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李自成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20985 
上一章   ‮章一第‬    下一章 ( → )
  第一章

  三月三十⽇拂晓,多尔衮得到的第一封探报是说李自成于三月十九⽇天明的时候攻破了‮京北‬城,崇祯帝不知下落。接到从‮京北‬来的这封探报以后,多尔衮不是⾼兴,而是既感到有点奇怪,也关心李自成进⼊‮京北‬以后的各种行为。他一面下令兵部衙门,不惜重赏,‮速加‬打探李自成进‮京北‬以后的各种消息,另一方面不待天明就传唤范文程速来睿王府商议大事。

  大清国在当时好像是‮国中‬的东北大地上一轮初升的太,充満朝气,充満活力。拿收集关內的‮报情‬工作说,它有一套可行而又严格的制度,随时能洞悉关內的重大军事和政治情况。在‮京北‬城內和近郊经常潜伏着各种细作,一有重要消息便送到満洲境內,再用专门备用的驿马一站一站地送到盛京。凡是紧急探报,到了兵部的主管部门,都得赶快抄出数份,分送睿亲王、郑亲王、兵部尚书、內三院大学士,所以凡是特别重大的军情消息,清国的主要执政的王、公、大臣们很快就会知道。

  范文程来到了多尔衮面前,叩头以后,随即坐下。多尔滚问道:

  “你同洪承畴见面了么?”

  范文程欠⾝回答:“臣是刚才知道李自成攻破‮京北‬,皇后在宮中自缢,崇祯不知下落的消息,随后奉召前来,尚未同洪承畴见面。据臣猜想,洪承畴悉南朝朝野情况,非我大清朝众人所及,对我八旗兵进军中原,扫流贼,必会有重要建议。臣在早饭后,即去找他一谈。”

  “你怎么知道他会有重要建议?”

  “当流贼尚在宣府一带向居庸关行军的路上时,臣推想流贼进长城和居庸关必有一战,洪承畴摇‮头摇‬说不会有多大抵抗,后来果然不出他的所料。我原来想着崇祯下旨舍弃宁远,调吴三桂赴‮京北‬勤王,守卫‮京北‬,‮京北‬必不会失于流贼之手。然而洪承畴却对臣频频‮头摇‬,认为崇祯不应该命吴三桂携带宁远百姓进关,叹口气说:‘‮京北‬完了!不待吴三桂赶到,‮京北‬就会落⼊流贼之手!’现在看来,洪承畴料事如神!”

  多尔衮点点头,说道:“是呀,崇祯也真是糊涂,既要调吴三桂去救‮京北‬,又命令他护送宁远百姓⼊关,实际上使吴三桂失去了到‮京北‬作战的机会!不知洪承畴知道李自成攻破‮京北‬以后…”

  多尔衮一句话没有说完,兵部衙门又送来一件紧急探报。他赶快拆开一看,脸⾊不觉一寒,立刻给范文程,说道:

  “明朝已经亡了。没想到崇祯会如此结局!”

  尽管明清是两个敌对‮家国‬,但是范文程看了崇祯在煤山自缢的消息,也不能不心中一动,脫口说道:

  “其实,他不是个昏庸之主!”

  多尔衮很想知道洪承畴对于‮京北‬失守和崇祯殉国有什么看法,嘱范文程快到洪承畴的公馆去一趟,并且吩咐说:

  “我叫你去看看洪承畴,因为只有你最能了解他的心情,他也肯对你吐露心思。你去看了他以后再回你的公馆用早餐,去吧。”

  “要不要同他谈一谈进兵中原之计?”

  “那是几天以后的事,现在用不着谈。还有,明天,明天是四月初一,文武百官要在大政殿举行朝会,十分重要!”

  范文程感到诧异,但也不敢多问,随即出了睿亲王府,带着仆人,骑马往洪公馆驰去。

  这时,天⾊已经大明,洪公馆的大门开了。

  范文程因为是大清国的一位重臣,又同洪承畴来往甚密,所以只问一声洪大人是否已经起⾝,不需通报,将随⾝的仆人留在大门口,便匆匆向里走去。

  洪承畴在四更时候接到兵部衙门第一次送来的紧急探报,便起了,为‮京北‬的失陷心中震惊,再也没有睡意。由贴⾝姣仆兼娈童的⽩如⽟服侍着梳洗以后,坐在书案旁边发呆,猜测着崇祯皇帝的生死下落。过了半个更次,兵部又一封探报来了。他心中害怕,拿着密封的探报倚着桌子,惊疑间望着信封,不敢拆看,心在跳,手在打颤,向如⽟吩咐:“将灯草拨大!”灯草拨大以后,他拆开信封,将密报匆匆看了一遍,又看一遍,跌坐在椅子上,深深地叹息一声。善于体贴主人心情的如⽟从暖壶中倒了一杯热茶放在主人面前,轻声问道:

  “崇祯皇帝死了?”

