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2308 
上一章   ‮线路狩巡大的变改兀突:原九上北 节七第‬    下一章 ( → )
  从之罘岛再度西进前,嬴政皇帝在行营举行了一次大臣会商。

  依大巡狩的惯例,离开琅琊台北上便是踏上了归途。一则是旧齐滨海地带是皇帝两次巡狩都来过的,不会再有大型宣教典礼;二则是皇帝大臣皆有不适之感,天气又越来越热,一进三伏酷暑,⽩⽇几乎难以行军了。所以,一离开之罘岛李斯便做出了回程部署,将少府章邯做了夏⽇行军的前导,下令章邯率一千铁骑先两⽇上路了。因为,若从之罘岛地带归返咸,则路径很直接:之罘——即墨或临淄——巨野泽——大梁——洛——函⾕关——咸。这是齐国通向中原的传统官道,此时已经是帝国驰道之一,路况好速度快,又不过⻩河,故此需要先行人马预为安置护卫、救治并驻屯地等事项;而章邯军政两通,担此重任再合适不过。就当时的事实说,嬴政皇帝在琅琊、荣城业已两次发病,所有的大臣将军都认为皇帝该踏上归程了;若此时果然能按照预定的大巡狩路线行事,从之罘岛南下回咸,自当安然无事。

  大臣们没有料到的是,皇帝竟然要北上巡边!

  皇帝的理由很简单,又很充分。昨⽇午后九原传来捷报,蒙恬军第二次反击匈奴获得了很大的胜利,长驱直⼊匈奴单于庭,头曼单于仅率数万残部远遁而去;如此煌煌胜仗,皇帝须得再度北上巡边犒赏将士,并督导东部长城早⽇竣工。昨⽇捷报人人皆知,行营还很是狂了一阵。皇帝如此决断,似乎也无可非议。然则,皇帝大巡狩的行程历来都是事先筹划好的,如此大的巡边举动,事先从未宣示而由皇帝临机动议,本⾝就透着几分神秘。再说,即或是临机改变,至少皇帝也当与总司巡狩事务的丞相事先会商而后再议决部署,然看今⽇情形,丞相李斯似乎也是事先一无所知。如此情形之下,大臣们一时忐忑起来了。表面不动声⾊內心却错愕不已的李斯,久久愣怔着没有说话。郑国胡毋敬顿弱杨端和几位大臣也大觉意外,都是相互观望,一时默然了。

  “诸位毋得疑惑。”嬴政皇帝笑道“自来大战无定期。朕也想不到,九原军能在如此大热天有如此大胜仗。昨⽇,朕本当与丞相会商,却又埋在公文山里没有拔得出来,在书房里困得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已是四更。于是,今⽇索一起说了。否则,又得耽搁一⽇。”

  “老臣以为,陛下决断得当。”李斯立即支持了皇帝。

  “老臣以为不然。”素来寡言的郑国说话了“皇帝陛下在琅琊已经发热,一路未见痊愈迹象。目下正逢酷暑,又将⼊伏,再度跋山涉⽔北上巡边,只怕不利于陛下病体。二次大胜匈奴固然可喜可贺,然不能冒此风险…”

  “老令啊,朕好多了。昨⽇观大鱼,朕不是自家登山的么?”

  “陛下,老臣附议郑国之意。陛下不宜北上。”胡毋敬忧心忡忡。

  “顿弱亦赞同老令之意。”

  几个大臣,只有卫尉杨端和没有说话了。谁都知道,杨端和最是稳健,是秦军大将中最唯军令君命是从的一个,与王贲李信大有不同。所以,杨端和军旅资望很深,却历来都是副将。目下杨端和虽⾝为卫尉位居九卿,也是正职,然却直接听命于皇帝,还是不用他独当一面。是故,谁也没指望他会说话。

  “陛下,末将也以为,北上不妥。”谁都没有料到,杨端和也说话了。

  “卫尉得说个道理出来。”顿弱之发神⾊,显然要寡言的杨端和多说话。

  “没甚道理。末将只觉得心下不踏实。”杨端和平平淡淡。

  “有甚不踏实?诸般大事都很顺。”顿弱又追了一句。

  “末将唯陛下之命是从。”杨端和不理会顿弱,一句见底了。

  “诸位,此事不须再议。”嬴政皇帝语气淡淡,可谁都听得蕴蔵着一种不容商量的果决“出行⽇久,谁没个发热发冷?两位老令不是也疲累不堪,略有不适么?朕也一样,过几⽇自然会好。还有太医在⾝边,误不了大事。再说,诸位果真不想看看万里长城?顿弱,长城东段全在旧燕之地啊!”“万里长城谁不想看?老臣多少年故里心愿也!”

