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4  时间:2017/11/9  字数:15834 
上一章   ‮展施具才的裁心出别了始开斯李 节五第‬    下一章 ( → )
  秋风乍起,车马穿梭,甘泉宮醒来了。

  第一个醒来的,是丞相李斯。自与赵⾼在符玺事所‮夜一‬相谋,李斯的心绪很快地明亮了起来。赵⾼有拥立胡亥的目下算计,李斯便没有再度推进大秦文明新政的远图么?仔细盘算起来,老夫便是拥立胡亥为帝,胡亥又能如何?能阻挡老夫实施新政?显然不能。胡亥没有通晓大政的肱股大臣。非但不能,且必将授予老夫更大的权力。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掌控庞大复杂的文明新政,没有任何人可以掌控汪洋恣肆的天下大局;只有李斯坐镇的丞相府,能通盘运筹天下政令使之畅通;若没有李斯撑持,十个赵⾼也稳定不了天下大局。果真如此,届时老夫放开手脚盘整天下民生①,再创文明新政,何负陛下遗愿,何负天下苍生哉!思虑透彻,李斯顿觉郁闷全消,心头不期然渗出一丝冷笑,赵⾼也赵⾼,你自以为算计了老夫,安知给了老夫一架功业天梯耶?

  心意一定,李斯第一个与姚贾会商。

  开始,李斯并不想将全部真情对姚贾托出,不是疑虑姚贾,而是实在没有必要。大政重臣之间,只需主轴协同便了,无须追求琐细‮实真‬。如此庙堂法则,姚贾焉能理会不得?李斯说给姚贾的情势是:陛下临终之时,将遗诏付与少皇子胡亥;赵⾼坚持说,陛下要将帝位传承给胡亥,因此请求李斯奉诏拥立胡亥;李斯没有亲见遗诏,只能据赵⾼所言,临机赞同了拥立胡亥;最终究竟如何,李斯与姚贾商议后再行定夺。末了,李斯特意坦然说明:“廷尉为九卿之首,贾兄与斯多年谊,兄若不为,斯何为哉!”

  “不见遗诏,此事终难服人也!”沉昑良久,姚贾只说了一句话。

  李斯心下明⽩,姚贾已经认准了皇帝遗诏是要害,且显然没有相信李斯所说的未见遗诏之言。思忖之间,李斯岔开了话题,拍案慨然道:“自灭六国,我等竭尽心力创制文明新政,毕生心⾎尽在此矣!然则,终因种种纠,有所为,亦有所不能为也。譬如,秉持法治而以铁腕应对复辟暗嘲事,若没有一班人无端⼲预,岂能使焚书令有名无实哉!岂能使坑儒铁案搅成暴政之嫌哉!而今陛下已去,若无強力衡平,那一班人定然会以《吕氏舂秋》为本,大行宽政缓法之王道。其时也,山东复辟暗嘲汹汹大起,天下臣民皆以先帝与你我为暴君臣,大秦文明新政安在哉!你我毕生心⾎安在哉!”

  “如此说,丞相是要真心拥立胡亥了?”姚贾很有些惊讶“至于遗诏究竟如何,丞相已经不想问了?”面对见事极快的一代能臣姚贾,李斯情知不能深瞒,否则便将失去这位最重要大臣的支持。片刻沉昑,李斯喟然一叹:“贾兄何其敏锐也!李斯两难,敢请贾兄教我。”李斯站了起来,向姚贾深深一躬。

  “奉诏行事,天经地义,丞相何难?”姚贾连忙扶住了李斯。

  “拥立胡亥,未见遗诏;拥立扶苏,秦政消散。不亦难哉!”

  “如此说,陛下有遗诏?”姚贾仍然咬着轴心。

  “有。残诏。”

  “丞相亲见?”

  “正是。”

  “残诏?以陛下之才?”

  “兵属蒙恬,与丧会咸而葬…”李斯一字一顿地念着,停顿了。

  “就此两句?”姚贾惊愕地期待着。

  “此,天命也!”李斯喟然长叹泪光莹然。

  “可是说,此诏有三残?”良久默然,姚贾断定李斯所言无虚,遂判案一般掰着指头道“其一,给何人下诏,不明;其二,全部遗愿,未完;其三,未用印玺,不成正式。如此残诏,当真是千古未见也…”

  “廷尉明断。”李斯拍案“依据法度,此等诏书素来不发。”

  “若依此诏,朝局将有三大变。”姚贾目光烁烁发亮,依旧惯常地掰着指头“其一,扶苏继位皇帝;其二,蒙恬掌天下兵权;其三,蒙毅执掌皇城政务…然则,丞相还是丞相,丞相倒是无须忧心也。”

  “贾兄至明,何周旋于老夫哉!”李斯淡淡一笑“蒙恬掌兵,一时计也,贾兄焉能不知?九原大军之中,尚有个武成侯王离。将兵大权于王氏之后,领政相权于蒙恬之手,廷尉重任于蒙毅之手,如此转换,这残诏布局方算成矣!贾兄大才,可曾见过如此神异手笔:淡淡两句,厘定乾坤?”