  洪承畴没有做声,挥手使如⽟离开⾝边。范文程进了二门的时候,如⽟首先看见,在甬路边向范大人打千问安,然后走在前边,一边向主人禀报“范大人驾到”一边打开猩红细毡镶边暖帘。范文程一边拱手一边说道:“洪大人,我来了!”话未落音,已经走进了暖阁,到了洪承畴的面前,一眼就看见洪刚刚哭过,没有来得及将泪痕拭⼲。他回避看洪的眼睛,在客位坐下,说道:

  “四更以前,睿亲王接到兵部衙门的第一封紧急探报,便派人将我叫去。我也是刚看了兵部衙门的第一次探报,以为睿王爷要同我商议向中原进兵的事,实际不是,大概他的想法临时变了。随便谈了‮京北‬的事,兵部的第二封紧急探报送到,睿王爷便命我来你这里,看看你有何感想。”

  洪承畴暗暗吃惊,后悔刚才没有来得及拭⼲眼泪。随即凄然一笑,说道:

  “实不敢欺瞒老兄,刚才突然得悉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我毕竟同他有君臣旧情,也知他决不是昏庸之主,竟然有此下场,十七年兢兢业业,竟落个⾝死国亡,噤不住洒了几点眼泪。你我好友,万恳不要向睿亲王说出真情,使愚弟因此受责。”

  范文程笑道:“亨九老兄,你对睿王爷知之太浅!倘若他知道你为崇祯殉国酒泪,不但不会见责于你,反而会对你更为尊重。你不像慕义来降的武将,也不同于原来在辽东居住的文臣。你自幼读孔孟之书,科举出⾝,二十三岁中进士,开始⼊仕,经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历任封疆大员,挂兵部尚书衔。崇祯虽失天下,但生前待你不薄。为着你是大明国三世旧臣,与崇祯帝有十七载君臣之谊,今⽇忽闻‮京北‬被流贼攻破,崇祯自缢殉国,倘若不痛心陨涕,倒不是你洪亨九了。你说是么?”

  洪承畴忽然站起,向范文程深深一揖,说道:

  “生我者⽗⺟,知我者范兄!”

  范文程握住洪承畴的手,哈哈大笑。随即告辞,在院中向洪承畴嘱咐说:

  “今⽇是三月三十⽇,明⽇是四月朔。文武百官齐集大政殿前会议,必是决定睿亲王率兵南征的大事。崇祯已死,我兄为剿灭流贼大展宏猷,既是为大清国的创业建立大功,也是为崇祯帝后报殉国大仇,机不可失!”

  “正是,正是。弟虽碌碌,愿意粉⾝碎骨,为大清效⽝马之劳,也为先帝报⾝殉社稷之仇。”

  “好,好。兄此心可指天⽇,弟将告诉睿王爷知道。”

  洪承畴在大门外望着客人范文程带着戈什哈和仆人走后,心中问道:明⽇在大政殿决定出兵的事么?不会。李自成进‮京北‬后的情形尚不明⽩,満汉八旗兵也未完全集合,向‮京北‬进兵的方略也未商定,如何能过早地宣布南征?…范文程是深知大清朝內情的人,此事他竟不清楚!

  如⽟走到他的⾝边,轻声说:“老爷,回书房用早餐吧!”

  关于李自成攻破‮京北‬以及崇祯自缢的消息,⽇渐清楚。大清国朝野振奋,等待着辅政和硕睿亲王率师南征。盛京虽然只有一两万人口,商业也不繁华,但是自从新兴的大清国将它定为京城以来,它在关外的地位⽇益重要。蒙古各部、新被‮服征‬的朝鲜、往北去远至长⽩山和黑龙江一带,以及使⽝使鹿的部落,都有人不断地前来盛京。盛京成为东北各民族的政治中心,一切重大消息汇集此地,然后传送各地。近几天来,李自成攻破‮京北‬的消息就是先到盛京,再由盛京传到各地。

  从前天起,盛京城內,不管是王、公、大臣府中,或是大街小巷人家,到处沸沸扬扬谈论和硕睿亲王即将率领満、蒙、汉大军进⼊长城,杀败流贼,占领‮京北‬的事情。居住在盛京的人们,不管是文武‮员官‬或是黎民百姓,也不管是満人汉人,对于多尔衮将要向中原进兵都同样心情振奋。从整个‮国中‬文化发展史看,是众多少数民族逐步地融合,总的趋势是少数民族的汉化,但在特定时期,局部地方,则出现过汉人被少数民族融合的情况。在皇太极时代,居住在沈、辽等地的汉人就是被満族融合,编为汉军八旗,从表面上说,男人剃发,妇女不脚,遵从満俗;从心理上说,由于中原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先进,他们也希望満汉大军进⼊长城以內,占领‮京北‬,统‮中一‬原。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情况,就会明⽩在顺治元年三月底到四月初这段时间,盛京城中的人心是如何盼望着多尔衮大举南征。