  “敢问陛下,对行营人事可有部署?”李斯谨慎地揷断了顿弱。

  “行营事务,依旧是丞相总掌。唯朕之行辕有一变:蒙毅还祷山川,朕书房事务赵⾼暂掌。”皇帝很清醒,话语很慢“为处置政事快捷,再给赵⾼一个职事:兼领印玺。余皆不变,依照丞相部署行事。”见大臣们俱各默然,嬴政皇帝特意补了一句“赵⾼是临时署理,蒙毅还是郞中令。”

  “陛下明断。”大臣们终于表示了赞同,虽然不那么热切踊跃。

  行营会商结束了,郁闷的李斯大大地忙碌起来了。

  皇帝决意北上,意味着大巡狩路线发生了‮大巨‬的变化:从平坦快捷的驰道之行骤然变成了险阻重重的跋涉之旅。从之罘岛地带抵达九原边地,大的方向是向西渡过四道大河(济⽔⻩河洹⽔漳⽔),再穿越旧赵国,经雁门郡北部向西抵达九原;当然,也可以在渡过⻩河穿越旧赵后,从太原再次西渡大河,从老秦国的上郡北上九原。无论选择哪条路线,都是确定不移地比立即返回咸艰险许多。李斯深恐有思虑不周处,与杨端和确定北上路线时,破例地请来了通晓天下山川险阻的老郑国。在郑国的多方参酌下,三人最后确定了西进再北上的具体路径:之罘岛——临淄——西渡济⽔——从平原津西渡大河——西渡洹⽔——西渡漳⽔——经巨鹿郡——经恒山郡——经代郡——抵达九原。路径议决,郑国看着吏员画出的地图,皱着眉头道:“夏月正在涨⽔之季,连续横渡四道大⽔,绝非易事也!斯兄,好自为之了。”郑国一句话,说得李斯心头竟有些酸热了。李斯万般感慨地长叹了一声,拿起地图便去皇帝大帐了。李斯没有想到,皇帝只瞄了一眼地图便点头认可了,似乎不想涉及李斯很想特意申明的途中艰险。见皇帝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李斯也没做申明便告辞了。

  次⽇四更时分,大巡狩行营第一次按照盛夏出行的传统上路了。

  盖盛夏酷热,商旅军旅上路,都是赶早行路,正午之前驻屯歇息,避过人马难耐的最酷热的午后时光。皇帝行营纵然人马強壮,若要长途跋涉,也得循着这历经千百年考验的有效传统行事。否则,人纵可忍,牛马却得纷纷倒下了。这也是李斯事先禀报了嬴政皇帝,并得允准后部署的。自巡狩路径发生突然变化后,李斯心绪更多了一份不安。仔细想想,自去冬筹划大巡狩以来,诸多事对他都是扑朔离的。这种扑朔离,与其说是他某件事知道得迟与早,毋宁说是决事过程中与闻得前与后。曾经的岁月里,李斯也曾不知道过许多许多事情,可一次也没有如此不安。为何?自李斯用事中枢,几乎任何大政决策都是皇帝与他事先商定的,纵然最终的决策与他的谋划有所差别,他也是充实的奋发的;他所不知道的,几乎全部是知道不知道都无关紧要的非大政决断。可这次大巡狩却不一样,几件事都是皇帝决断后他才知道的。这里的关键是,比其余大臣早知道几个时辰抑或早知道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为何不与他会商决断了?不是说皇帝决断得不对,也不是说皇帝必须与他会商方能决断,而是说,皇帝为何改变了多少年与他磨合达成的“共谋”默契?