  “蒙毅?任廷尉?”姚贾脸⾊有些难堪。

  “当年,蒙毅勘审赵⾼之时,陛下已经有此意了。”

  “如此说,陛下善后,将我等老臣排除在外?”姚贾脸⾊更难堪了。

  “此中玄机,各人体察也…”李斯淡淡一句,言犹未了却不说话了。

  两人对坐,默然良久,谁也没有再说话。在李斯看来,对于颇具洞察之能的姚贾,到此为止⾜矣,至于本人如何抉择,用不着多说,更不宜说透。在姚贾看来,李斯已经将最轴心的情形‮实真‬,更将另一种庙堂架构清晰点出,到此为止⾜矣,用不着究诘背后细节。月上中天的时分,李斯站起来,一拱手默默地走了。姚贾没有留,也没有送,愣怔枯坐直到东方发⽩。

  次⽇午后,姚贾刚刚醒来,便接到丞相府庶务舍人送来的一卷官书,敦请姚贾搬到廷尉别署。姚贾立即注意到,官书是以“丞相兼领皇帝大巡狩总事李斯”的名义正式送达的书令。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公事,姚贾将从李斯的私行隐秘安置中走出来,正式⼊住甘泉宮特设的九卿别署庭院。显然,此举含意很是清楚,姚贾只要住进廷尉别署,处置皇帝丧葬的大政公事便要开始了。依着当时的浩浩战国遗风,姚贾有两个显然的选择:一则是以未奉正令而来为由,立即返回咸待命,并不会开罪于李斯;一则是将密行化作公务,立即⼊住廷尉别署而开始公事,亦属正常。也就是说,姚贾愿否与李斯携手,这是第一个实际而又不着痕迹的轻微试探。姚贾立即意会了,李斯这个试探很是大度,也很是老到,既给了姚贾充分的抉择自由,又向姚贾透露出一种隐隐的意图——后续大业,李斯并不強求于任何人,志同则留,志不同则去。

  “好。搬过去再用饭。”散发未冠的姚贾淡淡应了一句。

  搬⼊幽静宽敞的山泉庭院,姚贾从隐秘行径的些许郁闷中摆脫出来,心绪大见好转。用过午膳,姚贾在山泉林下漫步良久,暮⾊降临方才回到庭院。姚贾预料,夜来李斯必有大事会商,晚汤后便正式着了冠带,在庭院中漫步等候。孰料月上中天。门外动静全无,姚贾陡然生出了一种莫名烦躁,便索大睡了。次⽇清晨梳洗之后,姚贾正径自游山,丞相府的侍中仆却到了。

  侍中,原本是西周官号,职司为侍奉于天子殿中也,故名。秦帝国之侍中,亦称丞相史,则是开府丞相的属官,无定员,几类后世的秘书处。侍中职司,主要是往来于丞相府与皇帝政务书房以及各种朝会之间,代丞相府禀报各种政务于各方,同时主理丞相府一应书令公文。侍中署的长官,是侍中仆。今⽇侍中仆亲自前来,自然是正式公事无疑。姚贾虽然不耐李斯如此一紧一松颇具玄虚的方式,却依旧正了⾐冠到了厅堂。

  丞相府的书令只有两行:“着廷尉姚贾⼊丞相行辕,会商大巡狩善后诸事。”姚贾瞄得一眼,不噤皱起了眉头,看了看侍中仆。孰料那个侍中仆恭敬地捧过了一卷竹简之后,便低头垂首站在旁边不说话了。一时间,姚贾觉得李斯颇有些诡异。以常心论之,此前试探尚属正道,此次试探,则有些不可思议了。当此之时,最急迫的大事莫过于皇帝发丧,而发丧第一关,便是廷尉府主持勘验皇帝正⾝而确定皇帝已经死亡。为此,所谓的大巡狩善后诸事,分明便是这件实际大事,岂有他哉!更何况,李斯已经在第一次会见时明⽩对姚贾告知了皇帝病逝消息,何以丞相府书令不做一道公文下达,而要隐蔵在会商之中或会商之后?如此闪烁行事,真叫人哭笑不得也。

  然则,一番推究之后,姚贾的心渐渐沉下去了。李斯如此做法,只能说是再次做最实际的试探——姚贾究竟愿否与李斯同道?若姚贾“奉命”赶赴丞相行辕,则李斯必然正式出具书令,进⼊发丧事宜;若姚贾不⼊丞相行辕,不为李斯同道,则李斯与姚贾间的一切密谈均成为无可举发的孤证。也就是说,只要李斯不愿意承认,姚贾便无法以谋罪牵涉李斯,更无法传播密谈內容而引火烧⾝,姚贾只能永远将那两次密谈闷在心里。如此看去,后续之延伸路径便很是清楚了:姚贾若不与李斯同道,则李斯肯定要推迟皇帝发丧,直到找出能够替代姚贾的廷尉人选。因为,没有廷尉主持,皇帝发丧无法成立;除非先行立帝,更换廷尉,再行发丧。而李斯果然敢于如此作为,便只有一种可能,此前已经达成了必要的基——李斯已经与赵⾼胡亥合谋,做好了先行立帝的准备!果真如此,姚贾面前的路便只有一条了,若不与李斯赵⾼胡亥同道,则很可能出不了这甘泉宮了…心念及此,姚贾有些愤然了。他本来已经要与李斯同道了,李斯当真看不出来么?不会,以李斯之能,不可能没有此等辨识;否则,李斯何以密书独召姚贾⼊甘泉宮?李斯如此行事,更大的可能则在于:此事太过重大,李斯不敢掉以轻心,不敢轻信于任何人…

  “走。”姚贾不愿意多想了。

  偌大的丞相庭院空空,不见任何会商景象。得知姚贾前来,李斯快步出了廊下,遥遥深深一躬:“贾兄见谅,老夫失礼也。”姚贾淡淡一笑一拱手,却没有说话。走进正厅,李斯屏退左右,又是深深一躬:“贾兄,此事太过重大,老夫无奈矣!”姚贾这才一拱手笑道:“斯兄鱼龙之变,贾万万不及也,焉敢有他哉!”李斯第一次红了脸,连说惭愧惭愧,一时竟有些唏嘘了。姚贾见李斯不再有周旋之意,心下踏实,遂一拱手道:“丞相如何行事,愿闻其详。”李斯不再顾忌,低声吩咐了侍中仆几句,便将姚贾请进了密室。直到夕衔山,两人才匆匆出了密室。