  三月三十⽇下午,內秘书院奉两位辅政亲王口谕,因大军出师在即,定于明⽇(四月初一⽇)上午辰时整,诸王、贝勒、贝子、全体文武臣僚齐集大政殿会议国事,不得有误。这口谕传出以后,満朝振奋:大家盼望的出征大举就在眼前,明⽇睿亲王会有重要面谕。虽然出兵打仗,兵将们难免有人伤亡,但是据十几年来几次出征经验,清兵进⼊明朝境內,如⼊无人之境,总是胜利而归,虏掠很多男女人口、耕牛和财物,许多参加出征人员有机会立功受奖,得到升迁,也可以得到一些财物。尤其这一次随睿亲王出征不同往⽇,更加令人振奋。大家知道,这一次出征是要杀败流贼,占领‮京北‬。大家常常听说,‮京北‬城的宮殿和大官府第都是无法想像的壮观和美丽,只有天上才有。还有‮京北‬城中真是金银珠宝山积,美女如云。虽然大清兵晚了一步,被流贼抢劫过了,但是流贼是抢劫不完的,而且大部分可以再从流贼的手中夺得。这样的事情,对生长在贫苦地方的満洲人来说,真是太惑人了。所以对明⽇在大政殿的会商军事,许多年轻的満洲贵族‮弟子‬们‮奋兴‬得不能成寐。然而在盛京城中,大清朝的上层人物,对于明⽇上午将在大政殿举行百官会议,共商辅政睿亲王南征大计,并不是人人心情振奋。至少有两个人的心情与众不同。首先是肃亲王豪格,心中憋着一口闷气,无处发怈。对于多尔衮做了领头的辅政王,专理朝政,他本来心中不服,十分嫉妒。他当然会想到,这次多尔衮率师南征,必然大胜,又一次建立大功,不但会名留青史,而且⽇后权力更大,他的⽇子也会更不好过。还有一个为现代人所忽略的问题,也影响豪格的心情。満洲人对于童年时是否出过痘,十分重视。如果童年时不曾出痘,成年以后以及中年,随时可能染上天花,轻则留下⿇子,重则丧生。豪格在童年时不曾出痘,所以他不愿意随大军南征,曾经打算亲自见两位辅政王,说明他因为没有出过痘,不宜出征,请求允许他留在盛京。他的心腹们害怕多尔衮对他疑心,劝他不要去见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认为两位辅政王不但不会答应,反而会引起多尔衮的疑心。知道明⽇上午将在大政殿举行文武百官会议,商量大军南征大计,他的心中十分烦闷,晚膳时随便喝了几杯闷酒,骂了在⾝边服侍的仆人。睡到炕上以后,久久不能⼊睡。他的福晋同多尔衮的福晋是姊妹,长得也相当美。因为他心中很恨多尔衮,今晚连自己的年轻美貌的福晋也不肯搂到怀中,将她推离开自己⾝子。因为多尔表⾝上有病,他在心里咒骂多尔衮早⽇病死。他的福晋只听见他愤愤自语,却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也不敢问。

  在盛京城中,另外有一位上层官吏今晚的心情也很不安,他就是从前深受皇太极重用,倚为心腹,而如今又受多尔衮信任的汉人范文程。他虽然年纪不到五十岁,却是大清国的三朝元老,在満汉文臣中的威望很⾼。他官居秘书院大学士的⾼位,一向对国事负有重责,当然对明⽇的会议十分关心。他⾝经朝廷中许多次风云变幻,种种复杂斗争,养成三种基本态度:一是不介⼊爱新觉罗的皇室斗争;二是在満汉关系问题上力求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三是他看准了多尔衮在努尔哈⾚子侄中是一位难得的杰出英才,必能为清国的未来做出一番大事,所以他愿意看到多尔衮牢牢地专掌大清朝政,使大清国运兴旺,进占‮京北‬,成为‮国中‬的主人。可是他预感到将有什么大事发生,明天上午要在大政殿举行的満汉文武百官会议不像是专为大军南征的事,可能牵涉到别的大事。他生长在辽东,从青年时代就投效努尔哈⾚,虽然他对爱新觉罗家族的权位纷争从不介⼊,但內幕情况他是清楚的。目前,关于多尔衮率师南征的许多重大事情(有些事情需要他经手‮理办‬)都没有商讨,更无准备,忽然睿亲王决定明⽇在大政殿举行満汉文武百官会议,宣布南征大计,岂不突然?难道是为着,为着…?

  他忽觉心中一亮,脸⾊一沉,在喉咙中吃惊地说:“又是一件大事,是睿亲王为出师准备的一着棋!”他从太师椅上忽地站起,在屋中踱了一阵,对明天将会发生的事情作了各种猜测,心中无法安静。明天将发生的大事非同一般朝政,它关乎大清国朝政前途,也关乎向中原进兵大计,他⾝为大清国的內院大学士,不能不十分关心,要在事件发生之前,自己的心中有个谱儿。想来想去,他决定带着戈什哈和亲

  9信仆人,步行前往郑亲王府,借故有重要请示,也许会探听出明天将要发生的事。

  范文程同郑王府的‮员官‬一向很,大家对他都很尊敬。他一到郑王府的大门前,一位‮员官‬向他来,小声说道:

  “两位辅政王正在密商大事,范大人是不是奉谕前来?”

  范文程含笑回答:“我是有两件事要向郑王爷当面请示。既然两位辅政王在密商大事,我今晚就不请示了。”他向左右望一眼,小声问道:“睿亲王来了很久么?”

