。

  袁克文的老师、联语圣手方地山,也对此事提出了旁证:

  不幸周郞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在这首短联中,上联以最是风流倜傥的三国周瑜,来比喻蔡锷将军。下联则以隋唐替时代,侠女红拂夜奔的故事,来形容小凤仙。有这两联彼此佐征,你还非说人家炒作,还有没有良心了?

  但这真的是炒作,真的是。

  下面我们将提供相关的史料证据。

  第2节历史大瞎掰

  在提供‮实真‬的史料之前,我们先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说小凤仙是在炒作,那蔡锷将军为什么不予以澄清呢?

  这是因为…因为…因为…我们不能说,蔡锷将军,比小凤仙更需要炒作。这么说话不客观,易于引起史家发火,说不定还会因此打起来。我们只说当时的记载。

  当时的记载中,有种说法是蔡锷将军与小凤仙萍⽔相逢,人生苦途,竟遇知音,惺惺相惜,往来频仍。此事使得蔡将军夫人大动肝火,与蔡锷将军大吵大闹。蔡将军为了息事宁人,就用茶杯照蔡夫人的脑壳,温柔地掷了过去。就听砰的一声,但见桃花万点,可怜蔡夫人的头,已经被老公砸破了。

  随后蔡夫人被老公揪着头发,拖到门外,要求离婚。

  这个故事,是为了证明蔡将军确实对小凤仙情有独钟。幸好这个故事是假的,否则的话,让我们想象一个为了外边的女人而把子脑壳打破的蔡锷将军,还真有点儿不适应。

  还有一段记载,是描述蔡锷将军如何从袁世凯爪牙重重监视之下,逃离‮京北‬城的。

  故事说:有一天,蔡锷将军突然求见袁世凯,秘书部门给蔡将军安排在下午两点。于是到了时间,蔡锷将军出门坐人力车,监视他的密探以为蔡将军是去见袁世凯,就没有跟踪,却不想蔡锷将军半路上让车夫掉头去火车站,在火车站却没有上车,而是化装成一个挑煤工人,赶着头⽑驴去了通州。从通州去天津,从天津走海船去⽇本,再从⽇本去‮海上‬,经‮港香‬到云南。

  总之很惊险。

  这个惊险的段子,记载在王忠和先生的《袁世凯全传》中,而刘秉荣先生所撰《护国大战》,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香的版本。

  要说刘秉荣先生硬是敢瞎掰,也不知他从哪儿抄来的段子,居然文采丰茂,细节动人,你想不信真还需要点儿勇气。我们把刘秉荣先生的瞎掰放在这里,看看历史是怎么和炒作家搅和到一起的:

  …(蔡锷)夜间与小凤仙说明行踪,拟即乘此南下。小凤仙听了,不觉得情肠陡转,眼眶生红,半晌才说道:我与你拟同生死,你去,我便随你同行。

  蔡锷道:我是去督兵打仗的。

  小凤仙忙接口道:你道我是个弱女儿,不能随你杀贼吗?

  蔡锷道:你虽有壮志,但此行颇险,若你我同行,不但于你无益,并且于我有害,且阻碍共和前途。

  小凤仙忍不住泪下,带哭道:依你这般说,简直是把我抛弃了吗?

  蔡锷道:他⽇战胜回来,聚首的⽇子正长哩,奈何作此‮意失‬语?

  小凤仙道:我虽是女子,九九蔵书也知爱国,怎忍令英雄志士,儿女情长?但此去须要保重。

  时窗前有人影晃动,至开门出去,那探望的人,扬长走了。蔡锷悄语小凤仙道:有‮探侦‬。

  小凤仙道:这却如何是好?

  蔡锷道:不要紧的,我自有计。

  当下蔡锷取出纸笔,挥就一篇因病请假的呈文,用函固封,竟向邮局寄往京城。

  蔡锷本有失眠喉痛诸症,索借此机会,言就医院医治,而后,除每⽇赴医院一次外,仍携小凤仙间游。各‮探侦‬往来暗伺,仍不肯放松。蔡锷佯作不知,背地里却与凤仙谋定,实施金蝉脫壳之计。一⽇,蔡锷与小凤仙对坐狂饮,随即痛骂声远达户外。各‮探侦‬忙去‮听窃‬。蔡锷骂语先评论花丛,后詈及正室。忽喜忽怒,仿佛是醉后胡言。未几竟叫腹痛起来,连呼如厕。‮探侦‬急忙避开,蔡即出室,一手抠⾐,一手捧腹,向蔵书网厕所去了。‮探侦‬未及尾随。

  翌晨‮探侦‬往视,蔡等⾼卧未起,迟至午刻,方觉有人走动,重复窃窥,只见小凤仙起,云鬓蓬松,尚未梳沐,待午餐已过,又约有一两小时,小凤仙整妆出门,掩户自去。到了晚间,亦并未回来,次⽇也不见返寓,各‮探侦‬往问账房。账房亦没有知晓,‮探侦‬们动了疑心,启户⼊视,什物已空,只桌上留了一函,由司账展开一阅,乃是钞票数张,并附有一条,谓作房饭代价。各‮探侦‬急至车站探问,好不容易查得小凤仙消息,已于昨晚返京,独蔡锷不知去向。

  …

  刘秉荣先生的这段瞎掰,透出了国人读书不思考的坏⽑病。如文章中不断提到的‮探侦‬,这‮探侦‬是哪一个?叫什么名字?是谁派来的?隶属哪个部门?这个部门有多少人?是谁‮导领‬的?都办过哪些具体的案子?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探侦‬,只是国民人自己的想象,后来还真的依据这个想象,建立了自己的特务组织。这样一个部门一旦出现的话,单只是财务上开支走账这一条,就已经没办法再隐匿起来不被人知。

  历史的真相是,袁世凯绝对没有设立一个如此恐怖的特务组织,如果他真的设立了,那他早就是皇帝了,本轮不到别人再说三道四。袁世凯时代不存在这样一个组织,所谓监视,最多不过是太子袁克定,偶尔对谁放心不下,派个人过去偷瞄两眼,这就到头了。

  事实上,袁克定派去监视蔡锷的人,是他那患有精神‮裂分‬症的傻弟弟袁克良。这可怜的孩子还需要二十四小时贴⾝监护,居然让他去监视别人,你说这种监视能靠谱吗?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瞎掰。

  而大家之所以喜瞎掰,是因为历史的真相,说破了是非常乏味的。

  第3节肥妹小凤仙

  1951年,戏曲名家梅兰芳赴朝鲜慰问演出,途经沈,突然接到了一封奇怪的书信。

  写这封信的人,是一个51岁的老女人,名叫张洗非,曾是一名东北军师长的老婆。师长死后,张洗非改嫁了一个姓陈的锅炉工,生活极为艰难,在被服厂做过工,又给人家当过保姆。梅兰芳收到她的信,大骇,立即在自己居住的旅店里,与张洗非进行了短暂的会晤。而后梅兰芳托关系,替保姆张洗非安排了个正式工作,让她免于饥冻之苦。

  当时的人们,对张洗非还是有点儿印象的,说她喜喝两口小酒。有一天她正喝着,有个人捧着收音机在一边听广播,广播里正说到蔡锷将军与红颜知己小凤仙的故事。老保姆张洗非忽然泪下,说:小凤仙就是我啊。

  这句话,当时是没人信的。开什么玩笑?小凤仙,那可是国⾊天香啊,怎么可能跟个老保姆张洗非扯上关系?

  但张洗非,的确就是小凤仙。

  与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小凤仙并非什么国⾊天香,她的模样虽然不能说丑,但肯定不漂亮。既然她不漂亮,又怎么和蔡锷将军扯上关系了呢?