  这次大巡狩,皇帝在去冬的动议很是突兀,他当时也明确表示了不赞同。因为,以皇帝目下的体魄,实在不宜艰苦备尝地长途跋涉。以李斯谋划的大略:皇帝在此⾝心艰难之期,最大的要务便是守定咸而节制天下,不能轻易地冒险大巡狩,不能轻易地离开中枢之地。然则,这一大略他能说么?不能。敏锐的心告诉李斯:皇帝显然是谋划已定,以“征询会商”名义教他知道而已,绝非真正地会商共谋。皇帝在隐疾频发⽇见衰老的时刻,突兀动议大巡狩,一定是有某种自感紧迫的大事,要借着大巡狩作掩护来做成。这件事指向何方?李斯原本并不清楚。然则,在他会同大臣拟就了大巡狩行程方略并得皇帝认可之后,机警的李斯已大体明⽩了症结所在。

  在李斯看来,本次大巡狩的两大使命——缉拿复辟罪犯与宣教大秦新政,没有一件是必须皇帝亲临施为的。李斯与大臣们想不出,还有哪件大事须得威权民望如此隆盛的皇帝拼着命去做?以李斯认定的公事程式,由他领衔具名的巡狩方略一旦呈上,皇帝必然会在巡狩方略上增添些地点。毕竟,皇帝可以不说大巡狩究竟要做甚,可是,总不能不说到何处去。只要有了所在地,事情便会清楚了。然则,大出李斯预料的是,皇帝偏偏没加任何新地点,三个字:“制曰:可。”全数照准了李斯的大巡狩方略。

  惊讶之下,李斯通盘斟酌,蓦然明⽩了皇帝的心思只可能有一个指向——确定储君!因为,就目下大秦而言,只有这件最要紧的大事始终没有明确,只有这件不能事先确定的大事值得皇帝作为秘密对待。李斯的揣摩预测是:皇帝可能会在巡狩途中的某地——最大的可能是旧齐滨海某地——将长公子扶苏秘密召来,立即颁行诏书确立太子,并携扶苏一起返回咸。果真如此,李斯丝毫不觉意外,而且认为该当如此。李斯所困惑者,如此正当大事,为何对他这个丞相秘而不宣?果真皇帝大巡狩的目的在于秘密立储,而他这个丞相却不能与闻,那便只有一个可能——皇帝对他这个丞相有了深刻的疑虑!否则,古往今来,几曾有过君王善后而能离开丞相的先例?而丞相一旦不再与闻“顾命”大事,则其结局只能是废黜杀⾝!因为,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将一个雄才大略而又被认定可疑的权臣留做后患。心念及此,李斯一⾝冷汗。然则,李斯终究不能明⽩确定。面对如此一个既強势又谋的皇帝,任何不能确定的事情,都必须有待清楚后再说,先自蠢动只能自找苦果。李斯要等待一个事实及其可能的变化出现,而后再决定自己如何应对。李斯要等待的这个事实是:皇帝在琅琊,或在荣城,或在之罘,必要召见扶苏;届时,若皇帝仍将自己视作顾命大臣,则自己当然要一如既往地效忠。毕竟,扶苏与皇帝曾经有过‮大巨‬的政见裂痕,皇帝事先不李斯知晓,未必没有扶苏尚待最后查勘之意;若扶苏被立为太子而自己未能与闻顾命,则李斯一定要谋划自家出路了,否则,便是坐待大祸来临。最好的出路在何处?不消说,是早早辞官归去。扶苏毕竟是个信人奋士的宽厚君子,不会对他这个老功臣如何的。

  然则,这个事实却始终没有出现,李斯再度陷⼊了惘之中。

  在李斯明⽩部署归程之后,皇帝却召集大臣会商行程,突然动议北上九原。至此,症结终于豁然明朗。显然,皇帝有重大事宜要与扶苏蒙恬密商,而下令两人南下,则很难避开他这个丞相;若到九原,则他这个丞相必然要会同百官巡视督导长城工地,皇帝的回旋余地便会很大很大。由此推及蒙毅使命,其返回咸也必是秘密处置某种大事去了,祈祷山川之神护佑皇帝,分明一个示形朝野的名义而已。如此格局,李斯已经可以明⽩地预测:皇帝将帝国善后的大任,已经决意给蒙氏兄弟了;扶苏为君,蒙氏兄弟领政,他这个丞相是注定地要黯淡下去了。