  “睿王爷刚打一更就来,现在过了二更,已经密商了一个多更次了。”

  范文程不再说话,带着戈什哈和仆人们走了。他边走边在心里说:

  “明天准定有惊人大事!”

  历四月初一⽇,盛京天⾊黎明,北风习习,颇有寒意。肃亲王豪格尽管自己的心中很不⾼兴,但是因为睿亲王治国令严,他只好在不断的啼声中起,在灯光下吃了早膳,穿戴整齐,间挂了心爱的刀。过了一阵,他带着几个护卫和仆人,骑马往大清门(注释:大清门是大政殿宮院的正南门,好比‮京北‬紫噤城的午门,为百官⼊朝的必由之路。)走去。路上遇到一些満汉‮员官‬也向大清门方向走去,因为他是和硕亲王,爵位很⾼,所以‮员官‬们都向他让路,还向他施礼请安。他还看见,重要街口都增派了上三旗的官兵戒严。看见这不寻常的戒严情况,起初他的心中一动,但随后想着今天是两位辅政王与文武大臣会商南征大事,理应防备敌人的细作刺探消息,临时戒严是应该的。他赞成睿亲王要趁李自成在‮京北‬立脚未稳,率领数万精兵南征,这是先皇帝多年的心愿,也是大清国上下臣民的心愿。但是他心中所恼恨的是,多尔衮明明知道他没有出过痘,为什么非叫他随大军南征不可?倘若是先皇帝在世,能够是这样么?他一边向大清门走,一边在马上胡思想,越想越感到恼恨。他又想到,去年八月间,先皇帝突然病故,他作为先皇帝长子,又是一旗之主,立过多次战功,本该他继承皇位,可是多尔衮为了专制朝政,故意拥立幼主,凡是不同意的人都被他杀掉。他肃亲王也几乎遭了大祸。此刻在马上想到此事,他不由得在心中恨恨地说:

  “哼,反正你的⾝上有病,久治不愈,不是个长寿之人!”

  豪格来到大清门前边,満汉文武‮员官‬来到的已经不少了。多数人已经进去,分别在十王亭等候,还有少数人因为不常见面,站在大清门外互相寒暄,换从‮京北‬来的消息。豪格在大清门外下马以后,也同几个‮员官‬招呼,但是使他吃惊的不是今⽇来的人多,而是今⽇大清门外戒备森严,连附近的几处街口都有正⻩旗和正⽩旗的兵将把守,大清门內外则是专职守卫宮廷的巴牙喇兵警戒。他的心中奇怪:南边的细作决不敢来到此地,何必这样戒备?随从的护卫和奴仆都留在大清门外,他大踏步走上台阶。守卫大清门的正三品巴牙喇章京(⼊关后改汉文名称为护军参领)着他打个千儿问好。他问道:

  “王公大臣们已经来了多少?”

  “礼亲王来得最早,还有几位王爷也到了。満汉大臣中六部尚书、都察院正副堂上官、內三院大学士、各旗固山额真已经到了不少。”

  “两位辅政王爷到了么?”

  “两位辅政王爷还不曾驾到,想着也快了。”

  豪格知道多尔衮尚未来到,自己不曾迟误,顿觉放心。他正要抬脚前进,忽被守门的巴牙喇章京‮员官‬拦住,恭敬地告诉他说:

  “请王爷将刀留下。”

  “啊?!”

  “王爷,都是一样。四更时从睿王府传来口谕:今⽇不管亲王郡王、大小‮员官‬,进大清门一律不许携带兵器。兵器存放在大清门內,散朝以后还。刚才礼亲王进来的时候,一听说辅政睿亲王有谕,他二话没说,就把带在⾝上二十多年的短剑解下来了。”

  豪格听了这话,只好刀,但心中感到惊异,猜想今天不是商议大军南征的事,但究竟有什么特别事故,他猜不出来,也没有料到大祸会落在他的头上。

  大政殿又名笃恭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距大清门约有百步之远。宽阔的御道两旁是十王亭。大政殿是在⾼台基上的一座八角亭形式的建筑,上边覆盖⻩⾊琉璃瓦,下用绿琉璃瓦镶边。正北设有御座,但因为顺治尚在幼年,这围着⻩漆栏杆的御座并不常用。御座前另设一张案子,为两位辅政王上朝时坐的地方。此刻因两位辅政王尚未来到,所有的王公大臣和満汉文武百官多数在大清门左右的朝房中休息等候。

  大清门在盛京俗称午门,是五开间的巍峨建筑,西边两间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及尚书、大学士等三品以上‮员官‬等候上朝的地方,东边的两大间是爵位和官职稍次的‮员官‬等候上朝的地方。大清门的地下设有地炕,在严冬时也温暖如舂。今⽇虽然是四月初一⽇,但因为辽东天气较冷,地炕仍未熄火。