  正因为她不漂亮,所以才和蔡锷将军扯上了关系。实际上,小凤仙生于1901年(另一说是1900年),沦⼊勾栏成为了一名雏,遇到蔡锷将军时,她才15岁。因为容貌太过于一九九蔵书网般,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意,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也不为过。

  正因为小凤仙这里没客人,才被蔡锷将军瞄上了。蔡锷将军之所以选中小凤仙,就是图个清静,与朋友说事聊天的时候,这里绝对是个好地方,不会有人打扰,更不可能有风月场上最常见的争风吃醋情况发生。

  把话说⽩了,蔡锷将军选择小凤仙这里,就像现代人挑一家清静点儿的茶馆说事一样,其间并无什么儿女情长。而且蔡锷将军的夫人,对这件事也知道得很清楚,虽然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老公,但由于老公天天和人泡在小凤仙的家里说事,蔡夫人还是很好奇。

  于是有一天,为蔵书网了満⾜夫人的好奇心,蔡将军就带着夫人去看戏,在戏院里,他指着一个15岁的胖姑娘说:快看快看,那个肥妹,就是小凤仙。

  是她啊!蔡夫人当时心里很失望。她怎么也没想到,小凤仙居然只是个孩子。说过了,小风仙生于1901年,虚岁刚刚15岁,搁现在也就是个初中肥妹。一旦你知道了她的年龄,就知道此前的传奇,是多么的靠不住。

  发现小凤仙只是个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构不成任何影响,蔡锷夫人对老公很是失望,感觉老公超没人缘,连在外边打个野食,都挑最没味道的。恰好有孕在⾝,就返回南方生小宝宝去了。

  但蔡夫人就这样淡定地走开,是蔵书网不符合人的斗争逻辑的。按人的思维,袁世凯是个坏透了的大坏蛋,岂有一个让蔡夫人平安走开的道理?所以人杜撰蔡锷将军飞杯击伤蔡夫人的额头,还瞎扯说蔡将军为了小凤仙,拖着夫人去审判庭要求离婚。于是蔡夫人便趁机将家中值钱物事席卷一空,逃之夭夭,诸如此类。

  但正如我们所知,蔡夫人走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没人阻也没人拦。说过了,袁世凯并没有一支恐怖的特务组织,倒是京师执法处有几个‮探侦‬,负责京畿治安。但这个机构下面没腿,一旦出了京师,下面‮府政‬没有相应的机构配合他们的工作,所以活动能力基本为零。

  蔡锷夫人走九九蔵书网得顺利,那么蔡锷将军本人呢?

  蔡将军走得更是波澜不惊。由于蔡将军患有喉疾,经常往来于京津之间,找⽇本医生看病。这事儿袁世凯也知道,但袁世凯显然不认为蔡锷会逃走。他为什么要逃?要知道将军府劝进表上,蔡将军可是头一个签名的,如果他真的逃了,怎么跟别人解释?又怎么让别人信任?

  但蔡锷将军还是逃了,他逃走之后很久,袁世凯派人叫他来开会,才知道这事儿。当时袁世凯惊诧莫名,问:松坡不会回来了?

  可这是为什么啊?

  袁世凯想不通。

  如果袁世凯知道,蔡将军突然出走,却是因为另一个女人花云仙,相信袁世凯一定会诧异地哭起来。

  第4节推翻帝制的女人

  我们一再说起,真正导致蔡锷将军出走,举兵反袁的,并非小凤仙,而是另一个女人花云仙。那么这个花云仙,究系何人呢?

  话说当年‮京北‬城中,最火暴的商业中心,就是名云集的八大胡同。这个地方不仅各级‮导领‬频繁出⼊,社会名流穿梭往来,就连许多记者,也全都泡在相好的妹妹房里,搜集资讯整理成稿,再发往报社拿钱。

  这时候八大胡同中名气最大的花魁,叫小阿凤。当时各级‮导领‬就挤在小阿凤的客厅里,展开烈的竞争,都想把小阿凤抱回家,最后小阿凤有眼无珠,那么多正经人她不跟,偏偏跟了大汉奷王克敏。后来不知何故,又有人错把这个小阿凤当成了小凤仙,俩人名字真的差不多,结果江湖上报出特大假消息,说小凤仙下嫁给了王克敏,让小凤仙又狠狠地火了一把。

  现在还是说这个小阿凤,小阿凤有个姐姐,花名花云仙。当时杨度是最早爱上花云仙的,他搬到了花云仙的卧室里住,并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工作,先后完成了《筹安会宣言》及《君宪救国论》等怪异文章。

  看看这个杨度,真是太不像话了。你写文章,什么地方不能写,偏偏要在人家花云仙的香闺里写,你什么意思呀你?你不乐意办正事你出去嘛,堵在屋子里不让别人进来,怎么可以这样跌破做人之底线呢?

  杨度堵在屋子里,不让哪个进来呢?

  国学大师梁启超。

  梁启超德⾼望九九蔵书重,学究天人,是我们的道德楷模。他老人家也没太多想法,就是想进花云仙的香闺而已,可没想到杨度蛮不讲理,这样事情就复杂了。

  有分教:梁杨大闹八胡同,帝制死生一美人。杨度和梁启超,就因为花云仙的归属问题,撕破了脸⽪。正当两人打得不可开之时,又有一个名叫陈文娣的绝⾊女子搅和进来,她义无反顾地站在杨度一边,反对梁启超夺人所爱。杨度大喜,认为陈文娣认美人识英雄,脑子一热,就娶了陈文娣回家,把个花云仙撇下不管了。

  当时花云仙很诧异,就急忙找梁启超,表态她支持梁启超。可梁启超已经被她气炸了肺:噢,你说你支持我,那怎么一开始不支持?现九九蔵书网在杨度不要你了,你又跑这儿来找机会了?

  愤怒的梁启超正告花云仙:我是主张一夫一制的,所以咱们俩的事…我看还是算了吧,你等我回家给老婆做饭去。

  杨度听说梁启超声称自己主张一夫一制,又乐坏了,狠狠地嘲弄了梁启超一番:少来了,还一夫一制,一夫一制你跑八大胡同来⼲什么?一夫一制你和我争什么?你别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不对,你别不乐意吃别人吃剩的葡萄就说一夫一制。

  有关这件事情的细节,王忠和老先生在《袁世凯全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蔡锷平⽇会客应酬自然也要涉⾜此地,杨度、梁启超更是其中的常客。梁杨二人曾一度同恋一个叫花九九蔵书云仙的女,这个花云仙的妹妹小阿凤是八大胡同的花魁。小阿凤最后被王克敏金屋蔵娇。杨度则热恋花云仙,据说他的《筹安会宣言》、《君宪救国论》都是在花云仙那里写就的。杨梁二人曾演了一出醋海生波的闹剧。其后,杨度另娶了陈文娣,花云仙想跟梁启超,但梁自命为一夫一新社会的人物,还给杨度取笑了一番。

  从资料中看来,分明是王忠和老先生也没弄清楚,到底杨度和梁启超争夺的是哪一个女人,这里明确是说花云仙,但就在此书的另一个地方,王忠和老先生又暗示了另一种可能:

  …据传梁启超和杨度二人同时相中了一个鄂籍女,但杨度花了一万二的大洋把该女子买了去,惹九九蔵书得梁大为恼火,遂辞去司法总长,给袁留下一封辞职信后飘然南下…

  我们不大能够说清楚这前后两段之间的异同,此时的过程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结果就是:因为一个女生,梁启超与杨度翻脸成仇。

  说起这梁启超,他堪称英雄一世,曾参与戊戌变法搅得天下不安,曾单匹马挑翻⾰命人孙文的老巢檀香山,曾以一支笔独对⾰命百万军。谅区区一介杨度,又何所惧哉?

  有分教:英雄无奈是多情,冲冠一怒为红颜。鼎湖当⽇弃人间,万⽔千山只等闲。为报此一箭之仇,梁启超大发宏愿,大下决心。你杨度不是在推行帝制吗?那好,我梁启超就要推翻帝制,不气死你杨度,这事儿咱不算完!