  使李斯大感郁闷者,还有两件事。一则,皇子胡亥随行皇帝巡狩,他却毫不知情。这个皇少子胡亥,与李斯的小女儿已经许婚定亲,只待胡亥加冠之后便可成婚。事实上,李斯并不喜这个胡亥。许婚胡亥,不过是嬴氏李氏多重联姻之后的一个延续而已,李斯已经不能认真计较皇子资质如何了。对于如此一个几乎可以用上“不肖”两字的未来女婿,李斯素来没有兴味与闻其事。即或在巡狩途中,李斯也竭力回避着这个每每令他不快的皇子。李斯所计较者,是皇帝。既然皇帝喜这个皇子胡亥,许其随同巡狩增长见识自是无可厚非,然则,自己恰恰是这个皇子的未来岳丈,皇帝如何便不能与自己知会一声?皇帝不说,分明是皇帝与他这个丞相已经陌生了。二则,皇帝使赵⾼参政,李斯大惑不解。从目下大局说,李斯认为自己亲自兼领皇帝书房事务最为稳妥。关键之时,皇帝任用赵⾼参政,这分明是一个显然的失策。赵⾼是一个去了势的宦者,纵有功劳,纵有才具,李斯也本能地蔑视此等人物。既往,皇帝将赵⾼仅仅用作车马总管,用当其所,李斯自然不会生出腻烦。可如今,竟教这个宦者做了事实上的皇帝书房长史,并兼掌了皇帝印玺!李斯实在想不通,皇帝为何如此倚重一个“大人”?李斯曾长期做秦王长史,对书房政务再精通不过;而大巡狩⽇常事务,对他这个精于理事而又精力健旺的大臣而言,事实上举手之劳而已,本不至于忙无序,兼领皇帝书房绰绰有余。以皇帝之明,想不到这一点么?不会。皇帝不以他兼领书房,只能说明,皇帝对他真正地有了不可化解的疑虑…

  黎明的星光下,李斯半睡半醒地摇晃着,任沉重的车轮碾庒着无尽的思绪。

  次⽇正午,皇帝行营抵达临淄地界。

  李斯很清楚,皇帝对大都会历来没甚‮趣兴‬,除了灭国时期因犒军善后进⼊过邯郸与郢都,再没专程进⼊过任何国都,连几次路过的洛新郑大梁都没有兴致进去。旧齐国的临淄固然是赫赫大都,皇帝照样没兴致。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皇帝正在发病尚未痊愈的特殊时期,更不能贸然⼊城了。于是,李斯下令在城南郊野的密林中扎下了营地。

  赵⾼匆匆来了,恭敬地请李斯去皇帝大帐。

  皇帝脸⾊很不好,倚在榻上捂着一副丝绵大被似乎还瑟瑟发抖。李斯心头一阵酸热,几乎要冲口而出劝皇帝立即改返咸。可是,思绪电闪间,李斯还是死死忍住了。见李斯进来,皇帝吩咐赵⾼守在帐口,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扰。皇帝又屏退了大帐中的几个內侍与侍女,招手教李斯坐在了卧榻之侧的凉慡陶墩上,殷殷地看着李斯,良久没有说话。李斯拱手一声陛下,顿时哽咽不能成声了。嬴政皇帝拉住了李斯的手,叹息一声道:“丞相,几何有过,我等君臣竟能相对无言矣!”李斯哽咽道:“陛下,老臣已不知从何说起了…”嬴政皇帝淡淡笑道:“丞相啊,你的心思,朕知道。这件事,对你说得迟了,嬴政思虑有差。”李斯一时惶恐道:“陛下何出此言?老臣未知何事不曾与闻?”嬴政皇帝似乎浑然无觉,只径直缓慢地说着:“去冬,王贲临走之时,说到扶苏宽政主张,说他也赞同。加之,又有黥布刘邦徒众逃亡两件事,朕便想先减轻工程徭役。然则,一闻丞相说关中老秦人已空,我心下急了。如此大局漏洞,朕却一直未能察觉,我不能不急也。要大巡狩,是要看看天下大势,看看复辟暗流究竟有多深的基,看看是否必得再次回迁老秦人…朕之本意,未必一定要北上九原。然则,自琅琊染病,方士逃走,嬴政骤生末路之感,当此之时,朕当何以善后哉!”

  “陛下万勿此言!陛下正在盛年啊!”李斯泪如泉涌了。

  “不。不行了。”嬴政皇帝平静淡漠地摇‮头摇‬“嬴政不畏死。然,嬴政知道自己。嬴政任用方士,无异于自戕。若没有方士数年在侧,我固病体,元气尚在…大⽗秦昭王,不是病奄奄撑持了十余年么?奈何嬴政不知天⾼地厚,不知死生有数,在最要谨慎的时刻,竟然开了秦法之噤,秘密任用了方士。想补正,嬴政都来不及了。”

  “陛下!来得及!有太医…”

  “上天无私,不会将机会总给一个人。嬴政,焉能例外矣。”

  “陛下…”

  “丞相,毋伤悲。朕,要说正事。”

  “老臣,但凭陛下之命。”李斯顿时平静了下来。

  “第一事,若我病体能过得平原津,能渡过大河,便北上九原。”

  “老臣理会:若陛下在平原津发病,立即返回咸。”

  “正是。”

  “老臣遵命!”