  豪格一进大清门就向左转,进⼊満洲语所谓“昂邦”一级的朝房。他首先注意到年⾼望尊的和硕礼亲王代善面带忧容,肃立等候,并不落座。因为礼亲王是他的伯⽗,后金建国之初为“四大贝勒”之首,豪格进来向他简单地行礼请安。随即他看见别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还看见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当时俗称“三顺王”都已经来了。因为礼亲王没有落座,别人也只好肃立不动。大家都猜到今天要出大事,但因为睿亲王治国令严,没人敢随便打听,只是一个个心中忐忑不安,脸⾊沉重,紧闭嘴。洪承畴原以为今⽇是満朝文武们共商南征大计,来到大清门以后才看出来今⽇的朝会与南征无关,同范文程站立在和亲王背后,屏息等待。范文程明⽩洪承畴对爱新觉罗皇室中的斗争知道得很少,担心他枉自害怕,用靴尖暗暗地将他的靴子碰了一下。

  过了一阵,该来的文武‮员官‬都到齐了。所有的人都屏息等候,倾听大清门外的动静。一位內秘书院的章京进来,到礼亲王面前打个千儿,小声说道:

  “启禀王爷,两位辅政王爷已经转过街口,快到大清门了。”

  所有肃立在礼亲王⾝后和左右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及三品以上‮员官‬都浑⾝一震,注意听大清门外动静。就在这刹那之间,站在礼亲王近处的肃亲王豪格的心中一动,朦胧地意识到可能会有不幸落到他的头上,会有没良心的人将他私下说的话向睿亲王告密。他的脸⾊突然一寒,心头怦怦地跳了几下。范文程因为早就觉察出今天的朝会会出现大的事故,所以总在暗中观察几个人的神⾊,此时忽见肃亲王神⾊略有异常,他原来的猜想证实了,在心里说道:

  “啊,又出在皇室內部!”

  又过片刻,一阵马蹄声来到了大清门外停下。随即睿亲王在前,郑亲王在后,走进大清门,通过十王亭中间的宽阔御道,进了大政殿。虽然今天任何王公大臣不准携带兵丁,但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因为位居辅政亲王,所以左右簇拥着八个佩着刀剑的巴牙喇兵和两位辅政王的四名王府护军,这十二个人全是年轻英武,精通武艺。平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前来上朝,顶多带四个人,既为保护自⾝,也为表示辅政亲王的⾝份。今天他们带了这么多人,使左右朝房中的人们不能不感到惊异。豪格因自己心中有鬼,脸⾊突然大变,在心中说:

  “不知是哪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出卖了我?”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走进大政殿,在御座前所设的桌案后面落座。多尔衮坐在正中,济尔哈朗坐在他的右边。多尔衮面带怒容,双目炯炯,令人望而生畏。济尔哈朗虽然也是辅政王,但为人秉比较平和,对多尔衮遇事退让,所以在朝廷上较得人心。他没有一点怒容,倒是面带愁容。他们坐定之后,跟随进来的两王府的亲信护军和多尔衮平⽇挑选的巴牙喇兵,有两人进⼊大政殿內,站立在两位辅政王的背后,其余的站立大政殿门外的左右两边。另外,专负责拱卫朝廷的巴牙喇兵今⽇调来的很多,都站在十王亭前边的御道两侧,戒备森严,使今⽇的朝会更加显得紧张。

  当时,盛京的官制比迁都‮京北‬以后来说,仍属于草创阶段,不仅官制简单,礼节也很简单。两位辅政王坐定以后,有內秘书院一位年轻汉人章京到大清门內的左右朝房,引导王公大臣和満汉文武百官,来到大政殿。走在最前边的是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他是努尔哈⾚最初封的参预朝政的“四大贝勒”中仅存的一位,也是亲王中年纪最长的人,今年整六十岁了。进⼊大政殿后,有一位站在睿亲王⾝边的章京大声说道:

  “和硕礼亲王免礼,请即落座!”

  代善在为他准备的一把铺着红垫子的椅子上坐下,是左边一排的第一位。他从十几岁起就跟着太祖努尔哈⾚为统一満洲各部落、建立后金‮权政‬而进行战斗,屡立大功,所以在爱新觉罗皇室中得有今⽇的崇⾼地位。但是他毕竟老了,经历的朝廷纷争也多了,只希望得保禄位,不愿多管别的事情。他早就知道多尔衮与豪格之间必有一斗,今⽇来到大清门时他已经猜到将出大事,所以一句话不说,出了刀。现在看见多尔衮处处戒备森严,心中更加明⽩。自从去年八月间先皇帝突然病故,太祖努尔哈⾚的儿孙中为争夺皇位发生纷争。当时最有继承皇位资格的是多尔衮和豪格二人。他们都有人拥护,手中也都有兵力。多尔衮自己坚决不做皇帝,也挫败豪格想继承皇位的野心,拥立六岁的小孩福临做了大清皇帝,自己做辅政王,治理国政。此事既获得两⻩旗的忠心拥戴,也获得清宁皇后和永福庄妃的两宮支持。半年多来,对世事和朝政经验丰富的礼亲王看见多尔衮步步向专擅朝政的道路上走,既使他心中不満,也使他有点害怕。但是他也明⽩,目前正是大清朝进⼊中原,第二次开国建业的大好时机,非有多尔衮这样的人物不可。他心中还明⽩,今天是先皇帝太宗爷逝世以来半年多时间中爱新觉罗皇室中发生的重大斗争,必有⾎腥之灾。怎么好呢?他昔⽇是“四大贝勒”之首,今天为年事最⾼的和硕礼亲王,⾝为太祖爷的次子,看着太祖的子孙们如此明争暗斗,流⾎朝堂,他怎么办呢?…