  第5节历史在重演

  事隔多年,国学大师章太炎老先生,忽‮夜一‬醒来,蹲在角寻思良久,说:洪宪帝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有三个人,跟另外三个人过不去。

  梁启超跟杨度过不去,导致了帝制失败。

  张一麐跟夏寿田过不去,导致了帝制失败。

  雷震舂跟蔡锷过不去,导致了帝制失败。

  请注意章太炎老先生的暗示:这里是人反对人,不是人反对事。反对帝制者并非反对帝制,只是因为要反对帝制阵营中的人,才掉头去反帝制阵营中占位子。在这里厮杀的三拨人中,张一麐和夏寿田,这两个人都是袁世凯的秘书,他们俩的打架并不影响帝制蔵书网进程,真正导致帝制失败的,是梁启超对杨度,以及雷震舂对蔡锷。

  却说梁启超,心爱的女人被杨度夺走,又横遭杨度羞辱,怒极之下,遂奔赴天津,找自己的关门弟子蔡锷,商量推翻帝制的事儿。

  事情巧就巧在,这时候的蔡锷心里也正别扭着呢。虽然袁世凯有心重用他,甚至不惜开罪北洋,可北洋军人不敢惹袁世凯,只能找蔡锷的⿇烦。前者有七凶之第六凶雷震舂,故意拿出有人劝蔡锷搞云南‮立独‬的公文,刺蔡锷。正把蔡锷刺得七荤八素,这时候梁启超又来了。

  梁启超劝说弟子蔡锷,搞帝制有什么意思,不好玩,不如推翻帝制,这才有意思。那么怎么个推翻法呢?

  易尔,这事儿这么安排,蔡锷现在受到袁世凯重用,机会难得,就留在京师,力劝袁世凯登基。而梁启超则奔赴南方,去游说军队。等袁世凯真的登基之后,蔡锷再出走南下,直接举兵,相信那时袁世凯即使不被活活气死,也得气个半死。

  可这么一个搞法,是不是有点儿不讲道理呢?毕竟抢了女人的,是杨度而不是袁世凯,你梁启超应该去找杨度的⿇烦,⼲吗要修理袁世凯呢?

  这没办法,怪就要怪袁世凯用杨度而不用梁启超,你老袁既然敢用杨度,蔵书网就得承担使用杨度的后果。不搞掉你袁世凯,又如何摆平杨度?

  关于这场百分百的‮人私‬恩怨,时有蒋子奇等人,曰:(袁世凯)用杨度而天下政客走开,用夏寿田而天下幕客走开,用段芝贵而天下军人走开,用梁士诒而天下理财家走开。

  真正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

  你之所以选择某一个政治阵营,并非你对此阵营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你要与你所厌恶的人,拉开距离。你反对的只是人,而不是事。

  这一次,是杨度生生地把梁启超,挤到了反对帝制的阵营中。而在很久很久之前,梁启超还曾经⼲过一桩事,把另一个朋友生生挤⼊了自己的敌对阵营。

  早年间,早到什么时候呢?还是在晚清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号召反对科举,并联络了名士吴稚晖,约好了到科举‮试考‬的那一天,大家都不进考场,集体罢考。当时这个吴稚晖傻啊,人家说什么他都信,到了‮试考‬那天,他真的没进考场。却不料号召罢考的梁启超,自己却早早地在考场中占了位子。考得心満意⾜出来,这件事好险没把个吴稚晖气得疯掉。

  此后的吴稚晖,就与梁启超远远地拉开了距离,梁启超⼲什么,吴稚晖一定要反着来,不管自己站在哪个阵营里,总之不能和梁启超站在一九九蔵书网起。就这样,由于梁启超是当时的君宪派,吴稚晖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命阵营。

  而这一次,历史又重演了。

  历史之所以闲着没事就要重演,那是因为历史的规律,是人的规律,人的规律不变,历史的规律也不变。当时局构成此前的历史场景之时,人的规律就自然而然地,会重演当时的旧事。

  梁启超和杨度,本来都是君宪派,而且梁启超的君宪资历,比之于杨度更老。可是为了和杨度拉开距离,梁启超,被迫选择了反对帝制阵营。

  而且这一次,梁启超将发现自己正在与⽇本人联手,再一次于‮华中‬大地上,掀起腥风⾎雨。

  第6节史上最悲凉的皇帝

  此后一段,时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许多秘密,就隐蔵在时间里。

  蔡锷将军是1915年11月19⽇离开天津,偷奔⽇本的。到了横滨之后,蔡锷写了一大堆书信和明信片,书信的內容是假称自己正在⽇本治疗。另派人拿了明信片,満⽇本游走,到随便什么地方,就邮给袁世凯一张,以造成蔡锷正在⽇本四处游的错觉。

  而蔡蔵书网锷将军实际上已经离开⽇本,正飞奔云南,去接那一场势不可当的暗杀。

  在这里,蔡锷已经逃离,但却搞了许多假文书,忽悠袁世凯。这个忽悠很成功,不仅把袁世凯忽悠住了,还成功地忽悠了许多史学家。许多史学家在这段历史研究上,总是发现时间对不上,急得拿脑袋哐哐哐撞墙。

  12月15⽇,晨八点。段九九蔵书芝贵突然通知正在‮南中‬海办公的职员,赶紧去居仁堂,大家昏头涨脑地来到,却吃惊地发现袁世凯⾝着大元帅军装,光着头,站在龙椅边,以无限悲凉的目光,看着大家。

  天啊,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登基了。

  不会吧?这未免也太不庄重了。

  然而这是真的,只听袁世凯用伤感的口吻,说道:我向来是舍⾝救国,今天诸位又我做皇帝,我只有舍家救国了,从古至今,皇帝子孙哪有好结果的?

  这就是袁世凯称帝的宣言,听听是多么的悲惨。

  袁世凯的心里,是非常明⽩的。此前的他,无论家业有多庞大,但一人做事一人当,即使遭到政治清算,也只清算他一个人。而现在,他既然成了皇帝,倘有不测,全家人都在劫难逃。

  你说这个蔵书网皇帝,当个什么劲呢?

  就在袁世凯称帝的当天,蔡锷将军抵达河內。

  就在蔡锷将军抵达河內的当天,追杀令已如影随形,急追而至。

  那么是谁要杀蔡锷将军呢?

  最省心的解释,就说是袁世凯。此事理所当然地要归到袁世凯⾝上,因为蔡锷将军此行,是要举兵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所以袁世凯‮出派‬刺客来追杀蔡锷,实属情理中事。

  然而,追杀令真的不是袁世凯下达的。

  说过了,袁世凯一辈子,堪称光明磊落,没有暗杀过一个人。虽说许多遭暗杀而死的人,都曾归到他的头上,但没有一桩得到证实。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指控袁世凯搞暗杀的证据,都是这样一句话:由于暗杀是袁世凯惯用的手法…但这个语句用在蔡锷将军遭遇暗杀上,却终于露馅了。

  第7节李烈钧再夺云南

  就在蔡锷将军抵达河內两⽇之后,人李烈钧率众抵达云南,于海防⼊滇时受阻。李烈钧致电此时正镇守在云南的唐继尧,以其一贯的磊落光明之风格,曰:

  此来为国亦为兄,今到老开已多⽇矣,三⽇內即闯关⼊滇。虽兄将余决,向袁逆报功,亦不敢计也。

  唐继尧见信,于次⽇遣其弟唐继虞前来接。

  由是李烈钧先蔡锷一步,⼊主滇军。

  老⾰命人戢翼翘回忆说,他当时是大理第二旅旅长,唐继尧刚刚在劝进表上签了名,恳请袁世凯登基为帝,劝进表刚送走,李烈钧就来了。消息最灵通的记者马上捕捉到这个特大新闻,登报说:李协和(李烈钧,又名协和)来云南造反。

  随李烈钧同来的人见报,大怒曰:这谁呀,谁允许你写的?查查这个记者是谁…很快把记者查出来了。次⽇,记者挟着采访本正兴冲冲地走在路上,胡同里突然出来几个人,截住了他,说:喂,兄弟九九蔵书网,打听个事,说李烈钧来云南造反的新闻,是不是你写的?

  那记者道:是啊,是我写的。

  几名人问:你为何要写这东西?谁允许的?

  记者失笑:你们有没有搞错,这是民国,新闻采访是自由的。连大总统袁世凯,我们记者都可以随便骂。

  人‮头摇‬:没错,你可以随便骂袁世凯,但绝不允许骂人。

  开什么玩笑?记者笑道:不是说你们人,比袁世凯更好吗?

  一点儿没错,众人笑道:凡是敢说我们不好的人,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就毫不留情地消灭他。剩下来的人,看你还有胆子说我们不好吗?

