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行者无疆阅读体验 |
|
沙迦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行者无疆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4 时间:2017/11/4 字数:5524 |
上一章 会聚畔河 下一章 ( → ) | |
一 一路行来,最健全的城市还是巴黎。 它几乎具有别的城市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而且把它们一起放大,推向极致。你可以一次次赞叹,一次次皱眉,最后还会想起波德莱尔的诗句:“万恶之都,我爱你” 正像我们抡起一拳擂到朋友肩上:“这个坏蛋,真想你” 它⾼傲,但它宽容,⾼傲是宽容的资本。相比之下,有不少城市因⾼傲而作茧自缚,冷眼傲世,少了那份热情;而更多的城市则因宽容而扩充了污浊,鼓励了庸俗,降低了等级,少了那份轩昂。一个人可以不热情、不轩昂,一座城市却不可。这就像一头动物体形大了,就需要有一种基本的支橕力,既不能失⾎,又不能断骨,否则就会瘫成一堆,再也无法爬起。热情是城市之⾎,轩昂是城市之骨。难得它,巴黎,气⾎満,骨⾁匀停。 它优闲,但它努力,因此优闲得神采奕奕。相比之下,世上有不少城市因闲散而长期无所作为,连外来游人也跟着它们困倦起来;而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亚洲的城市则因忙碌奔波而神不守舍,失去了只有在暮秋的静晤中纔能展现的韵味。巴黎正好,又闲又忙,不闲不忙。在这样的城市里多住一阵,连生命也会变得自在起来。 二 巴黎的种种优点,得力于它最本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聚合能力。不是财富的聚合,而是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 唯聚合,能使它开通、⾼迈;唯聚合,能使它辐、发散。但与世界上别的大聚大散的城市不同,巴黎更看重聚散过程中的选取巴沈积,最终沈积成人文意义上的自得和固执,成为下一轮聚散的起点。 法国人,从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到一般市民,都喜热闹,喜显示,喜汇,喜汇时神采飞扬的前呼后拥,喜汇后长留记忆的凝固和雕铸。结果,不管在哪儿发了横财,立了功业,得了名声,都想到巴黎来展现一下,最好是挤到塞纳-马恩省河边。 挤到塞纳-马恩省河边,一是因为环境好,有景致、有格调;二是因为视角多,便于瞻仰和传扬,包括在塞纳-马恩省河的游艇上一一指认、静静观赏;三是因为底子厚,已经有那么多巨人名迹蹲在那里,谁能挤进去就能与他们平起平坐、隔代对话。 这情景,我觉得是法国贵族沙龙的扩大。当年朗贝尔侯爵夫人和曼恩公爵夫人的沙龙,便是一种雅人⾼士争相跻⼊的聚会,既有格调享受,又有名位效应和⾼层对话。马车铃声一次次响起,一个个连我们都会一见脸就知道名字的文化巨人从凄风苦雨中推门而⼊。女主人美丽而聪明,轻轻捡起贵族世家的旧柴禾,去加添法兰西文明的新温度。 塞纳-马恩省河畔的沙龙没有这般温馨,而是一种体量庞大的奇迹般凝冻。圣⺟院、卢浮宮、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都是这个沙龙的参加者,因而连路易王朝每一位君主的在天之灵包括那个最爱出风头的路易十四也没有资格充当主持人。正当巴黎人心中有谱口中难言之际,从遥远的海岛传来一个声音: 我愿躺在塞纳-马恩省河边,躺在我如此爱过的法兰西民人中间…柔情万种的巴黎人哪里受得住这种呼喊他们千方百计地把呼喊者遗体从海岛运回塞纳-马恩省河边,而他一旦住下,这个大沙龙不会再有第二个主人。 三 既然已经挤成了际国景观,巴黎人一边自豪一边也挑剔起来,挑剔是自豪的延伸。 当年埃菲尔铁塔刚刚建造,莫泊桑、大仲马等一批作家带头怒吼,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的铁家伙是在给巴黎毁容。这相当于沙龙聚会的参加者受不住新挤进来一个⾼瘦伶仃的冑甲人。 想想也有道理,聚会讲究格调谐和,当埃菲尔铁塔还没有被巴黎习惯的时候,无论在造型还是在材质上都显得莽撞和陌生。后来也佩服它偏赖着不走,简直有一点国中青⽪的韧,一会儿说是世界博览会要请它做标志,一会儿说是战争需要它发电波,磨来磨去找借口,时间一长竟被巴黎人看顺眼了。 它刚顺眼又来了新的怪客,蓬⽪杜艺术中心。揭幕那天巴黎人全然傻眼,这分明是一座还没有完工的化工厂,就这么露筋裸骨地站着啦从此哪里还会有巴黎的端庄接下来的是卢浮宮前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当时竟有那么多报刊断言,如果收留了这个既难看又好笑的怪物,将是卢浮宮的羞辱、巴黎的灾难。 