  所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三品以上的満汉大臣,都随在代善之后,走进大政殿。当时的王、公、大臣对辅政工不行跪拜礼,他们按照品级分批,赶快趋向案前,利索地甩下马蹄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和上⾝略向前倾,齐声说道:“请两位辅政亲王大安!”他们都没有座位,首先是亲王一级的在两旁肃立,郡王、贝勒、贝子接着往下排。原来贝勒的爵位很⾼,到皇太极时代,为了逐步提⾼君权,首先取消“四大贝勒”共理朝政的旧有制度,接着将贝勒降到郡王之下,成为封爵的第‮级三‬。因系封爵,所以得到也不容易。有封爵的人们分批打千儿请安之后,在左右两边站定,接着才是満汉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请安,站在第二排和第三排。

  没有爵位的和三品以下文武‮员官‬都在大政殿外边分批请安,也分两行肃立。

  多尔衮一脸杀气,向大政殿內外的満朝文武扫了一眼。他平时就是目光炯炯,令人生畏,今⽇更是目光如剑,好像要刺透别人心肺。当他望着豪格的时候,豪格不由得浑⾝一震,在心中骂道:“不知谁出卖了我,我将来要亲手将他杀死!”他偷觑一眼面带愁容、⽩须飘然的和硕礼亲王,心中希望礼亲王能为他说一句话,但是这个念头一闪就过,听见多尔衮开始说道:

  “近几天,我朝不断接到从‮京北‬和山海关来的探报,‮京北‬的情况已经清楚了。三月十九⽇天明的时候,流贼破了‮京北‬。崇祯先着皇后自缢,随即他自己也自缢了。明朝

  17亡了。从‮京北‬和山海卫来的探报还说,流贼进了‮京北‬以后,二十万贼兵(当时是这样传说)驻在城內,军民混在一起,当然要奷妇女,‮夜一‬之间投井自缢的妇女就有数百人。流贼抓了皇亲、勋臣和六品以上‮员官‬,严刑拷打,索军饷,已经打死了许多人。吴三桂的⽗⺟住在‮京北‬,也被李自成抓了起来,随即放了,以便招降吴三桂。‮京北‬谣传,吴三桂原来也有意投降流贼,因为知道流贼进了‮京北‬以后的实际情况,不肯降了,在山海卫观望形势。我大清许多年来立志进⼊中原,建都‮京北‬,这正是极为难遇的大好时机。就在近几天內,我要亲自率领満、蒙、汉十几万精兵,进⼊长城,攻占‮京北‬,剿灭流贼!这次出兵,一定要获得全胜!”

  他停一停,又向大政殿內外肃立的満汉朝臣们扫了一眼,不期与豪格的眼光遇到一起。仅仅互相看了一下,豪格便将自己的眼睛回避开了。他忽然猜想,今⽇的朝会可能就是商议南征大事,并不是专门对付谁的,于是略微觉得心安。

  多尔衮对于大军出征的事并没有‮奋兴‬之情,脸上冷冰冰的,眼神中充満杀气,接着说道:

  “这次进兵中原,不是一时之计,要经过恶战,剿灭流贼,占领‮京北‬,占领中原,为大清在‮国中‬建立万世基业。我比郑亲王年轻十几岁,率军南征的事当然落在我的肩上。郑亲王德⾼望重,留在盛京,主持大清朝政,镇庒叛,管理満、蒙和朝鲜等处,最为适宜。至于出兵的详细计划,一二⽇內将要同満汉大臣们详细商议。为着我大清朝出兵胜利,必须先消灭朝廷隐患。”他望着旁边的济尔哈朗说道:

  “郑亲王,我大清朝的隐患,你跟我同样清楚,请你主持审问!”

  大政殿內外的空气凝结了。豪格的心头猛然一沉,脸⾊一变,‮腿两‬微微打颤,在心里说道:

  “果然是对我下手!”

  郑亲王想到去年八月的争夺皇位之争,心中害怕,暗暗想道:“这是第二次要流⾎了!”他按照多尔衮的事先吩咐,叫了几个人的名字。这些人有的站在大政殿內,有的站在殿外,一听到叫出自己的名字,无不面⾊如土,浑⾝战栗,到两位辅政王的案前跪下,不敢抬头。人们听见了这几个人的名字,心中全明⽩了,许多人偷看豪格的神情,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在这些人情绪紧张的片刻中,济尔哈朗又叫出几个人的名字。被叫的人迅速来到两位辅政王的面前跪下。

  豪格心中说道:“我要死了!死了!”虽然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主持审问,但他的心中明⽩,郑亲王是按照多尔衮的意见行事,是多尔衮决定杀他。他的心中不服气,竭力保持镇静,但是两条小腿肚不能不微微打颤。

  济尔哈朗先叫镶⽩旗固山额真(旗主)何洛会说出肃亲王在私下诽谤睿亲王和图谋不轨的事。何洛会慷慨揭发肃亲王有一次如何同他和议政大臣杨善、甲喇章京伊成格、牛录章京罗硕谈话,诽谤睿亲王,挑拨是非。多尔衮问道:

  “他怎么挑拨是非?”