  说着话,众人抓住记者,扭过他的手臂:是哪只手写的骂我们的文章?这只没错吧?以后咱们这条胳膊就不要再用了,好不好…咔嘣嘣一声脆响,那记者发出凄厉的惨叫声,手臂已被打断。

  打断记者的手臂,人们神清气慡,开心地走了。可怜的记者拖着断臂,去‮察警‬局报案。‮察警‬局局长叫唐继禹,这个唐继禹,其实就是唐继尧的弟弟唐继虞。他一个人有俩名,也兼俩职务。

  听了记者报案的详情,唐继禹贴在记者的耳边,说道:活该,你以为人也像袁世凯那么厚道吗?可以让你随便骂?在袁世凯时代,是你想⼲什么就⼲什么。而在人时代,是人想⼲什么就⼲什么。要不然人怎么会非要⼲掉袁世凯呢?所以呀,既然是你自己惹来的祸,我劝你就假装自己手臂没断,回家九九蔵书写歌颂人的文章吧,说不定这样还能多活几天。

  这个案子,就算是处理完了,可以结案了。

  推断时间,这个案子的发生及处理,如果不是在李烈钧抵达昆明的当天,就是在22⽇以后。

  因为唐继禹在17⽇,率警卫两连,宪兵一队抵达阿,会晤阿县长张一鲲,不是太明确地告诉张一鲲,他此行是接一位重要人物。

  而蔡锷遭遇到的暗杀,就发生在这个叫阿的地方。执行暗杀的人,恰恰就是阿县长张一鲲。

  第8节是谁下达的暗杀令

  蔡锷于阿遭遇暗杀的详情,在当时就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使得这个案子扑朔离,笼罩在一片疑云之中。

  刘秉荣先生整理多家史料,写下了蔡锷遭遇暗杀的经过:

  …蒙自关道周沆和阿县长张一鲲,早奉袁世凯密电,令其防止蔡⼊滇异动,务必跟踪谋杀,若已⼊滇境,须沿铁路侦察捕杀。周、张接电后在蒙自关道署开过多次会议,决定组织暗杀队,自越至滇捕杀或狙击。继侦知蔡已至河內,不⽇乘滇越车⼊昆明,如中途狙击不能得手,即于碧、阿两站,借设宴,暗放毒药于⽩兰地酒內毒死,抑或劫杀等情。由于蔡锷平安抵昆明,周、张二人即畏罪潜逃出境,唐继尧电令河口督办捕获,捕解到省法办。不料在河口督办接电之际,周、张已先‮夜一‬偷过界去了。而后,周沆到‮港香‬,张一鲲因等候其爱妾张素娥,逗留在越南老街,时河口督办正向法方引渡张一鲲归案,第二⽇其妾张素娥到河口被检查处挡获,命其请妥保,若请不着妥保,可通知张县长由老街过河口来证明是他的眷属,准许由他领过河口。张一鲲接函后,过河口来证明,立即被捕解到省法办,此旁话,不提。(刘秉荣《护国大战》)

  刘秉荣先生叙述说,蔡锷是12月22⽇晚9时到达昆明的,与军官见面后,因喉疾讲话不多,即回警卫团部休息。而在这个时间里,蒙自关道周沆,和阿县长张一鲲,正多方布置,准备杀掉蔡锷,得知蔡锷已达昆明,知道自己⿇烦大了,就急忙逃跑。周沆逃到了‮港香‬,而张一鲲却受爱妾张素娥拖累自投罗网,立即被捕解到省法办,杀掉了。

  这段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妥之处。但据史学家王忠和老先生整理多家史料后,却弄出了一个与刘秉荣先生完全不同的版本:

  …袁世凯得知蔡锷回云南后,立即密令唐继尧劫杀蔡(也有一说是直系人物云南巡抚按使任可澄)。唐出⾝云南会泽书香世家,看到本是湖南人的蔡锷却在云南享有祟⾼的威望,所以十分嫉恨他,便指使离昆明五百多里之外的阿旅店(现在的蒙自)知事刺杀蔡锷,为的是避免自⾝嫌疑。可是,这位阿州的知事却太不中用,只是把蔡的仆从打伤,蔡锷主仆二人于1915年12月19⽇晚间平安抵达昆明。蔡明知是唐继尧暗中下毒手,但是大敌当前,也不去和他计较,主张即⽇举兵讨袁…

  在这里,俩史学家终于成功地掐到了一起,刘秉荣老先生和王忠和老先生,双方对蔡锷遇刺事件的描述上,存在着四点差异:

  1.双方时间不一致,刘文说蔡锷是22⽇晚抵达昆明的。王文说蔡将军抵蔵书网达昆明的时间是19⽇,前后相差了整整三天。

  2.人数不一致,刘文说蔡是由唐继禹率两个警卫连,一个宪兵队护送至昆明,王文说蔡是和仆人两人抵达昆明。

  3.暗杀过程不一致,刘文说暗杀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王文中则暗示了一场烈的伏击战。

  4.下达暗杀命令的途径不一致,刘文说是袁世凯直接下令给阿县长张一鲲,而王文则说下达暗杀命令的人,实际上是唐继尧。

  在我们此前的史学研究过程中,从未遇到过这样的⿇烦,不同的史学家对同一事件的描述,竟然是天差地远,两者的距离已经到了无法相互解读的地步。

  要知道,所有的史家研究,都是汇集不同立场的当事人史料,相互印证彼此戳穿,最后过滤掉过于強烈的主观情绪,而得到一个比较接近于客观事实的状态描述。而在这里,这招不灵了,没法子应用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一个虚假信息的介⼊,导致了历史系统的紊。这就有点儿像是在听收音机的时候,受到了电子信号的⼲扰,使广播变得支离破碎,凌不堪。纵有多名当事人在倾听,但每个人听到的,都和别人听到的有着本质的不同。

  那么在这里,这个虚假信号,是什么呢?

  就是袁世凯下达暗杀令的错误解释,导致了史实变形扭曲。

  首先来看刘秉荣老先生的说法,他说是袁世凯密电阿县长张一鲲,让他劫杀蔡锷。这怎么可能?袁世凯以大总统的⾝份,怎么可能对一个小小的县长,下达这种荒谬离谱的命令?而且这道暗杀密令不止下达给了阿县长张一锟,连蒙自关道周沆也收到了。试想这种级别的行政‮员官‬,有没有暗杀能力?又有多少保密意识?如果袁世凯真笨到这份儿上,随随便便下令一个小县长暗杀著名军蔵书网事将领,如此低智商,他凭什么做‮国中‬的大总统?弱智都能当开国大总统,这个‮家国‬的民众智商又得低到什么程度?

  所以,即使是袁世凯真的下达暗杀密令,也断无可能对一个小县长下令,难道袁世凯认为一个小县长,比他內定的‮国全‬陆海空大元帅办公室总参谋长,⽔平更⾼吗?

  如果暗杀密令不是袁世凯下达的,那又会是谁?莫非正如王忠和老先生所说,是唐继尧下达的?

  这更无可能。

  如果是唐继尧下达的这道命令,蔡锷必死无疑。只需要一小队贴⾝警卫,就能够于途中将蔡锷击杀,断无失手之理。

  暗杀密令即非袁世凯下达,又不是唐继尧下达,那到底是谁下达的?

  想一想,此时的昆明,在蔡锷抵达之前,是谁说了算?是唐继尧吗?如果蔡锷到了昆明,对谁的威胁又是最大的呢?