  “第二事,最后的巡狩路程,丞相有何谋划?”

  “陛下已然谋定,老臣…”

  “丞相啊,你当学学王贲,该坚持者则坚持。歧见不怕,要说在明处。”

  “陛下,”第一次,李斯有些脸红了,一拱手明朗道“最后这段路,老臣以为必得稳妥缜密。老臣三策:其一,飞诏宣扶苏蒙恬回咸,陛下则最好不渡大河,不过平原津,直接由此返回咸;其二,飞诏李信率十万大军回镇关中,并急迁上邦十万老秦人回居关中,蒙毅可在咸着手此事;其三,老臣自请,兼领陛下书房政事,守定印玺!”

  “丞相怀疑赵⾼么?”嬴政皇帝的目光骤然一个闪烁。

  “老臣不讳言:赵⾼领印玺不宜。”

  “丞相,可否说说依据?”

  “老臣无凭据,只是心感不宁。”

  “丞相啊,”嬴政皇帝默然片刻,淡淡一笑道“赵⾼追随朕三十余年,不知几多次换回朕的命。不说功劳才具了,仅这三十余年未尝一事负朕,赵⾼何罪之有也?疑虑赵⾼最深者,不是丞相,是蒙毅。朕尝对蒙毅言,若以隐宮出⾝而长疑赵⾼,我等君臣,襟何在焉!我等是人,內侍也是人,何苛求一人至此矣…嬴政一生,无愧于天下,无愧于群臣,所愧者,唯两事耳:其一,愧对嬴秦族人。奋争天下,老秦人流⾎最多,受苦最多。百余年来,哪里最险,哪里最苦,哪里便是老秦人所在。嬴政不用皇族为大臣,不封老秦人以富庶繁华之地还则罢了,最后,竟使他们离开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关中之地。自丞相那⽇警醒于我,每念及此,嬴政都是心头滴⾎。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可如今,他们都在哪里啊…”“陛下,此,老臣之过也!”李斯第一次感到了揪心的苦痛。

  “丞相主张回迁老秦人,朕赞同。”

  “陛下,还要过大河?”李斯惊讶了。

  “丞相,我自觉还能撑持,做完这件事了。”

  “那…”李斯言又止了,突然觉得不须再问了。

  “若赵⾼出事,那便是上天瞎眼了,嬴政夫复何言哉!”

  李斯踽踽离开了行营大帐,一种难言的滋味弥漫在心头。

  隐隐约约地,李斯有了一种感觉,他失去了最后一次与皇帝两心融的机会。他提出了三则对策,那是他多⽇反复锤炼的结果,等得便是今⽇这般氛围这般机会。可是,皇帝只赞同了其中一个分支。是的,对‮家国‬大政而言,这个分支是一个基点,不能说皇帝有错。然则,对李斯而言,则意味着皇帝基本上没有采纳他今⽇最为重要的筹划。皇帝坚持要渡河北上九原,那便是说,皇帝仍然觉得扶苏蒙恬回咸或来行营,都有某种不便;这种不便,岂不还是李斯?更令李斯心头发凉的是,皇帝对赵⾼的信任无以复加,竟然还有着深深的愧意。皇帝最后的那句话,使李斯大为震撼,使李斯第一次骤然看准了皇帝的弱点——雄峻傲岸的帝王秉之后隐蔵着一颗太过仁善的平凡的人心!

  李斯始终以为,嬴政皇帝是最具帝王天赋的一个君主。所谓帝王天赋,基所在便是有别于常人之心的天下之心。你可以说这种天下之心是冷酷,是权,是视平民如草芥的食人品;但你仍然必须承认,领袖天下的帝王之心真的是不能有常人之仁;或者说,帝王仁善不能以常人之仁善表现出来。毕竟,帝王必须兼具天下利害,不能有常人的恩怨之心。若如常人仁善,那确定无疑的是,他连一个将军都不能做好,遑论帝王哉!唯其如此,在李斯看来,赵⾼在皇帝心目里便该是一只猎⽝而已,便该是一只效力于主人的牲畜而已;主人固可念猎⽝牲畜之劳苦,然如何能以猎⽝牲畜与闻主人之决策意志?于今皇帝,竟对一个老奴仆有如此抱愧之心,岂非咄咄怪事哉!第一次,李斯对这个巍巍泰山般的皇帝,生出了一丝不那么敬佩的失望。“上天瞎眼,嬴政夫复何言哉!”这,这像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皇帝说的话么?