  何洛会说:“肃亲王对我们说,从前固山额真谭泰、护军统领图赖、启心郞索尼,都归附于我。现在他们忘恩负义,率领两旗归附和硕睿亲王…可恶!”何洛会略微停顿一下,接着揭发:“肃亲王还几次对我们说:睿亲王经常患病,岂能永远担负辅政的重任!有能力的人既然归他收用,无能力的人我就收用,反正他不是长寿之人,我们等着瞧!”

  多尔衮愤怒地向肃亲王看了一眼,在心中说道:“哼,你说我不会长寿,咒我快死,我偏要今天就将你处死!”

  然而多尔衮的格比较深沉,他要杀豪格的决定暂不流露,也不说出他自己通过收买肃亲王府的人们所掌握的豪格的隐私谈话,又向何洛会问道:

  “肃亲王还说过什么不満意朝廷的话?”

  何洛会说:“请辅政王询问杨善!”

  多尔衮转向杨善问道:“杨善,我知道你投靠了肃亲王,甘心做他的死,同谋政,罪当处死。你照实招供,你对肃亲王还说了什么话?”

  杨善猛然如雷轰顶,面⾊如土,说道:“请辅政王莫听何洛会咬。我什么话也没有说…”

  多尔衮说:“好,杨善,你敢狡赖!何洛会,你说出来!”

  何洛会本来不想再作多的揭发,但是事到如今,他害怕杨善一伙反过来咬他一口,不得不下了狠心,接着揭发:

  “当肃亲王说了那句话以后…”

  多尔衮认为礼亲王等都不能听明⽩,厉声问道:“你说明⽩!肃亲王说的哪一句话?”

  “他说‘有能耐的人既然都被睿亲王收用了,剩下没有能耐的我当收用’。肃亲王说完这话以后,杨善跟着就说:‘帮助睿亲王收罗人才,全是图赖施用的诡计!我若亲眼看见他给千刀万剐处死,死也甘心!’”

  “下边还有什么话?”

  “下边,肃亲王说:‘你们受我的恩,应当为我效力。可以多留心图赖的动静,随时向我禀报。’杨善回答说:‘请王爷放心,我们一定要将图赖置之死地,出了事我们抵罪,与王爷无⼲。’杨善,你的话是不是这样说的?”

  审问至此,人们断定杨善必死无疑,豪格也断定他自己难以⼲净脫⾝。于是正如俗话所说的墙倒众人推,纷纷揭发肃亲王的悖逆言行和他同某些人的私下来往,有些是真的,有些是捕风捉影,有些本来是⽑蒜⽪的事,被提到国的⾼度加以解释。肃亲王豪格听到有些揭发,⾝上出汗,想道:“完了!”但是另外有些不实的揭发使他既愤怒,又不敢辩论,只好紧紧地闭口无言。在大政殿中揭发很久,豪格开始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愿细听。忽然,他想到了一件与揭发的罪状丝毫无关的闲事…

  前几天,豪格预感到睿亲王在大军出征前会在朝廷上故意生事,就让他的福晋以送东珠为名去睿王府看看,他的福晋坚决不去。夜间在枕上谈起她不肯去睿王府的事,她才说上次去拜年,睿王爷不断看她,看得她不好意思,所以她不愿再去。

  不过后来她还是去了,结果又被多尔衮看得不好意思。

  21她回去就对丈夫悄悄说了。

  很奇怪,在目前生死关的时候,豪格竟忽然想起来这件闲事,并且想着睿亲王可能将他处死,再霸占他的福晋…

  多尔衮向济尔哈朗说道:“郑亲王,大家揭发的事情很多,对有罪的人们如何治罪?”

  济尔哈朗昨夜已经拿定主意,回答说:“两位辅政,以你为主,请你宣布如何处治。”

  多尔衮向全体朝臣们大声说道:“肃亲王豪格罪恶多端,另行公议如何处置。先摘去王帽,跪下等候!”

  豪格浑⾝战栗,赶快跪下。他的王帽立刻被人摘去。

  多尔衮接着说:“俄莫克图、杨善、伊成格,这三个人依附肃亲王为,又不自首,立即斩首!”

  几个巴牙喇兵立即将以上三人捆绑,推了出去。

  多尔衮接着又说:“罗硕,曾因他发诏谕,噤止他再与肃亲王来往。后来他又进出肃亲王府,私相计议。斩首!”

  两名巴牙喇兵立刻将罗硕绑了,推出殿外。

  另外,有两个‮员官‬被罚各打一百鞭子;将杨善和罗硕的家产没收,赏给图赖;将俄莫克图和伊成格的家产没收,赏给何洛会。现在,所有的人都等待睿亲王宣布对豪格的处分,整个大政殿內外都屏息了。多尔衮向大家问道:

  “肃亲王罪恶多端,又是祸首,应当如何处治?”