那么多巴黎人,全都自发地成了塞纳-马恩省河畔这场聚会的遴选委员会成员,其情感強烈程度,甚至超过政选举。这种情况,在世界其它城市很少看到。 对此,我们有不少切⾝感受。 昨天下午,我们在卢浮宮背面的地铁站⼊口处拍摄,因为今年是巴黎地铁的百年纪念,正好做一个节目。两位文质彬彬的先生,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一直看着我们,最后终于走过来,问清了我们的国籍,然后诚恳地说:『我们是巴黎的普通市民,恳求你们,不要再拍什么地铁了,应该让国中观众欣赏一个古典的巴黎。” 我们笑着说:“地铁也已经成了古典,今年是它百岁大寿。” 他们说:“国中应该知道一百年是一个小数字,巴黎也知道。” 这时,我们请的一位当地翻译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巴黎有很多这样的市民,爱巴黎爱得没了边,有机会就在街上晃悠,活像一个长市,就怕外来人看错了巴黎,说歪了巴黎。 我觉得这样的人太可爱又太多事,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便通过这位翻译与他们胡聊起来。我说:“你们所说的古典我们早拍了,就是漏了雨果小说中最让人神往的一个秘密角落。” 这下他们来劲了,问:“巴黎圣⺟院” 我笑了,说:“这怎么会漏第一天就去拍摄了。我说的是,巴黎的下⽔道。那么多惊险的追逐竟然在市民脚下暗暗进行,真有味道。” 他们说:“其实只要办一点手续,也能拍,下⽔道的口子就在塞纳-马恩省河的沿边,很大。” 我说:“现在我们更感趣兴的是下⽔道的设计师,据说他们早就预见到巴黎地下会有一个更大的工程,竟然留出了空间。一百年前,建造地铁的勘探师们一到地下便感佩万分。” 他们有点奇怪:“你们国中人连这也知道” 我说:“这将是我们今天拍的片子的开场⽩。” 这么一来他们当然也不劝阻我们了。 我想这就是我们一路见到的各种痴者中的一种。狗、猫、手表、邮票、钥匙挂件、老式照相机,他们两位得大一点,巴黎。 但是他们没有走火⼊魔,一旦沟通便立即放松,这历来是巴黎人的优点,所以塞纳-马恩省坝畔的聚会兼收并蓄,绝不偏执。那些对埃菲尔铁塔、蓬⽪杜艺术中心、贝聿铭金字塔曾经竭力抵拒过的市民,在嘲讽对象的时候也没有失去自嘲能力。他们不像我们常见的那些批评家,批评言论越烈越不敢正面接触批评对象,而是诚坦得多,越是不习惯越是要去多看,终于在某一天⻩昏,他们暗自笑了,不再嘲讽对象而开始嘲讽自己。 因此不妨说,真正在塞纳-马恩省河畔聚会的,是一代代巴黎市民的集体心理。 四 这种聚会也有⽑病。 在塞纳-马恩省河畔,聚会得最紧密的地方,大概要数卢浮宮博物馆了吧,我已去过多次,每次总想,这种超大规模的聚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保管也许是好事,对展现则未必;对观众也许是好事,对作品则未必;对几件罕世珍品也许是好事,对其他作品则未必。 这虽然是说博物馆,却有广泛的象征意义,不妨多说几句。 卢浮宮有展品四十万件,⾊⾊都是精品杰作,否则进不了这个世界顶级博物馆的⾼门坎。但是,各国游客中的大多数,到这里主要是看三个女人:维纳斯、蒙娜莉萨、胜利女神。宮內很多路口,也专为她们标明了所在方位,以免万里而来,眼花缭,未见主角。 这并不错,却对四十万件其它杰作产生很大的不公平。维纳斯站在一条长廊深处,一排排其它杰作几乎成了她的仪仗;蒙娜莉萨在一个展室里贴壁而笑,有透明罩盖卫护,又站着警卫,室內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杰作,也都上得了美术史,此刻也都收编为她的警卫。 像维纳斯、蒙娜莉萨这样的作品确实有一种特殊的光芒,能把周围的一切全然罩住。周围的那些作品,如果单独出现在某个地方,不知有多少人围转沈昑,流连忘返,但挤到了这儿,即便再细心的参观者也只能在离开前匆匆投注一个礼貌而抱歉的目光。 胜利女神的残雕也算是备受尊崇了,雄踞在一个楼梯的平台上,但从她所展现的冲天气势,这个地方仍然太小。可见,连主角也受到了委屈。 艺术家已死,他们的作品还活着,而且活到了卢浮宮,这是他们的成功,但他们无法想象,那么多杰作活在一起,相当于几千年来无数个历史名人全都活着,挤在一个屋顶下争奇斗、⾆剑,如何了得。 由此我想,这种超大规模的聚会得不偿失。当年世界各地兵荒马,由一些大型博物馆来收蔵流散的文物也算是一件好事;这事又与战争的目的、家国的強弱连在一起,例如拿破仑打到意大利后把很多文物搬到了巴黎,引起意大利人最深刻的痛苦,这又成了一件坏事。时至今⽇,这些好事和坏事都失去了依据。很多地方有能力保存自己的文物了,那又何必以⾼度集中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早已过时的权力象征记得去西班牙、葡萄牙一些不大的古城,为了参观据说是全城最珍贵的文物,我们转弯抹角地辛苦寻找,最后见到了,纔发现是三流作品。