  旬⽇之间,甘泉宮车马如流了。

  先是御史大夫冯劫亲率太医令与相关重臣,飞车赶赴甘泉宮,会同廷尉姚贾,立定了国丧勘验署,而后正式拜会丞相行辕。李斯召集了大巡狩随行大臣及相关人等,在丞相行辕与国丧署大臣正式举行了朝会。李斯先以大巡狩总事大臣⾝份,对皇帝于大巡狩途中猝然病逝事宜做了详尽禀报。赵⾼以皇帝临终时刻唯一的近侍臣子⾝份,禀报了皇帝发病的诸般细节,同时禀报了皇帝临终三诏。赵⾼禀报说,皇帝临终之时,留下了两道事先拟好的遗诏,赵⾼封存于符玺事所;赵⾼收好诏书,皇帝业已吐⾎,留下的最后一道口诏是:“山东动不定,取道九原直道返,秘不发丧,遗诏丞相,会同诸大臣朝会施行。”赵⾼涕泪唏嘘地说,皇帝陛下话未说完,便抵案归天了。那⽇,胡亥作为唯一的随行皇子,两太医作为最后的施救者,都一一做了眼见实情的禀报。最后,典客顿弱与卫尉杨端和禀报了当时由丞相李斯主持的对策议决。全部朝会,除郑国与胡毋敬因病留邯郸未到,所有的情形都有清楚的禀报,也都被史官完整地录写下来。

  朝会完毕,勘验署三方大员进⼊了供奉皇帝尸⾝的东胡宮。经两个时辰的繁复勘验究诘,姚贾主持的大员合署终于确证:皇帝因暗疾突发而⾝亡,并无他因。之后,御史大夫冯劫会同三方大员连夜会商,对朝会禀报与勘验文书做出了正式论定,由廷尉姚贾拟就官文呈报丞相。次⽇清晨,两件三方连署的官书便报到了丞相行辕。

  李斯恢复了领政丞相⾝份,立即开始了连续作为。

  李斯先行郑重拜会了冯劫、姚贾与太医令三大员,提出了“立即下书咸并邯郸,召三公九卿同来甘泉宮议决国丧事宜”的主张。冯劫很是不以为然道:“丞相多此一举也!以大秦法度,先君薨去太子未立,丞相便是暂摄国政之决策大臣。目下法定勘验已毕,官文已报丞相,丞相有权批定是否发丧,何需惊天动地将一班大臣弄来甘泉宮?再说,冯去疾、蒙毅、李信三大员镇守咸,能轻易离开么?”李斯肃然正⾊道:“冯公差矣!陛下乃超迈古今之帝王,今猝然病逝,又有两道遗诏未发,此所谓国疑之时也。三公九卿同来甘泉宮,一则会商,二则启诏,其间若有疑义,正当一并议决之。主少国疑之时,该当坦理政,此当国之要也,何能以鞍马劳顿避之?以镇守咸免之?”姚贾在旁点头道:“在下倒是赞同丞相之策。冯公啊,善我始皇帝之后,非同寻常也!”冯劫皱眉道:“如此说,扶苏是九原监军大臣,蒙恬是列侯大将军,也该召来同议了。”姚贾忧心忡忡道:“此两大员须当慎之。九原,那可是北边国门也!”李斯面⾊凝重地思忖了一阵,终于拍案道:“陛下在世时尝言,‘九原国门,不可一⽇无将也。’目下,万里长城正在合龙之际,匈奴诸胡正在秋掠当口,九原大军庒力甚大,大将确实不宜轻动。冯公但想,当年灭六国大战何等酷烈,陛下尚从未调蒙公南下,况乎今⽇?匈奴但闻陛下离去,势必全力犯我,其时两统帅不在其位,预后何堪设想哉!”冯劫一挥手道:“也是一说!不召便不召,不需说叨了。”李斯却是少见的耐心,手指叩着书案缓缓道:“不召两将,并非不知会两将。老夫当同时发出官文,备细知会甘泉宮诸事,之后再度知会三公九卿议决诸事;蒙公与长公子若有异议,必有快马回书…”

  “行行行,不需叨叨了。”冯劫不耐地打断了李斯。

  “冯公总是将庙堂当做军营。”姚贾淡淡地揶揄了一句。

  “当此危难之际,老夫如履薄冰,诸公见谅也!”李斯沉重地叹息一声。

  “丞相真是!”冯劫倏地站起慨然⾼声道“陛下纵然去了,还有我等老臣,莫非撑不起这片天不成!老夫今⽇一句话撂在此地:谁敢不从始皇帝遗诏,谁敢不从丞相调遣,老夫第一个找他头来!鸟!大秦有国法,危难个甚,谁敢反了不成!”

  “慎言慎言,冯公慎言。”李斯连忙过来摁住冯劫坐了下去,转⾝走到厅中对三人深深一躬道“李斯蒙诸公同心定国,不胜心感也!大事既定,老夫便去打理,告辞。”

  “这个老李斯!官越大胆子越小。”冯劫看着李斯背影嘟哝一句。

  “举国重担尽在丞相,难矣哉!”姚贾喟然一叹。

  “也是,难为老丞相也!”冯劫的一双老眼溢満了泪⽔。

  李斯回到行辕,立即拟就书令发往咸邯郸。三⽇之后,咸的冯去疾、蒙毅、章邯等与邯郸的郑国、胡毋敬都陆续飞车赶到了。次⽇清晨,甘泉宮正殿举行了三公九卿朝会,由丞相李斯主持;中车府令赵⾼、少皇子胡亥、皇帝大巡狩随行太医及太医令等相关散官,旁列与闻。参与朝会的三公是: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此时王贲已逝,太尉未补,故缺一公;朝会九卿是:廷尉姚贾、郞中令蒙毅、治粟內史郑国、典客顿弱、奉常胡毋敬、卫尉杨端和、太仆马兴、宗正嬴腾、少府章邯。全部三公九卿,除去病逝的王贲,全数与会。从法度说,正式大朝会还当包括所有侯爵大臣将军与重要郡守县令,以及诸如博士仆等‮央中‬散官。然则,作为⽇常决事定制,三公九卿与皇帝组成的朝会便是轴心决策的最⾼规格。且天下大事多发,三公九卿能如今⽇这般全部到齐,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因此,大臣们都明⽩,今⽇朝会乃皇帝缺席的非常朝会,在新皇帝即位之前,今⽇朝会所作的一切决断都将是有效国策,都将决定帝国的未来命运。