  李斯第一次路了,莫名其妙地在树林中转悠了整整一个晚上。

  三⽇之后,大巡狩行营渡过了济⽔,抵达平原津。

  这平原津,是旧赵国平原县的一处古老渡口。平原县者,于赵国平原君而相互得名也。平原县濒临大河,与齐国相邻,是大河下游最重要的临⽔要塞。战国末世秦赵相争最烈,帝国君臣将士对赵国最是悉,对这处兵家要地更是人人皆知。一临大河,秦军将士们便纷纷指点着河东河西说将起来,惊叹夹杂着笑语,人人不亦乐乎。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正在杨端和率领将士们忙碌预备渡河诸事时,李斯却传下了丞相令——扎营起炊,渡河事待皇帝定夺!时当午后,热气渐渐下降,正是一鼓渡河的时机。突然中止,杨端和大感不解,立即飞步赶到丞相大营询问。

  “此乃赵⾼所传诏令,老夫不知所以。”李斯也皱着眉头。

  “皇帝发病了?”“赵⾼没说。”

  “如此大事,丞相如何老是赵⾼赵⾼?得面见皇帝说话!”

  见素来沉稳的杨端和责难自己,李斯非但没有不悦,反倒亲切笑道:“卫尉说得好,老夫原本也是如此想,奈何已有诏令,便先停了渡河。你既不解,不妨随老夫一起面见陛下定夺。陛下若是发病,自然是直返咸最好。”李斯将每一个关节都不经意地说到了。李斯希望杨端和据理力争,改变皇帝甘冒酷暑的北上跋涉之旅。

  两人匆匆来到一片最凉的树林下。行辕大帐还正在搭建,一辆辒凉车停在大树下垂着车帘,两百余名带剑武士在车后远远站成了一个扇形,只有赵⾼与两名侍女站在车前。虽有树荫,林中也是热烘烘一片,无休止的蝉鸣震得人耳膜发⿇,谁都是一⾝大汗,谁都是眉头深锁,整个树林陷⼊了一片奇特的聒噪幽静⿇木烦躁的氛围之中。

  “陛下消乏么?”李斯低声问赵⾼。

  赵⾼急促地一个眼神,手势不大但却很是明确地向返回咸的方向一指,惶急之势最明显不过地说:必须马上回咸!突然之间,李斯心头一热,正要大步趋前说话,赵⾼已经对着辒凉车长呼了一声:“禀报陛下,丞相与卫尉到——”一时间,李斯杨端和一齐止步,在辒凉车前几步处站住了。

  “丞相,行营立即渡河。朕没事,小睡片刻而已。”

  阵阵蝉鸣滚滚热风中,辒凉车中传来夹杂着咳嗽的皇帝声音。赵⾼的脸⾊顿时变得难看起来,哭丧着脸对李斯连连‮头摇‬,背过⾝去不说话了。杨端和却浑然不觉,一闻皇帝话语奋然振作,一拱手道:“丞相,皇帝已经决断渡河,我去了。”转⾝出林间,杨端和便是一路喝令“停止扎搭!各营立即预备渡河——”

  李斯木然一阵,终于转⾝走出了树林。赵⾼的暗示与皇帝从辒凉车中发出的渡河决断,已经使李斯清楚了一切。皇帝发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否则,赵⾼不可能那么強烈地暗示他必须回咸。皇帝派赵⾼传令歇息扎营,是皇帝一时忘记了对他的许诺。他与杨端和一起前来,使皇帝想起了对他曾经的许诺:过不得大河便返回咸。皇帝又必然料到,杨端和若知皇帝发病,也必然力主回咸。无奈之下,皇帝一个简短的诏令出来了,否则,又会是一场君臣争执。可见,皇帝心意没有改变,依然坚执地要渡河北上,而且不惜冒着病中渡河的危险。如此情形之下,李斯能再度坚持么?若坚持返回咸,安知皇帝不会怀疑他另有居心?病中之人,多疑敏感倍于常人甚矣,李斯能冒如此大险么?

  “卫尉,不能教陛下颠簸,风浪最小时陛下渡河!”

  “丞相,杨端和明⽩!”