为什么不让这些城市重新拥有几件现在被征集到家国博物馆里的一些真正杰作呢当那些杰作离开了这些城市,城市失去了灵魂,杰作也失去了空间,两败俱伤。这事在我们国中也值得注意,与其集中收蔵不如分散收蔵,让华中大地处处都有东西可看,而不是只在某个大型博物馆里看得头昏目眩、酸背疼。 文物是如此,别的也是如此。超大规模的⾼浓度聚集,一般总是弊多利少,不宜轻试。 五 卢浮宮已经如此让人无奈,其实它只是塞纳-马恩省河畔的一个建筑而已,跨出门来,面对的是更大规模的聚会。任何人的精力都非常有限,该如何消受即便聚会到这种程度,也还有缺失,而且是重要缺失。 那就是,热闹的巴黎,不容易找到十八世纪。 凡尔赛宮竣工于一六八九年,路易十四把王宮迁到凡尔赛宮后,卢浮宮的建造工程也随即停止,也就是说,这两个宮苑都属于十七世纪。后来拿破仑下令扩建卢浮宮,则是十九世纪的事了。 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都建于十九世纪。协和广场倒是与十八世纪有关,但它的定型在十九世纪,尤其是作为广场主要标志的埃及方尖碑,是一八三一年从卢克索搬来的。 巴黎圣⺟院早在十四世纪就造成了,后来有过两次大整修,一次是十七世纪,一次是十九世纪,都避过了十八世纪。 于是,我们走在失去了十八世纪的巴黎。 问题的严重在于,法国的最⾼荣誉理应属于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像是滔滔流,十七世纪是它的左岸,十九世纪是它的右岸。左岸上,路易十四穷奢极侈,大兴土木,都留下来了;右岸上,经十八世纪的冲击而巍然成型的土地上站立起一个拿破仑,也留下了种种遗迹。结果,难于寻找的恰恰是流本⾝。轰鸣声早已远去,河上一片空寂。 这个找不到的流,就是启蒙运动。 路易十四一死,原先积聚在专制王权下沉默的理力量开始释放。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鲁索相继发言,法国的注意力渐渐向他们集中,欧洲的注意力渐渐向法国集中。终于,等来了一七八九年八月的那个《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与康德、黑格尔这样的德国哲学家相比,法国哲学家缺少体系化的严谨,甚至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但他们更直接地面对社会现实,更切⾝地投⼊历史过程,更有效地呼唤广大民众,于是随之而来也就承担更大的名声,遭受更多的⿇烦,经历更险的风浪。他们以人类的进步为信仰,以科学理为武器,切切实实地开拓社会正义和自由宽容的空间,反对特权、蒙昧、信,真可谓振聋发聩,深⼊人心。 他们不是由理而走向菗象思辩,而是走向全社会的思维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制订。就学术文化而言,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他们首先选择了道义责任。正因为如此,法国的学术文化有一种令人陶醉的体温。 体温无形无质,却复苏了一个时代;体温无法在塞纳-马恩省河边留下建筑、大道、碑石,却改变了在那里流连的所有法国人的笑容、眼光和步态。 这也可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凝聚,也无法凝聚。 我们这次旅行,就是为了寻找景物背后这种没有凝聚成实体的精神。这也是我以前在国內旅行时的目标,整整十五年,边走边伸手探摸,常常大喜过望,因为我触摸到了远处传来的体温,正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在灰烬堆中摸到了历史远处的余温。 这里所说的『远处”很可能是指时间,也可能是指空间。从空间“远处”传到国中来的体温,几乎有一半来自法国,来自巴黎。 既然巴黎的体温已经迢迢万里通达国中,它又怎么在乎在塞纳-马恩省坝畔冰冷的石头建筑群中缺少造型但我们国中旅人心里明⽩,最重要的恰恰是缺席者。 正也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wWw.ISjXS.CoM |
上一章 行者无疆 下一章 (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余秋雨创作的小说《行者无疆》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行者无疆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行者无疆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