  “诸位大人,”李斯站在帝座阶下的‮央中‬地带,一拱手沉痛地开口了“今⽇朝会,行之于甘泉宮而非咸,皆因非常之期也。非常者何?皇帝陛下于大巡狩途中,业已弃我等臣民而去也!…”一言未毕,大殿中哭声暴起,李斯老泪纵横摇摇倒。三公前座的冯劫一步抢来扶住了李斯,沉声道:“丞相如此情态,何以决大事!”又转⾝连声大喝“哭个鸟!要不要朝会了!都给老夫坐好!听丞相说话!”这御史大夫的职司便是总监百官,更兼冯劫忠直公正秉火爆,一阵吼喝,大殿中顿时肃然一片。李斯勉力站定,声音嘶哑颤抖道:“当此之时,我等三公九卿,当协力同心,依据法度,‮定安‬大秦。唯其如此,今⽇朝会第一件大事,便是御史大夫禀报皇帝正⾝勘验事,之后议决是否发丧。”说罢,李斯对冯劫一拱手,站到了一边。

  “诸位,”冯劫从案头捧起了一卷竹简,声音凄楚“业经老夫官署会同廷尉府、太医署三府勘验认定:始皇帝陛下,确因暗疾骤发,薨于沙丘…这,三府勘定的官书…廷尉,还是你来…”冯劫老泪纵横语不成声,将竹简给了姚贾。

  姚贾离座,接过竹简展开,一字一字沉重地读着:“御史大夫府、廷尉府、太医署三府合勘书:三府得皇帝行营总事大臣李斯书令,知皇帝异常而薨,遂赶赴甘泉宮合署勘验。业经三府依法反复勘验正⾝,一致判定:皇帝积年多劳,暗疾深植,大巡狩至琅琊发病,曾遣郞中令蒙毅还祷山川,祈福于上天;其后,皇帝巡狩西来,途中发病三次;七月二十二⽇,行营驻跸沙丘宮,皇帝夜来不眠,书罢遗诏,口诏未完,吐⾎而薨…其时,两随行太医多方施救,未果…大巡狩行营总事大臣李斯,会同随行大臣,遵奉皇帝口诏,议决,秘不发丧而还…三府合署论定:皇帝薨因明确,行营善后无误;国丧如何发布,由摄政丞相决断。大秦始皇帝十二年,秋八月。”

  “诸位大人,可有异议?”李斯抹着泪⽔问了一句。

  “我等,无异议…”殿中一片哽咽。

  “在下一问。”蒙毅突兀站起,⾼声一句引得举殿惊愕“敢问三府合勘署:始皇帝陛下口诏,何人受之?随行太医可在当场?行营取九原直道而还,显然是舍近求远,何能言善后无误?”

  “姚贾作答。”冯劫对姚贾挥了挥手。

  “在下遵命。”姚贾对冯劫一拱手,转⾝面对群臣道“郞中令所言,亦是三府勘验时所疑。业经查证:陛下伏案劳作完毕,已是寅时初刻四更将罢,随行太医煎好汤药之后正在小憩,中车府令赵⾼侍奉汤药;陛下正服药,猝然吐⾎,赵⾼唤太医,被陛下制止;陛下随即口诏,口诏未完,陛下已薨…以法度而论,赵⾼一人所述口诏,确为孤证;然陛下夤夜公务已成惯例,赵⾼一人侍奉陛下也是惯例。故,合署勘验取赵⾼之言。郞中令,此其一也。其二,取道九原而不走河內大道,一则有陛下遗命,二则有山东动之实际情形。如此情势,不知姚贾可算说清?”

  “姑且存疑。”蒙毅沉着脸坐了回去。

  “甚话!”冯劫不悦拍案“山东复辟暗嘲汹汹,疑个甚来!”

  “冯公,还是教郞中令直接询问赵⾼的好。”李斯一脸忧⾊。

  “不用!”冯劫拍案⾼声“都说!还有无异议?”

  “无异议。”其余大臣人人同声。

  “好!孤议不问。丞相继续大事!”冯劫慨然拍案。

  李斯无奈地摇了‮头摇‬,对蒙毅一拱手道:“公有异议,待后也可质疑于老夫。当此非常之时,冯公秉持大义,老夫勉力为之了,尚望⾜下见谅。”见蒙毅目光直愣愣没有说话,李斯拱手一周⾼声道“诸位,三府勘验完毕,定论明⽩无误。朝会议决,亦无异议。老夫依法宣示:大秦始皇帝,业已薨去…然则,此时国无储君,尚不能发丧。立储发丧之前,诸位大臣亦不能离开甘泉宮。此,万般无奈之举也。诸位大人,可有异议?”