  在昆明,真的有一伙人,超级不喜蔡锷归来的。

  第9节军事人才过剩

  一旦我们确定了暗杀密令既非出自袁世凯,也非出自唐继尧,那这段历史立即就清晰了。

  结合两种说法,事情多半有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蔡锷归滇,是一次秘密行动,他在越南老街留下了人,拿着他的亲笔信,约定时⽇,算好等他秘密抵达昆明之后,再将书信发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效仿楚汉相争时代刘邦之故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兵权。

  楚汉相争时,刘邦败于项羽,于是夜投韩信。当时韩信正在呼呼大睡,刘邦噤止士兵九九蔵书惊动他,径⼊大帐,夺得印信,直到刘邦发号施令,韩信才糊糊从被窝里爬出来。尽管当时韩信并没有反叛刘邦的意思,但刘邦必须要假定他有,因为刘邦冒不起这个风险。

  此时滇中军事,一如楚汉时刘邦与韩信的关系。早在辛亥⾰命初,蔡锷是云南新军三十七协之七十四标标统,而唐继尧则是蔡锷手下第一营管带。唐继尧的军事才⼲,未必在蔡锷之下,至少也是个帅才,所以辛亥⾰命云南响应之后,就面临着蔡唐两蔵书网帅并争的痛苦局面。

  当时的云南,军事人才有点儿过剩,除了蔡锷与唐继尧,另有一个王振畿。云南‮立独‬之后,两名讲武堂‮生学‬杀了王振畿,凶手不问可知,蔡唐阵营难脫⼲系。但此二人实力庞大,兼具道义资源,无人敢追究,于是云南的优秀军事人才,就由三⾜鼎立进⼊到两強对峙阶段。

  当时蔡锷和唐继尧就坐下来商量:这个事咋个整呢?我看与其咱们死掐,莫不如…莫不如去别的地方捞地盘,跑马占地。

  别的地方在哪里?

  当然是贵州了。

  于是唐继尧率滇军径⼊已经宣布‮立独‬了的贵州,抢到了贵州大都督,滇军余部则去抢四川。没办法,僧多粥少,不抢不行啊。这场声势浩大的抢劫持续到⽇本三井财团赞助的二次⾰命,袁世凯发现云南这边有点儿,就调蔡锷⼊京,留下唐继尧兵镇云南,云南周边这才松了口气。

  此后唐继尧在云南整军备武,磨刀霍霍,除了讲武堂训练出来的精锐部员,另有93支自卫队,又编训‮役退‬人员,以为扩军之备。同时,云南军人到处奔走,斥巨资购买军火,先是向德国买了200万元军械,中途被截流。又花10万元去⽇本买,而云南兵工厂⽇夜不停工地加班生产,硬是把云南打造成了一个军事強省。

  唐继尧费尽了心⾎,经营云南,这时候突然有人跑来抢他的位子,你想那会是什么后果?

  正因为是生死兄弟,所以才更应该加以防范。蔡锷乔装夜行,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但我们理解,蔡锷却无法理解,因为行动如此秘密,他在途中却仍然遭遇到了伏击。而且这次伏击极是凶猛,蔡锷这边出现了伤亡,由于蔡锷不知道另有第三股势力已经进⼊了云南,理所当然地将这次伏击归罪于唐继尧。

  这也是江湖上流传唐继尧暗杀蔡锷的原因之所在,都认为唐继尧生恐蔡锷抢了他的地盘,所以必须暗杀蔡锷。但大家单单忽略了,这时候唐继尧最恐惧的,并非蔡锷,相反,只有和蔡锷联手,他才有⾜够的力量,对抗第三方。

  所以当蔡锷于19⽇,携伤拖死逃回昆明之后,就已经彻底‮全安‬了。在这里,无人敢动他分毫。

  第10节从此打消非分之念

  蔡锷19⽇抵滇,在与唐继尧几经商量之后,两人达成了基本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他们惹不起第三方。

  又或者,他们的最后想法是,完全可以与第三方联手,兵分三路各捞各的地盘。要知道蔡锷治理云南的原则,始终是防內争而谋向外发展。第三方势力的加盟,将有利于蔡锷这个军事思想的推行,他没理由不这么⼲九九蔵书网。

  但你想和人家联手,人家可未必有这个意思。要知道,第三方是出了名的惯吃独食,连汤⽔星渣都不给别人剩。

  所以,为了促成合作,就必须先行清理第三方的杀手,让第三方知道自己可不是好惹的,从此打消非分之念。

  于是蔡锷参加军方⾼级会议。在会上,唐继尧宣称,蔡锷是他派了自己的弟弟九九蔵书唐继禹,带了两个警卫连、一个宪兵队接回来的。第三方精明者知道中计,叫苦不迭,笨傻者却是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还赶紧以文字的形式记下来,导致了蔡锷抵达昆明的具体⽇期,出现了两个以上不同版本。

  在会上三方势力热烈拥抱,比亲兄弟还要亲,而此时,唐继尧所说的两个警卫连并一个宪兵队,早已杀⼊蒙自及阿,径逮周沆并张一鲲。但此二人者,连杀蔡锷的胆子都有,是因为他们早已打好了包裹卷儿,星夜上路逃之夭夭了。

  逃了怎么可以?执行暗杀的人逃走,就无以慑服第三方。蔡、唐二人毕竟治理云南多年,对当地的社会关系了如指掌,张一鲲的爱妾张素娥,立即被控制并成为了,成功地将逃⼊越南的张一鲲了回来。

  张一鲲必须要被押送回昆明杀,所谓杀儆猴,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是最贴切不过的。

  总之,周沆、张一鲲之刺杀蔡锷,必然不是袁世凯下的命令。说过了袁世凯不可能给两个县级小职员下达密杀令,就算袁世凯的脑子真进⽔了,⼲出了这事儿,那么周沆和张一鲲也不可能往海外逃,要逃应该逃回‮京北‬才对。

  总之,这是一起隐秘的势力大角逐,蔡锷、唐继尧不会说出来,他们要的就是对方心照不宣的效果。而第三方更不可能说,大家都不说,史学家研究时再吊儿郞当不上心思,难怪史料会被弄得一团糟。

  总之,云南各方势力,已经解决微小的‮擦摩‬,并达成了基本共识。此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兵分三路,快去捞地盘。

  第11节像天使般纯洁

  再来说此时进⼊云南的人李烈钧。

  李烈钧之所以不去别的地方,单单来到云南,那也是事出有因。早在辛亥⾰命之前,他就在云南讲武堂上班,当出差去‮京北‬汇报工作时,他前脚刚走,后脚武昌首义的声就响了。

  李烈钧在武昌耽误了几天,又去‮京北‬,这时候云南已经声大作,优秀军事人才王振畿被江湖除名,蔡锷把老师李经羲用轿子抬走,从此独占云南。而且小小的云南搁不下蔡锷和唐继尧,得他们不得不向外发展。这时候的李烈钧,再回云南只能是添,已蔵书网经找不到机会了。

  此后李烈钧流落江湖,从九江到安徽不停地奔波劳累,好不容易弄到手个安徽大都督,却被肥仔黎元洪要求给人家退回去。结果最终,李烈钧成功⼊主江西,替⾰命捞到了一块实实在在的地盘。

  此后就是⽇本三井财团赞助二次⾰命,江西李烈钧遭遇到了北洋凶兵第六镇,此镇有个神秘的灵异规律,不管谁出任此镇军事长官,必然会离奇地死于非命。当时北洋六镇主帅是李纯,他把李烈钧撵到⽇本之后,自己就神秘地中毒死掉了。到现在也九九蔵书网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吃了撑的,闲极无聊毒死李纯(当时大家疑心是齐燮元⼲的,可齐燮元发誓说,要是他⼲的他就被‮弹子‬打死,后来他真的被‮弹子‬打死了)。

  到得这次起事,北洋六镇又来了,这次他们的军事首脑叫马继曾,这可怜的家伙,仗正打得热火朝天,他又莫名其妙地暴毙了。

  不说北洋六镇,继续说李烈钧,据⾰命元老马超俊回忆,李烈钧逃亡⽇本后,就去找孙文:

  …李烈钧亦到⽇本,谒总理,总理询曰:君来此何为?答称:愿继续献⾝⾰命。总理乃面予责斥:我将江西一省的重任给你,你却刚愎自用,不服从命令!叫你发动,你不发动;不叫你发动,你反而擅自妄动,贻误戎机,一败涂地,还有何面目见我?烈钧无辞以对,赧然走南洋,与陈炯明、柏文蔚、熊克武等组织⽔利促进社,与总理分道扬镳,各行其是。(《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

  总之,当时的情况是,李烈钧因为无法接受孙文打手模表效忠的要求,已与孙文,与‮华中‬⾰命分手了。不唯是李烈钧,连⻩兴也去了欧洲,登船时还曾遭到‮察警‬盘查,受了场虚惊。

  以后一段时间,大家就在海外各忙各的,一边忙一边相互争吵,正吵之际,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传来,立即把⻩兴给震惊了。

  当时⻩兴肯定是这样想的:我还以为,孙文是天下最苛刻的人,他居然強迫别人打手模对他效忠,可跟袁世凯一比,人家孙文堪称纯洁的天使了。再怎么说,孙文也没登基做皇帝,強迫你下跪磕头啊。

  ⻩兴却不知道,袁世凯创建洪宪帝国时,宣布说:

  新朝有三件事不同以往,即:实行君主立宪、废除跪拜礼,取消太监制度。

  洪宪帝国规矩,大家九九蔵书网见面三鞠躬,臣子向皇帝袁世凯三鞠躬,袁世凯向臣子回以三鞠躬——但你就算是八鞠躬也没用,谁让你恢复了帝制?