  李斯对杨端和下了最后一道明确的命令,便回到了自家队前等待渡河了。他知道,已经没有大事需要他亲自奔波了。夕暮⾊,大河滔滔金红,李斯凝望着连天而去的大河,心头一阵酸热,老泪泉涌而出…他终⾝期许的一代雄君,如何在最后几步硬是与自己走开了岔路?李斯啊李斯,究竟是你错了,还是皇帝错了?抑或谁都没有错,只是冥冥天意?抑或谁都有错,而又谁都必须坚持自己?李斯想不明⽩了。第一次,李斯的双手揪光了面前的绿草,手指抠进了泥土,放任着自己的饮泣,将无尽的泪⽔洒进了谁也不会看见的泥坑…若是皇帝与自己同心,李斯自信完全可以撑起皇帝⾝后的任何危局,纵然没有扶苏这般明君英主,李斯也不会听任自己一手谋划实施的帝国新政走向毁灭!皇帝陛下啊,你为何突然变了心,从一个大气磅礴的帝王变得如此的褊狭固执而不可理喻?上天啊上天,你是要秦政一代而亡么?果真如此,何须天降英才济济一堂创出了煌煌伟业,却又要教它突然熄灭?上天啊上天,你也不可理喻么…

  从平原津渡过大河,皇帝行营缓慢地推进着。

  那时候,⽔势浩大的大河下游不可能有如此长度的大桥,要渡大河便得舟船之力。若是体魄健旺,渡河之劳自然算不得大事。然嬴政皇帝恰恰正在病势发作之期,又正逢夏⽇洪峰之时,渡河的诸般艰难可想而知。一过大河,嬴政皇帝的病势便无可阻止地沉重了。七月十三这一⽇,原本预定要渡过洹⽔。可是,赵⾼对李斯传下了皇帝的诏令:歇息旬⽇,相机北上。从赵⾼愁苦的脸⾊中,李斯觉察出了皇帝有可能的松动。陡然振作之下,李斯与杨端和亲自带着一支马队,越过洹⽔漳⽔,踏勘了周遭百里地面,最后选定在漳⽔东岸的沙丘宮扎营驻屯,以使皇帝养息治病。李斯的同时部署是:立即飞马咸,接太医令带所有名医赶赴沙丘;并同时‮出派‬百名精⼲吏员,分赴各郡县秘密搜求隐居⾼人名医,接来救治皇帝。李斯还有一个谋划,只要皇帝稍见好转,他便自请回咸处置积庒政事,以使皇帝能宣扶苏南来奉诏。

  然则,李斯没有料到,情形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当李斯与杨端和飞马回到行营时,赵⾼正在丞相大帐前焦急地转悠着。一见李斯下马,赵⾼过来一拱手,拉着李斯便走。李斯惊问皇帝如何了?赵⾼哭兮兮急迫道:“说不清说不清,丞相快走!”李斯心下一沉,一⾝汗⽔一⾝泥土大步匆匆地赶到了皇帝辒凉车前。一片大树下,辒凉车的车帘打开着,皇帝躺在车中榻上,一片蝉鸣将闷热寂静的树林衬托得有几分令人不安。

  “陛下,老臣李斯参见!”

  “丞相,”皇帝在两层丝绵大被下艰难地息着“立即,回咸…”

  “陛下!陛下说甚?”李斯一时焦急,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立即,回咸。朕,错了…”

  “陛下!不可啊!”李斯骤然哽咽,扑到车前凑到了皇帝头前低声急促道“陛下病势正在发作之时,若再经颠簸,大险矣!陛下纵然杀了李斯,李斯也不会奉命!陛下,老臣业已选定沙丘宮为驻屯之地,也已经‮出派‬快马特使回咸急召太医令,还派人向附近郡县搜求名医!只要陛下不动,天意佑秦,会有转机!”也是第一次,情急的李斯显出了决不动摇的非常意志。

  “好…但依丞相…”皇帝的嘴角绽开了一丝艰难的笑意。

  “陛下,认可老臣之策了?”一⾝冷汗的李斯又不敢相信自己了。

  “丞相,坦,好,好…”“陛下!老臣明⽩了,陛下只管歇息!”

  李斯没有丝毫犹豫,一转⾝连续⾼声下令:“杨端和,立即率一千人马涉过洹⽔,开赴沙丘宮清理营地,安置陛下行宮!胡毋敬与赵⾼,率內侍侍女督导护送陛下车马渡河!顿弱与郑国老令,立即督导行营人马有序渡河!老夫亲率一千铁骑善后。各部立即启动!”