  “丞相是说,国丧之密绝不可外怈么?”冯劫⾼声问。

  “正是。主少国疑,李斯不能不分外谨慎。”

  “非常之期,在下以为妥当!”姚贾第一个附和了。

  “在下,无异议。”大臣们纷纷哽咽点头。

  “好。”李斯含泪点头,转⾝对殿口的甘泉宮总事一点头“进午膳。”

  “如何如何,在这里咥饭?”冯劫第一个嚷嚷起来。

  “国难之际,大事刻不容缓,老夫得罪诸位大人了。”李斯深深一躬。

  “好了好了,何处吃喝不都一样?”冯去疾瞪了冯劫一眼。

  “也是,不早立储君,万事不宁也!”寡言的郑国叹息了一句。

  甘泉宮总事带着一班內侍侍女,抬进了一案又一案的锅盔肥羊炖。李斯游走食案之间⾼声道:“国丧未发,哪位若饮酒,得在三爵之內,以免误了饭后朝会。”冯劫顿时红了脸⾼声道:“你这丞相甚话!国丧未发,便是皇帝没薨么?老夫不饮酒,谁敢饮酒!”一脸沉郁的大臣们纷纷点头。李斯连忙一拱手道:“冯公息怒。老夫也是情非得已,恐诸位老军旅耐不得有⾁无酒也,见谅见谅。”大臣们遂不再说话,人各一案默默地吃喝起来,全然没有了秦人会食的呼喝豪气。一时饭罢,片刻啜茶间大殿已经收拾整肃,司礼的侍中仆便⾼声宣示朝会重开。

  “诸位,国不可一⽇无主。立储朝会,至为重大。”

  李斯肃然一句,举殿静如幽⾕。李斯从自己的案头捧起了一只铜匣,语气万分沉重地开口了:“大巡狩行营至于平原津时,皇帝陛下给了老夫一道诏书,书匣封口写就‘朕后朝会开启。’老夫手捧之物,便是皇帝诏书。此时诏书未开,老夫先行对天明誓:无论皇帝遗诏如何,李斯皆不避斧钺,不畏生死,决意力行!老夫敢请,两位冯公监诏。”

  骤然之间,举殿大是惊愕。三公九卿大臣们都知道的是,皇帝留有两道遗诏,皆在赵⾼掌管的符玺事所封存;可没有一个人知道,皇帝给丞相李斯还有一道遗诏!李斯本是帝国领政首相,皇帝有遗诏于李斯毫不⾜怪,假若没有遗诏于李斯,反倒是奇怪了。大臣们惊愕的是,皇帝遗诏于李斯,自当李斯本人亲启,为何要李斯当着朝会开启?是皇帝怀疑李斯可能谋私?一时惊愕之下,竟良久无人说话,连李斯亲请监诏的冯劫、冯去疾也默然不语了。

  “老丞相既已明誓,还是自家开了。”直率的冯劫终不忍李斯被冷落。

  “两公监诏,秉公护国,何难之有哉!”李斯有些不悦了。

  “如何?监诏了?”冯劫对邻座的右丞相冯去疾低声一句,见冯去疾已经点头站起,遂霍然离座一拱手⾼声道“好!老夫与右丞相监诏。”两人走到李斯面前,对着铜匣深深一躬。冯去疾肃然站定。冯劫上前接过了诏书铜匣,放置在了今⽇特设在帝座阶下的‮央中‬位置的丞相公案上,对旁边肃立的冯去疾点了点头。冯去疾面对大臣们⾼声一句道:“诏书外制无误。”显然,这是报给所有大臣听的,是说该诏书的存放铜匣与封匣⽩帛以及印鉴等皆为‮实真‬。之后,冯劫拿起了案头备好的文书刀,割开了带有朱红印玺的⽩帛封条,原先被封条固定的一支细长的铜钥匙赫然呈现眼前。冯劫拿起钥匙,打开了铜匣。旁边冯去疾又是一声通报:“匣制封存如常,启诏。”冯劫拿去了最上层的一张小铜板,又拿去了一层⽩绢,这才捧起了一个带有三道铜箍的筒状物事。旁边冯去疾⾼声道:“尚坊特制之羊⽪诏书,开诏。”冯劫大手一顺,两道薄片铜箍便滑落在了匣中。冯劫展开了⻩⽩⾊的细薄羊⽪,一眼未看便肃然举在了冯去疾眼前。冯去疾仔细打量片刻,⾼声通报道:“始皇帝手书,印玺如常,宣示诏书——!”冯劫遂将诏书翻过,一点头,⾼声念诵道:“朕若不测,李斯顾命善后,朝会,启朕遗诏安国。诏书完毕。”

  殿中依然是静如幽⾕。大臣们对皇帝以李斯为顾命大臣,丝毫没有任何意外,若皇帝没有以丞相李斯为顾命大臣,反倒是大臣们不可思议的。李斯执意以监诏之法开启诏书,显然是在国疑之期秉持公心,虽显异常,大臣们也全然体察其苦心。大臣们多少有些意外的是,顾命大臣如何只有李斯一个人?依照常理与朝局实情,至少应该是李斯与大将军蒙恬、御史大夫冯劫三人顾命安国,而今只有李斯一人,似乎总有些不合始皇帝陛下的大事赖众力的政风秉。然无论如何,诏书既是‮实真‬的,谁又能轻易提出如此重大的疑虑?毕竟,始皇帝信托丞相李斯,谁都认定是该当的,能说此等信托是过分了?

  “遗诏已明,敢请丞相继续朝会。”二冯一拱手归座。

  “先帝将此重任独托李斯,老夫愧哉!”李斯眼中闪烁着泪光喟然一叹“老夫解陛下之心,无非念及,李斯尚能居中协调众臣之力而已。立储、立帝两件大事一过,天下‮定安‬,老夫自当隐退,以享暮年治学之乐也…”

  “国难之际,丞相老是念叨自家作甚!”冯劫不耐烦了。

  李斯悚然一个灵,当即一拱手正⾊道:“御史大夫监察得当,朝会立即回归正题。”说罢转⾝一挥手“中车府令、兼领大巡狩行营皇帝书房事赵⾼,出封存遗诏于朝会。”李斯着意宣示了赵⾼的正职与行营兼职,显得分外郑重。毕竟,仍有并不知晓皇帝大巡狩后期随行臣工职事更迭的大臣,如此申明,则人人立即明⽩了皇帝遗诏由赵⾼封存而不是由郞中令蒙毅封存的缘由,心下便不再疑惑了。

  随着李斯话音,赵⾼带着两名各推一辆小车的內侍,走出了帝座后的黑⽟大屏,走到了帝座阶下的李斯‮央中‬大案前,停了下来。赵⾼上前,先对李斯深深一躬,再对殿中大臣们深深一躬,这才转过⾝去对两名內侍挥手示意。两名內侍轻轻扯去了覆盖车⾝的⽩绢,两辆特制的皇室文书车立即闪烁出精工古铜的幽幽之光。两內侍各自从文书车后退几步,肃立不动了。

  赵⾼一拱手道:“符玺事所封存之皇帝遗诏到,敢请丞相启诏!”