  ⻩兴一急,就要去搞袁世凯,可他孤掌难鸣,要搞袁世凯,非得向孙文臣服不可。

  1915年10月下旬,⻩兴派儿子⻩一欧,面呈孙文一函,⻩兴表示于讨袁之役中,愿受命效力。

  ⻩兴归来,于是陈炯明、李烈钧等人也纷纷来找孙文,表态效命。于是孙文即命李烈钧进⼊云南,同时派人联络蔡锷,请蔡锷赴东京共商大事。

  但最终,蔡锷与李烈钧,还是在云南胜利会师了。

  第12节最隐秘的权力斗争

  话说李烈钧抵达昆明,有讲武堂‮生学‬多人,前往车站接。下榻于圆通街,唐继尧到来,双方开始讨论国事,讨论过程中,唐继尧突然爆料说:蔡锷正在来昆明的途中。

  李烈钧不知如何回答,随行的人方声涛笑曰:

  先⼊关中王之,松坡健将,又为梁任公⾼⾜,宜与团结耳。

  方声涛不知厉害,这话说得有点儿露骨,意思是说:先到先得,先吃先肥,是我们先来的云南,云南就是我们的啦。我们一定会‮导领‬好蔡锷,让他⼲好本职工作…总之就是这个意思。

  蔡锷到达昆明,唐继尧于五华山都督府举行盛大宴会,与会之九九蔵书网人有蔡锷、随蔡锷而来的戴戡,人阵营中有四川的熊克武、但懋辛及李烈钧,余者皆是滇军中重要军事将领。事关重大,饭局未开,大家已经吵成了一团。

  双方所争吵的,是这次起事的‮导领‬权问题。但因为与会多方,无不是多智之人,都采用了一种绝妙的方法来争执。不知內情的人,就算是参加了会议,也不知道大家都在吵些什么。

  会议开始,蔡锷就向大家出示了一份密电。

  这封密电,是梁启超拍的,拍给蔡锷的,但梁启超自己家里没有发报机,所以就找了北洋冯国璋,由冯国璋代发。

  蔡锷強调:这封电蔵书网报,表明了冯国璋对他的支持力度。

  但实际上,蔡锷并没有说实话,而是在忽悠大家。电报的确是从冯国璋的府上发出来的,但冯国璋本人庒儿不知道这事儿。是冯国璋的秘书胡嗣瑗,这厮与梁启超合谋,天天瞒着冯国璋,在冯国璋家里往外发反对袁世凯的电报,搅得时局错综复杂。

  到目前为止的分析资料中,未见看得懂蔡锷这番话的精准分析。大家只是简单地认为,蔡锷出示这封电报,強调冯国璋,是在说冯国璋也是反对帝制的,北洋并非铁板一块。事实上,与会中人,除了精明过人的李烈钧,其余人本不九九蔵书知道蔡锷的‮实真‬意思。

  李烈钧听出来了,于是争吵就开始了。

  出示过电报后,蔡锷因为喉咙不适,不能多说话,就让随行的戴戡,拿出梁启超事先起草的讨袁通电,念给大家听。

  大家听了,说好好好,这个通电好,梁任公不愧是大手笔,有气魄…那么这事儿就奇怪了,有这样大手笔、大气魄的人物,怎么还在杨度面前吃了瘪呢?

  叫好声中,有人说话了:不行,这个通电要改。

  这说话的人,是哪一个呢?

  史料中没有记载,但肯定不会是唐继尧手下的将官,在这个场合中,轮不到他们说话。

  有资格说话的,只有蔡锷、唐九九蔵书网继尧并李烈钧及人。

  运用排除法,蔡锷和唐继尧不会改梁启超的手稿,提出修改意见的,只能是人。

  那么,蔡锷为什么要出示冯国璋转给他的梁启超电文?人为什么非要修改梁启超的稿子呢?

  说过了,大家在争夺起事的‮导领‬权。

  蔡锷出示冯国璋转来的电文,表面是说他和冯国璋关系好,实际上暗示他与梁启超这对师徒组合具有強大影响力,连北洋都给他们三分面子。而一旦梁启超的讨袁通电获得通过,那梁启超事实上就成为了这次讨袁的领袖人物。于梁启超而言,其人生事业,到此就算是达到了顶峰。

  他梁启超人生事业到顶峰了,那让人还怎么混?人⾰命了一辈子,多半时间是跟君宪派梁启超较劲,较劲到最后,梁启超忽悠一下子,转而‮导领‬人⾰命来了,这简直是岂有此理,还让不让人活了?

  所以人一定要改梁启超的稿子,哪怕只改一个字,这也能证明是人在‮导领‬梁启超。

  人坚持要改,忽悠说又不是人事变动,只改几个名词,戴戡坚持不上当。吵到最后,李烈钧说话了。

  他说:在座的任可澄先生就是大手笔,请他改几个字,恐怕任公也不会不満吧?

  正是他这句话,为人争来了权力,获得了与蔡锷、唐继尧平起平坐的资格。

  第13节云南是我们的

  会议继续,下一个流程是英雄让座次,唐继尧提出,要把云南都督让给蔡锷。蔡锷岂能答应?于是两人吵成一团,都要求把大都督给对方。

  蔡锷和唐继尧玩的这手,有点儿太狠了,未免有失厚道。他们两人让来让去,无非是让李烈钧看:你看你看,老李你看,这云南是我们两个的,老李你咋个办啊?

  老李又能咋个办?只能装没看见。

  有分教:天下英雄识英雄,脫袍让位计无穷。风嘲未起声静,最终吃瘪梁任公。会议开到这份儿上,蔡、唐、李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智商,堪称棋逢对手,不相上下,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三方势力均衡,但唐继尧占了地主的便宜,是为老大。于是从关帝庙请来了神牌,⾼烧红烛,香烟缭绕,于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由唐继尧和蔡锷依序宣读誓词。誓词曰:

  拥护共和,我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散利钝,与共休戚;万苦千难,舍命不渝;凡我同仁,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共殛!

  下一道程序是每个人签名,然后以丝线绕拇指,用针刺破,将⾎滴⼊一只⽟罇中,注⼊烈酒,再分成小杯,然后大家一饮而尽,表示永矢弗渝。顺便说一下,这只⽟罇,后来被唐继尧家的孩子抱着,抱‮湾台‬去了,目前保存完整。

  喝酒的这拨人中,只有一个人比较郁闷。此人就是李烈钧推荐修改梁启超电文的任可澄。要说李烈钧就是狠,他推荐别人来改稿,蔡锷都不会答应,唯独这个任可澄,让蔡锷心里不乐意,可嘴上却无法反对。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任可澄⾝份特殊,他跟人没丝毫关系,跟蔡锷、唐继尧也没情。他就跟袁世凯关系蛮铁,所以,他是袁世凯派来的巡抚使,是蔡、唐、李的敌对面。虽说是敌对,可他也无法抵御住修改梁启超电文的惑,那可不是普通人写的电文啊,是梁启超啊,人这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可以替梁启超改稿?

  所以这任可澄脑子一热,心情,改了!这一改,他就跳到了反袁阵营中。

  正所谓一石两鸟,一箭双雕。李烈钧这一手,既成功地改了梁启超的稿子,夺得了起义的‮导领‬权,至少也是和唐、蔡分庭抗礼,又把任可澄拉了过来。没这两把刷子,李烈钧他凭什么叱咤风云,成为民国初年最给力的人物?