  秦军将士最是危难见真章,各部将军一声令下,立即齐刷刷行动起来。几乎是片刻之间,庞大的行营便开出了树林,向西边遥遥可见的滔滔洹⽔开进。堪堪太落山,大行营全部人马便渡过了不甚宽阔的洹⽔,向沙丘宮隆隆开进了。及至月上中天,大队人马已经开进了沙丘宮。月光之下,李斯下令胡毋敬与赵⾼等安置皇帝立即进⼊行宮歇息救治,自己便与杨端和查勘部署四面护卫去了。直忙到曙⾊初上,李斯才来到皇帝行宮。然则,皇帝已经在服下汤药之后昏睡了过去。李斯守候一个时辰,太已经热辣辣升起了,皇帝还未见清醒。胡毋敬与赵⾼一齐劝李斯去歇息,饥肠辘辘的李斯这才疲惫万端地走了。

  李斯疲累之极,刚刚呑下一盅自己创制的鱼羊双炖,便软倒在案边鼾声大起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夜月⾊了。李斯突然一个灵,翻⾝下榻便大步匆匆地出了大帐。一番急匆匆巡视,各方都没有异象,李斯才长吁一声,漫无目的地转悠了起来。月亮很亮。天气很热。李斯走得很慢,梦魇夜游一般恍惚。

  李斯终于明⽩了皇帝疑虑自己的原因,是自己的不担事,是自己的一心与皇帝同步而显现出来的永远地顺应,是自己从来没有坚持过自己而显现出来的那种缺乏担待。否则,自己今⽇一时情急说出的那种连自己也后怕的话,皇帝何以反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慰?是的,皇帝的赞赏是显然的。李斯确信,这位帝王绝不会虚伪地去逢任何一个人,即或皇帝真的已经面临生命垂危,皇帝依旧是本⾊的。是也是也,任何一个君王在善后大事上,大约都会选那种敢作敢当者承当大任,而像他李斯这种雄才大略而又锋芒內敛的重臣,大约谁都会有几分疑虑之心。可是,李斯果真是缺乏担待么?不是!李斯缺乏的是皇帝的信任,是不败的基。只要皇帝信任自己,委自己以重任,李斯几曾不是雷厉风行任劳任怨?在帝国老臣中,李斯自认为除了王翦王贲⽗子的那种強韧自己不能比,其余人等的风骨便一定比自己硬么?实在未必。蒙恬如何?蒙恬不也是在逐客令事件中惶惶不可终⽇么?那时候谁有担待?不是李斯上的《谏逐客书》么?真到危境绝境,李斯何尝不敢強硬一争?说到底,还是皇帝对自己所知不深,倚重不力也…

  在李斯惶惑不知所以的时候,皇帝一连三⽇都昏不醒。

  这天是七月二十⽇。李斯真正地不安了。

  第一次,李斯不奉诏命,以丞相名义召集了大臣会商。

  李斯提出的议决事项,最要紧的只有一件:该不该派大臣作为特使赶赴九原,召长公子扶苏与蒙恬南来晋见皇帝?大臣们忧心忡忡地议论了一个时辰,还是莫衷一是。典客顿弱认为该当,而且应当尽快。顿弱说得很直接:“皇帝要北上,目下却无法北上。宣召长公子与蒙恬南下,有甚可议?办就是!”可胡毋敬与郑国两位老臣却是老大沉昑,理由一样:若是需要,皇帝纵然病中,这几句话还是说得的;皇帝没说话,轻召皇长子与屯边大将军毕竟不妥。杨端和则只有一句话,听丞相决断。最后,三位老臣也是一口声道,我等各有己见,唯听丞相决断。在李斯几乎要拍板之时,赵⾼匆匆来了。因为赵⾼已经临时接掌了蒙毅权力,所以李斯也知会了赵⾼与闻会商,此时匆匆而来,显然是皇帝处难以脫⾝而迟到了。待李斯将会商情形大略说了一遍,赵⾼哭丧着脸提醒了一句:“皇帝陛下时昏时醒,不是全然昏,还是问问皇帝的好。”赵⾼这一句话,李斯当即打消了原本念头,断然道:“大事不争一两⽇。自明⽇起,老夫守在皇帝寝室之外,等待皇帝清醒时禀报,由皇帝定夺。”掠过李斯心头的一闪念是:扶苏南来可以不经皇帝认可,然自己要离开行营回咸,不经皇帝认可行么?

  李斯决断无可反驳,大臣们都点头了,赵⾼也点头了。  WwW.IsJxS.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孙皓晖创作的小说《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