  “老夫之意:此遗诏,由御史大夫与郞中令会同监诏。”

  “臣等无异议。”大臣们立即赞同了李斯的主张。

  “如此,御史大夫请,郞中令请。”李斯对冯劫蒙毅分别遥遥一拱。

  “又是老夫。”冯劫嘟哝一句离座挥手“老夫只看,蒙毅动手。”

  蒙毅没有推辞,离座起⾝对李斯冯劫一拱手,走到了文书铜车前。蒙毅与三公九卿中的所有大臣都不同,出⾝名将之家而未⼊军旅为将,自⼊庙堂便任机密要职,先做秦王嬴政的专事特使,再做长史李斯的副手长史丞,再做始皇帝时期的郞中令兼领皇帝书房事务,长期与闻署理最⾼机密,对宮廷事务洞悉备至。而三公九卿中其余大臣却不同,王贲冯劫冯去疾杨端和章邯嬴腾马兴七人,出自军旅大将,素来不谙宮廷机密事宜;郑国胡毋敬两人,一个太史令出⾝,一个⽔工出⾝,职业名士气息浓厚,更对种种庙堂奥秘不甚了了;姚贾与顿弱两人倒是颇具秘事才具,却因长期职司邦,也对皇城內务不甚精通。也就是说,全部三公九卿之中,只有李斯、蒙毅具有长期职司庙章政事的阅历,对最⾼机密形成的种种细节了如指掌。目下,李斯已经是顾命大臣主持朝会,自然不会亲自监诏。只有蒙毅监诏启诏,才是最服人心的决断。李斯主动提出由蒙毅冯劫监诏,大臣们自然是立即赞同了,并实实在在地对李斯生出了一种敬佩。就实而论,蒙毅也是三公九卿中对此次朝会疑虑最重的大臣,此刻既有李斯举议,蒙毅自然不会推辞。蒙毅自信,任何疑点都逃不过他久经锤炼的目光。

  一眼望去,两辆文书车是甘泉宮的特有物事,大巡狩行营的符玺事所以轻便为要,自不会有此等重物。当然,蒙毅是不会纠此等枝节的。毕竟,皇帝遗诏从小铜匣装上文书车,只是一种行止转换而生出的礼仪之别,远非其中要害。蒙毅所要关注的,是遗诏本⾝的‮实真‬

  “启盖。”蒙毅对大臣座区外的两名书吏一招手。

  这两名书吏是郞中令属下的皇帝书房文吏,是蒙毅的属官,也是每次朝会必临大殿以备事务咨询的常吏,本⾝便对一应皇城文书具有敏锐的辨识力。两人上前一搭眼文书车,相互一点头,便各自打开了铜板车盖,显出了车厢中的铜匣。蒙毅对冯劫一拱手,两人同时上前打量,不噤同时一惊。

  “有何异常?”圈外李斯的声音淡淡传来。

  “诏书封帛有字!”冯劫⾼声道。

  “冯劫糊涂!封帛岂能没字!”座中冯去疾有些不耐。

  “有字?念了。”廷尉姚贾淡淡一句。

  “好!老夫念了。”冯劫拍着文书车⾼声道“第一匣封帛:朝会诸臣启诏。第二匣封帛:储君启诏。蒙毅,可是如此两则?”

  “是。”蒙毅认真地点了点头。

  “敢问郞中令,如此封帛何意耶?”座中胡毋敬远远问了一句。

  “列位大人,”蒙毅对坐席区一拱手道“这便是说,两道遗诏授予不同。第一道遗诏,授予丞相领事之三公九卿朝会,目下当立即启诏。第二道遗诏,授予所立储君,当由新太子启诏行之。”(文'心'手'打'组'手'打'整'理)

  “诸位对郞中令所言,可有异议?”李斯⾼声问。

  “无异议!”大臣们异口同声。

  “如此,敢请两位开启第一道遗诏。”李斯向冯劫蒙毅一拱手。

  冯劫大步上前,在文书车前站定,做了动口不动手的监诏大臣。蒙毅走到车前深深一躬,俯⾝文书车一阵打量,见一切都是皇室存诏的既定样式,细节没有任何疑点。蒙毅双手伸进了车厢,小心翼翼地将铜匣捧了出来。一捧出车,蒙毅将铜匣举过了头顶,着意向铜匣底部审视了一番。此刻,蒙毅有了第一个评判:这只铜匣是大巡狩之前他亲自挑选出的存诏密匣之一,铜匣底部的“天壹”两字是老秦史籀文,谁也做不得假。蒙毅对冯劫一点头,冯劫的耝重嗓音立即了出去:“密匣无误——!”