  任可澄的加盟,于讨袁军而言至关重要。此人一来可以替军队镇守后方,征集兵饷粮草,二来可以大搞统一战线,团结所有他认识的‮员官‬,号召更多的人来修理袁世凯。

  最后一项是分配兵力,蔡锷为护‮军国‬第一军总司令,辖滇军精锐四个梯团,去四川捞地⽪。唐继尧以护‮军国‬都督兼任第三军总司令,辖五个梯团,两支纵队,外加一支进军,坐镇云南老巢。李烈钧为护‮军国‬第二军总司令,辖三个梯团,这三个梯团都是外省籍士兵,让他们去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总之是看老李的运气,他打下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归他。

  三军誓师,出发了。

  在蔡锷所率的四个梯团中,第二梯团团长,名叫顾品珍。顾品珍的队伍由两个支队组成,其中一个支队长,叫朱⽟阶。

  为什么要说到朱⽟阶呢?

  因为啊,朱⽟阶曾经是云南讲武堂的‮生学‬队队长,毕业后成为伙夫的头头,是为炊事班班长。有一次,朱班长不知何事犯了军纪,被统制钟麟同绑赴法场决。恰好蔡锷途经,见这名伙夫头嘴巴比较大,心异之,遂救下朱⽟阶,让他在自己手下⼲。

  此后,蔡锷起事于昆明,朱⽟阶率一队人马狂攻总督府,迫得统制钟麟同‮杀自‬,巡抚李经羲逃⼊教堂。

  这一次,朱⽟阶将亲征棉花坡,打出他成名的第一战。

  再以后,朱⽟阶将缔造‮国中‬工农红军,赴井冈山与⽑泽东胜利会师,从此史称“朱⽑”

  朱德朱⽟阶的名字,将由此役而广为人知。

  第14节不能有意见

  就在云南紧锣密鼓之际,接连发生了三桩事,导致了此后战局的变数。

  头一桩事,是蔡锷的老同学、上下铺兄弟何国华回来了。此前何国华正在勘察边界,不太清楚这边发生的事情,他从昆乘小火轮抵昆明,两名军官赴大观楼接他,请他先到外司下榻休息。

  休息过后,何国华奔五华山都督府,去见唐继尧。进去后被引⼊一个古⾊古香的花厅,一桌美味的饭菜,早已摆在那里,蔡锷正坐在桌前,向何国华亲切地打了声招呼:嗨,小何回来了。

  当时何国华骇极震恐:蔡锷,怎么会是你?

  是我就对了。蔡锷说:我是太想老同学了,专程来看你的。对了,看你奔波劳累,脸⾊有点儿难看啊,先坐下来吃饭。九九蔵书网小邹你替我陪好客人,这是我的老同学,关系那叫一个铁。

  副官邹若衡,带着四个持警卫,大马金刀地居中而坐:何专使,坐下来吃饭吧,还磨蹭什么?

  人回忆这段充満了温情的历史,说:何国华哧溜一声,就钻进了桌子底下,又爬出来说算了,不要叫我何专使了,就叫我的名字何国华吧,蔡锷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邹若衡不回答何国华的问题,说:蔡、唐两将军的反袁通电,已经发出了。

  何国华垂头丧气地坐下来:那好吧,我是袁世凯派来勘察边界的专使,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邹若衡笑道:我们也不想怎么办,就是要对何专使做个‮全安‬检查。

  警卫们打开何国华随⾝携带的手提箱,把里边的东西翻查了一遍,然后去向蔡锷报告:报告,何国华那里,只有些边界勘察文件,未发现违噤用品。

  蔡锷吩咐道:我这个老同学,就一个优点,胆小…把他关起来就是了,不要吓到他。

  袁世凯特使何国华被软噤,直到袁世凯死后才恢复自由。

  这是云南头一桩事,史称蔡将军软噤老同学,何国华被困云南省。与这件事同时发生的,是第一师师长张子贞失踪。

  张子贞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大家要求他在劝袁世凯做皇帝的劝进表上签字,他就签了。签完字后,大家又一起反对袁世凯做皇帝,当时张子贞就急了,说:不待这样玩的,人家袁世凯不想做皇帝,你非着人家做,等人家被迫做了皇帝,你又来保护共和,横竖都是你有理,拜托,咱们能不能别这么不要脸?

  然后张子贞说:我是不可能和这些言而无信的怪人共事的,但若让我自相残杀,我也做不到。那什么,⼲脆我走人还不行吗?

  于是张子贞经迤西,向‮京北‬方向逃去。唐继尧得知,立即派人追杀。

  追兵追到了楚雄,这里有一支滇军驻守,旅长叫曲同丰。曲同丰亲热地出来,请追兵们饭局。追杀者说我们得赶紧去逮张子贞,曲同丰笑曰:不急,不急,张子贞他又没长出翅膀,飞不了的,大家先刷牙漱口,洗脸吃饭。

  追杀者虽有任务在⾝,但噤不得曲同丰的热情,就先吃饭,酒⾜饭之后,问曲同丰:那张子贞,现在逃到了哪里?

  曲同丰笑道九九蔵书网:大概已经到‮京北‬了吧?都怪你们贪吃,你们要不是吃这顿饭,张子贞就已经被逮住了。

  什么?你居然对我们用缓兵之计?追兵怒极,就将曲同丰逮了回来。唐继尧下令把曲同丰关⼊模范监狱,然后急急去找蔡锷,商量如何对付英国领事葛夫。

  这个葛夫是英国驻云南领事,是朱尔典拍电报给他的,让他劝说蔡锷不要胡来。唐、蔡二人商量,这个英国人不能见,但不见也不成,要不就这样吧,派个人去和葛夫谈,看看能不能谈出点儿眉目来。

  派去见英国人葛夫的,是个叫丁怀瑾的人。见面后葛夫问:我听说,蔡将军是第一个在劝进表上签名,恳求袁世凯当皇帝的,有这事儿吧?

  丁怀瑾:这个…

  葛夫:我听说蔡将军又是第一个在反袁通电上签名,反对袁世凯当皇帝的,这事儿也有吧?

  丁怀瑾:那个…

  葛夫:我们总领事朱尔典先生,托我问一下蔡将军,第一个要求袁世凯做皇帝的是你,第一个反对他做皇帝的还是你,做人做事,可以这样反复无常吗?

  丁怀瑾:这个那个…

  葛夫:到底哪个?

  丁怀瑾:噢,对了,是这么一回事,蔡将军之所以这么做,是全‮国中‬
‮民人‬的愿望,我个人也是热烈赞成的。

  葛夫:…你到底是赞成这个,还是赞成那个?

  丁怀瑾:这个那个是次要的,关键是不能违背‮民人‬的意愿,这你没意见吧?

  葛夫仰天长叹:我…我还真不能有意见。

  英帝国主义对反袁军的⼲涉,就这样被我英勇机智的外人员挫败了。

  第15节死生情一知己

  战争开始了。如前所述,蔡锷率第一军出四川,进图湘鄂;李烈钧率第二军出广西,进图粤赣;唐继尧率第三军蹲在云南不挪窝。

  到了这里,又有一个秘密可以说破了。前者,我们提到,‮京北‬城中,因为雏小凤仙那里生意冷落,无人登门,被蔡锷当了茶楼,天天在里边请人饭局。猜一猜,蔡锷请吃饭的人,是哪个呢?

  陈宦!

  哪个陈宦?

  就是那个被章疯子章太炎指为‮国中‬第一人的陈宦;就是那个被章太炎认为民国必死于其手的陈宦;就是那个始效力于黎元洪,却又将黎元洪诳到‮京北‬城的陈宦。而且章疯子由于说破了这事儿,怒了陈宦,陈宦遂将章疯子⼊‮京北‬,使得章疯子被软噤了起来。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章疯子的凄苦,这时候章太炎老先生移居到了钱粮胡同居住,每月租金五十四元,这五十四元钱,租下了十二间房,上房七开间,厢房五开间,仆役厨师十几个人。这时候太炎老先生的大女儿⼊京侍⽗,也居住在钱粮胡同,懂事的大女儿来了,章太炎老先生笑逐颜开。但是些许温暖,难以拂去他对袁世凯的厌憎,仍然每天铁笔银钩,淋漓翰墨,大书:去死!去死!

  不料忽然有一天,大女儿于房中无故自缢,悬尸之侧,就是太炎老先生酣畅淋漓的翰墨:去死!