  然则,蒙毅并没有放松绷紧的心弦。他将密匣放置到文书车顶部拉开的铜板上,仔细地审视了封帛印玺。封匣的⽩帛没错,略显发⻩,是他特意选定的当年王室书房的存帛,而不是目下皇帝书房⽟⽩⾊的新帛。印玺也没错,是皇帝大巡狩之前亲自选定的三颗印玺之一的和氏璧玺,印文是朱红的文“秦始皇帝之玺”蒙毅记得很清楚,这颗和氏璧大印是皇帝的正印,所谓皇帝之玺,便是此印。大秦建制之时,是蒙毅征询皇帝之意,将原先的和氏璧秦王印改刻,做了皇帝的⽟玺。因材质天下第一,此印盖于丝帛或特制⽪张之上,其印文非但没有残缺,且文字隐隐有温润光泽,比书写文字更具一种无以言传的神秘之感。然则,这颗皇帝之玺却有一个常人本无从发现的残缺密记,那是制印之前皇帝与蒙毅密商的结果。蒙毅犀利的目光扫视过旧帛上的印面,立即从⽟玺左下方的最后一笔的末端看到了一只展翅飞翔的鹰;即或颇具书写功力之人,也会将这一笔看成印文书写者的岔笔或制印工师的异刀技艺,即或将它当做意象图形,谁也说不准它究竟应该是何物,只有皇帝与蒙毅,知道它应该是何物。目下既是正玺,蒙毅心头方稍有轻松。

  “封帛印玺无误——!”冯劫的声音又一次开。

  蒙毅终于拿起了文书刀,轻重适度地剥开了封帛。在小刀揷进帛下的第一时刻,蒙毅心中怦然一动!不对,如何有隐隐异味,且刀感颇有黏滞?蒙毅很清楚,皇室封存文书皆用鱼胶,也便是鱼鳔制成的粘胶。惯常之时,鱼胶主要用于制弓,《周礼·考工记》云:“弓人为弓…鱼胶耳。”此之谓也。然封存文书为求平整坚固,不能用面汁糨糊,故也用鱼胶。寻常鱼胶封帛,既有坚固平整之效,又有开启利落之便。蒙毅不知多少次地开启过密封文卷,历来都是刀具贴铜面一揷,封帛便嚓地开;再平刀顺势一刮,密匣平面的封帛便全部开启;再轻刮轻拉,密匣锁鼻的封帛便嚓啦拉起;两道叉封帛的开启,几乎只在片刻之间。可目下这刀具揷进封帛,显然有滞涩之感,且其异味令人很是不适,⾜证其不是正常鱼胶。大巡狩之前,皇帝书房的一应物事都是蒙毅亲自料理的,三桶鱼胶也是蒙毅亲自过目的,如何要以他物替代?

  “敢请御史大夫。”蒙毅向冯劫拱手示意。

  冯劫已经从眉头深锁的蒙毅脸上看出了端倪,一步过来俯⾝匣盖端详,鼻头一耸皱眉挥手:“甚味儿?怪也!”蒙毅心思极是警觉,对大臣座区一拱手道:“敢请卫尉,敢请老奉常。”大臣们见冯劫蒙毅有疑,顿时紧张得一齐站了起来——这遗诏若是有假,可真是天大事端也!原本若无其事的李斯也顿时脸⾊沉郁,额头不自觉渗出了涔涔汗⽔。卫尉杨端和已经扶着步履蹒跚的胡毋敬走了过来,两人随着冯劫手势凑上了封帛。一闻之下,壮硕的杨端和茫然地摇着头:“甚味,嗅不出甚来。”胡毋敬颤动着雪⽩头颅仔细闻了片刻,却一拱手道:“冯公明察,此味,好似鲍鱼腥臭…”

  “如何如何?鲍鱼腥臭?一路闻来,我如何嗅不出?”杨端和急了。

  “老夫尝闻,行营将士大臣曾悉数鼻塞,⾜下可能失味了。”

  “那便是说,封帛是用鲍鱼胶了。”蒙毅冷峻得有些异常。

  “敢问丞相,此事如何处置?”冯劫⾼声问李斯。

  李斯拭着额头汗⽔勉力平静道:“遗诏封存符玺事所,中车府令赵⾼说话。”

  “赵⾼,当殿禀报。”冯劫大手一挥虎虎生威。

  原本站在圈外的赵⾼大步过来,一拱手⾼声道:“禀报列位大人:沙丘宮先帝薨去之夜,暴风暴雨,几若天崩地裂,其时沙丘宮⽔过三尺,漂走物事不计其数。在下封存诏书之时,原本鱼胶业已没有了踪迹,无奈之下,在下以宮中庖厨所遗之鲍鱼,下令随行两太医赶制些许鱼胶封诏。在下所言,行营內侍侍女人人可证,两名太医可证,少皇子胡亥亦曾亲见,在下所言非虚!”

  “也是。”胡毋敬思忖道“那夜风雨惊人,老夫大帐物事悉数没了。”

  “且慢。”蒙毅正⾊道“此前三府勘定发丧之时,论定云:沙丘宮之夜,皇帝先书遗诏,后有口诏。敢问中车府令,皇帝书定遗诏,其时风雨未作,如何不依法度立即封存遗诏?”蒙毅语气肃杀,大臣们骤然紧张起来。

  “禀报郞中令。”赵⾼平静非常“皇帝素来夤夜劳作,书完遗诏已觉不支,在下不敢离开。其时,在下只将诏书装进了铜管,皇帝便开始了口诏,没说几句骤然噴⾎了,便薨去了,便风雨大作了…在下非神灵,何能有分⾝之术?”

  蒙毅默然了。赵⾼所言,不是决然没有疑点。然则,要查清此间细节,便须得有种种物证人证;至少,皇帝书诏的时刻要有铜壶刻漏的确切时辰为证,否则无以举疑。然则,当时不可能有史官在皇帝⾝旁,纵有也不会做如此详细的记录,若非廷尉府当做重大案件全力勘察,何能一时清楚种种确切细节?

  “郞中令,还有勘问处否?”李斯在旁边平静地问。

  “目下没有了。”蒙毅淡淡一句作答。

  “冯公意下如何?”李斯又对冯劫一问。

  “启诏!”冯劫大手一挥。

  蒙毅再不说话,文书刀割开了黏滞的鲍鱼胶,钥匙打开了铜匣,掀开了匣中覆盖的第一层⽩绫,又练地拉开了第二层铜板,这才捧出了一支铜管。对这等铜管,大臣们人人都不止一次地接受过,可谓人人悉其制式,一看便确定无疑是皇室尚坊特制的密件管。冯劫一声无误宣示,蒙毅便剥开了封泥,掀开了管盖,倾倒出一卷筒状的特制羊⽪。蒙毅将⻩⽩⾊的羊⽪双手捧起,捧给了冯劫。

  “好。老夫宣诏。”冯劫对诏书深深一躬,双手接过。

  举殿寂然无声,大臣们没有一个人回归本座,环绕一圈站定,目光一齐聚向了中间冯劫手中的那方羊⽪。眼见冯劫抖开了羊⽪,大臣们骤然屏息,等待着那似可预料而又不能确知的决定大秦命运的宣示。不料,冯劫⽩眉一抖,嘴菗搐着却没有声息。

  “冯公,宣诏。”李斯平静而又威严。

  “好…”冯劫⽩头微微颤抖着,双手也微微颤抖着,苍老的声音如同秋风中的簌簌落叶“朕之皇子,唯少皇子胡亥秉持秦政,笃行秦法,敬士重贤,诸子未有及者也,可以为嗣…朕后,李斯诸臣朝会,拥立胡亥为太子,发丧之期着即继位,为二世皇帝…诏,诏书没了。”

  大臣们骤然惊愕,大殿中死一般沉寂,李斯也是面⾊灰⽩地紧紧咬着牙关。蒙毅倏地变⾊,一步抢到冯劫⾝边,拿过了诏书端详。没错!皇帝手书是那般悉,连那个“帝”字老是写不成威严冠带状的缺陷也依然如故②!印玺也没错,尚坊羊⽪纸也没错。怪也!皇帝陛下失心疯了?何能将帝位传给胡亥?何能不是扶苏?一时之间,蒙毅捧着诏书思绪如⿇纠结,全然蒙了。举殿良久默然,所有的大臣也都蒙了。

  “陛下——!”李斯突然一声恸哭,扑拜在蒙毅举着的遗诏前。

  大臣们一齐拜倒,一齐恸哭,一齐哭喊着先帝与陛下。然则,在哭喊之中谁都说不出主张来。丞相李斯是奉诏立帝的顾命大臣,大臣们能跟着李斯拜倒哭喊,实际是将李断的悲痛看做了与自家一样地对皇帝的遗诏大出意料,甚或可说是大为失望地痛心;然则,毕竟李斯只是恸哭而没有说甚,谁又能明⽩喊将出来?以始皇帝无与伦比的‮大巨‬威望与权力,纵其⾝死,大臣们依然奉若天神,谁能轻易疑虑皇帝决断?就实而论,此时的大秦功臣元勋们毕竟有着浓烈的战国之风,绝非盲从愚忠之辈,若果然李斯敢于发端,断然提出重议拥立,并非没有可能。李斯不言,则意味着李斯虽则痛心,却也决意奉诏。而无论发生哪一种情形,对此时的帝国大臣们都是极其严峻的。此时李斯未发,情形未明,哀哀恸哭的大臣们谁也不能轻易动议。

  “诸位,老夫认命矣!”

  李斯颤巍巍站了起来,嘶声悲叹一句,拱着双手老泪纵横道“惜乎老夫明誓在先,无论陛下遗诏如何,老夫都将不避斧钺,不畏生死,决意力行…而今,陛下以少皇子胡亥为嗣,老夫焉能不从遗诏哉!焉能背叛陛下哉!焉能背叛大秦哉…”一言未了,李斯跌倒在地,额头不意撞上铜案,顿时鲜⾎満面…大臣们惊呼一声拥来,甘泉宮大殿顿时成了一片。

  李斯醒来时,已经是暮⾊时分了。大臣们依然肃立在幽暗的大殿围着丞相李斯,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就座。李斯开眼,终于看清了情形,示意⾝边两名太医扶起了自己。李斯艰难地站定,一字一顿道:“帝命若此,天意也,夫复何言?目下,大秦无君无储,大是险难矣!愿诸公襄助老夫,拥立少皇子胡亥…敢请诸公说话。”

  大殿中一片沉重的息,依然没有人应答。

  “诸公,当真要违背遗诏?…”李斯的目光骤然一闪。

  “遗诏合乎法度。廷尉姚贾赞同丞相!”突兀一声,打破了沉寂。

  “老臣赞同。”胡毋敬一应。

  “老臣赞同。”与李斯谊深厚的郑国一应。

  “老臣亦赞同。”章邯一应,这是第一个将军说话。

  眼见冯劫等一班将军出⾝的大臣与蒙毅、顿弱都不说话,李斯一摆手道:“何人不奉诏?实在说话!”将军出⾝的一班大臣们还是不说话,蒙毅顿弱也依旧铁一般沉默着。李斯思忖片刻,断然挥手道:“如此,老夫以顾命大臣之⾝宣示:朝会议决,拥立少皇子胡亥为大秦太子,返咸后即位为帝!返归咸发丧之前,由廷尉姚贾监宮:悉数大臣不得离开甘泉宮一步,违者依法拘拿!朝会,散。”一语落点,李斯径自转⾝走了。

  “老丞相!…”冯劫猛然一声,震大殿。

  李斯没有回⾝,步履蹒跚地摇出了幽暗的殿口。

  难堪的沉默中,姚贾走了,郑国走了,胡毋敬走了,章邯思忖一阵也走了。透窗的夕将幽幽大殿割成了明暗织的碎片,离奇的光影中镶嵌着一座座石雕般的⾝形。冯劫、冯去疾、马兴、赢腾、蒙毅、顿弱六人静静地伫立着,相对无言。不知何时,夕落山了,光影没有了,大殿中一片沉沉夜⾊…——

  注释:

  ①民生,先秦语,见《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②秦篆之“帝”字,上部若天平冠,下部若张开之袍服,字像颇具威严肃杀之气。  wWW.iSjXs.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孙皓晖创作的小说《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