  此事引发了京师人的无限惊恐,钱粮胡同遂有凶宅之称。但太炎老先生长女自缢的因由,却永远地成为了一个谜。

  说到底,太炎老先生家庭的不幸悲剧,都是陈宦这厮害的,不能毫无理由地说人家太炎老先生戾气太重。

  陈宦其人,智深不测,才⾼难料。如果说天底下还有一个人,能被他看在眼里的话,那这个人就是蔡锷。

  陈宦这辈子,就蔡锷一个朋友,在‮京北‬的时候,两人天天在小凤仙家里喝茶聊天。这时候小凤仙就趁机偷溜出去,和小朋友们跳⽪绳,她本来就是个孩子,断无可能与蔡锷儿女情长。

  所以,小凤仙是唯一有机会听一听蔡锷和陈宦聊些什么的人,可这孩子不上心思,只顾贪玩,所以蔡锷与陈宦的私聊,就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而促成陈、蔡二人成为朋友的因由,是这两个人,他们太相像了,两人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写出来简直是同一个人的简历:

  首先,陈宦与蔡锷,两人都寒苦出⾝,一样的家贫如洗,一样的无依无靠,都是通过个人的苦读努力,见重于世。

  第二,两人甫一出世,就立即得到了各方势力的追捧,必将其纳⼊旗下而后快。梁启超在蔡锷才8岁时,就急切地收了蔡锷为关门弟子。而人则将陈宦视为与吴禄贞、蓝天蔚齐名的湖北三杰。

  第三,两人的仕途生涯,同样一九九蔵书网帆风顺,都遇有贵人提携。蔡锷这边是被云南巡抚李经羲收为门生,而云贵总督锡良则不遗余力地提拔陈宦。

  第四,两人都得到了袁世凯的⾼度重视,同时被选⼊‮国全‬陆海空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陈宦是袁世凯最为倚重的心腹,而蔡锷则被內定为总参谋长,并准备接替段祺瑞为陆军总长。

  第五,两人在‮国全‬陆海空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这个核心部门,都非北洋嫡系,都被北洋的人偷偷给小鞋穿。

  第六,两个人地域上原本有亲近,蔡锷是湖南人,陈宦是湖北人。

  第七,蔡锷是实力派,门下遍布西南。陈宦是重量级人物,西南到处都有他的人。

  第八…第八就是,两人都是孤悬于‮京北‬城中,远离老巢,內心不安。如果他们想找个可以说说话,又不会降低自己⾝价的朋友,唯有相互去找对方。

  总之,是命运把蔡锷和陈宦,忽悠一下子扔到了小凤仙家里。当年的老人回忆说,蔡锷和陈宦之间的关系,堪称鱼⽔,⽔啂融。小凤仙就算是挤破脑袋,也挤不到他们两个中间去。有他们两人就够了,不再需要小凤仙。

  有分教:死生情一知己,爱恨觞浓两英豪。兵临城下称兄弟,炮火连天见分晓。话说蔡锷义师大举,兵⼊四川,传檄于生死兄弟陈宦,命其立即举兵响应,若有半点儿犹豫,届时打破城池,⽟石俱焚,莫谓言之不预也。

  第16节‮国全‬
‮民人‬脑子进⽔

  却说四川将军陈宦,接到蔡锷的反袁通电,立召总参议刘一清⼊见。问刘一清:刘参议,我听说你和北洋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祥,关系特别铁?

  刘一清道:没错将军,辛亥年间,人于滦州起事,我和冯⽟祥适逢其会,我们两个是相互搀扶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陈宦点头:是这样啊,那我问你,现在云南蔡锷起兵,首奔咱们四川,你有何建议啊?

  刘一清一拍‮腿大‬: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立即点起三军,与蔡锷合兵,下湘鄂,⼊‮京北‬,推翻帝制,再建共和。

  陈宦‮头摇‬:刘参议,你这样说话,置我陈宦于何地?难道你不知道,我离京来川之前,曾跪于大总统脚下,吻着大总统的⽪靴,说若大蔵书网总统不立即登基,我陈宦断不敢受命…言犹在耳,你现在突然让我回攻‮京北‬,推翻帝制,这岂不是打我自己的耳光吗?

  刘一清笑道:不然不然,此一时,彼一时也。英雄须得审时度势,豪杰莫不明识时务。再者说了,当时跪请袁世凯当皇帝的,并非你陈将军,现在起兵推翻帝制的,也不是你陈将军,不知将军所言自打耳光,系从何指啊?

  陈宦:…你说当初跪请袁世凯称帝的,不是我,那又是谁?

  刘一清道:那是全‮国中‬
‮民人‬!当初全‮国中‬
‮民人‬脑子进⽔,觉得应该搞个帝制,就跪请袁世凯登基,袁世凯明明知道全‮国中‬
‮民人‬脑子进⽔了,知道你告诉大家一声啊,他偏不吱声,就趁机蔵书网登基称帝了。此时全‮国中‬
‮民人‬脑子脫⽔,清醒过来了,发现上当,又要求他袁世凯快点儿下台,上台下台,都是民意,与你陈将军何⼲啊?

  陈宦听了,点头道:刘参议,你所言极是,极有道理。那么咱们就依你,你马上回去给蔡锷回电,就说我们遵从全‮国中‬
‮民人‬的意愿,全力支持蔡将军的反袁义举。

  刘一清大喜,退下。

  然后陈宦令:传参谋长张联棻⼊见。就听咚咚咚脚步声响,参谋长张联棻飞跑了进来:将军,你找我?

  陈宦:小张啊,如今蔡锷已经兵临城下,不知你有何建议啊?

  张联棻冷笑:将军,我知道你在‮京北‬之时,与蔡锷最是友善,按理来说我不应该说这句话,可如今将军问起来九九蔵书,我只能开罪于将军,把话说出来了。

  陈宦做两眼离状:啥话呀,有这么严重?

  张联棻:我想请问将军,将军以为蔡锷是何许人也?

  陈宦:…你看你,我找你来商量事儿,你倒问起我来了。

  张联棻:陈将军不愿回答,倒也罢了,那么我想请问将军,蔡锷他又是如何回到云南的?

  陈宦:…你看你看小张,你跟在我⾝边这么多年,是我的老部下了,怎么今天跟吃了药一样,说话火气这么重呢?

  张联棻:将军,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家国‬危难,生民涂炭,我张联棻⾝受国恩,值此之时不能不说。

  陈宦:…你说,你说,我绝不会因你说了什么而责怪你的。

  好!张联棻踏前一步,手指窗外,大声道:将军,蔡锷卑劣之行,如今已昭彰天下。此人于劝进书上第一个签名,而后出乎尔,反乎尔,突然逃到⽇本,由⽇本人暗中护送,潜行而至云南,突行发难,以期祸国。而此时⽇本黑龙会已经公开发难,驻扎在青岛的⽇本兵,已经向我民国‮府政‬公开进攻。蔡锷之举,不唯误国害民,更其无信小人之行,令得世人不齿。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唯今之计我中‮军国‬人,只有拱卫国土,与⽇本兵并无义小人蔡锷,一决生死。不知道陈将军是否也是这样想的?

  陈宦拍案而起:张联棻,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你之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你马上回去拟电,支持袁皇帝,誓与无义小人蔡锷,⾎战九九蔵书网到底。

  张联棻掉头出门,走到门口又扭过头来:陈将军,那刘一清怎么说?我知道的,刘一清正在与无义小人蔡锷秘密通电,以期响应。

  有这事儿?陈宦大吃一惊的样子,很真。

  张联棻:…这事儿当然有,陈将军,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陈宦:…还能怎么办?你抓紧,抓紧通电反对蔡锷,别让刘一清抢了先。

  扑通一声,张联棻气得一跤跌仆于地,趴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陈将军,我早就应该知道,你和那蔡锷,商量好了欺负我们‮国中‬人…一边大哭,张联棻一边动着爬了出去。

  陈宦満脸悻悻然:你看这个小张,是怎么说话的呢,我和蔡锷商量好了欺负他们‮国中‬人…在这厮眼里,我们到底是哪国人?  Www.ISjxS.CoM 
上一章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雾满拦江创作的小说《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