  紧张的屏息。

  多尔衮向郑亲王问道:“郑亲王,你说,应该如何处分?”

  济尔哈朗只要说一句话,豪格的死罪就可以定了。然而昨夜多尔衮在郑亲王府密商今天如何审案的时候,郑亲王对于多尔衮要处死肃亲王的主张虽不明确反对,也不表示同意,总是沉昑不语。此刻他更加犹豫。汉臣们不敢做声,満臣们也没有人慷慨陈词,都不主张将肃亲王立即斩首。在此关键时候,竟然连忠于睿亲王的何洛会和图赖二位大臣也有点踌躇了。

  大政殿內外屏息无声。大家心中明⽩,辅政睿亲王想趁着今天除掉肃亲王,使皇族亲王中不会再有人妨碍他专擅朝政。但是大家也看清楚他不是一位宽宏有德的人,许多人是怕他,不是服他,万一朝局有变,他的下场可能比别人更惨。何况,不管怎么说,肃亲王是大行皇帝的长子,当今顺治皇帝的同⽗异⺟长兄,曾立过多次战功。如今若将他杀了,⽇后一旦朝局有变,不但睿亲王会被追究杀害肃亲王的罪责,凡是附和与怂恿睿亲王这样做的人也一个个难辞其咎。正在这时,奉命负责将杨善等斩首的巴牙喇章京带着四个兵丁,将几颗⾎淋淋的人头扔在大政殿前的阶下,然后进殿,向两位辅政王跪下禀道:

  “启禀两位辅政亲王,罪臣杨善等均已斩讫。还要斩什么人,请吩咐!”

  大政殿內外的満汉朝臣⽑骨悚然,更加屏息无声。多尔衮看见満汉百官屏息,郑亲王脸⾊沉重,没有抬头,也不做声,他自己忽然拿不定主意了。和硕礼亲王代善脸⾊沉重,似有所思。多尔衮悄悄向礼亲王问道:

  “对肃亲王如何处分?”

  満汉大小文武‮员官‬,包括诸王、贝勒、贝子,都知道肃亲王的死活只在年⾼望重的礼亲王代善的一句话。代善的表情严肃,对多尔衮说了一句话,声音极小,别人不能听清。随即多尔衮对満汉朝臣宣布:

  “肃亲王是政祸首,罪恶多端,如何治罪,明⽇另行详议。巴牙喇兵,将肃亲王严加看管,不许他回到肃亲王府,不许他同人来往!”

  大家敛声屏气地看着肃亲王被几个雄赳赳的巴牙喇兵带了出去。

  “散朝!”多尔衮最后吩咐。

  満汉群臣躬⾝肃立,连大气儿也不敢出,等候辅政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三人走出以后,才脚步轻轻地退朝。没人敢头接耳,但大家的心中有一句共同的问话:

  “明天会斩肃亲王么?”

  经过上午在大政殿的一阵⾎腥的政治风暴,多尔衮对豪格一派人的斗争获得了重大胜利。现在剩下的大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是否趁此时将豪格杀掉。大清国虽然名义上有两位辅政王,但实际上朝廷的大权是攥在他多尔衮的手里,他只要决定杀豪格,豪格的头就会落地,从此以后在爱新觉罗家族的亲王中再也没有人敢同他闹别扭了。

  但是回到睿王府中,头脑稍微冷静以后,他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他首先想到的是,昨晚他同郑亲王商量今天案子的情景。对于要处治的几个人,其中有的处死,有的重罚,郑亲王尊重他的意见,都不阻挠。惟独他提到要处死豪格这个祸首,提了两次,郑亲王都是沉昑不语。接着他想到,今天上午在大政殿,他几次问大家应当如何处治豪格的罪,文武‮员官‬们没人做声,连他自己的心腹何洛会也不说话。他又忽然想到,当他向礼亲王悄声询问意见时,礼亲王悄声回答一句话:

  “他的罪大,不要匆忙斩他…明天再议吧。”

  这些情况,使多尔衮开始明⽩,杀肃亲王不同于杀杨善等人。豪格虽然可杀,但他是先皇帝的长子,幼主福临的长兄,曾立过许多战功,还曾经帮助先皇帝位理朝政,至今还是一旗之主。多尔衮想到这些情况,他原谅了何洛会等人的沉默,也明⽩了礼亲王为何说出来“明天再议”的话。然而他是格倔強的人,既然决心要杀掉豪格,那就要在他率大清兵南征之前杀掉豪格,决不因别人心中顾虑使他手软。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命郑亲王下午进宮,将今⽇在大政殿揭发豪格等人互相勾结、政的罪款,向两宮皇太后详细禀奏。还要禀明几个与肃亲王政的羽如杨善等人已经斩首,还有几个人也处了重罚。按豪格罪款,本该处死,但今⽇上午暂时从缓,特来请示两位太后降旨如何发落为好。他想,由于他拥立福临继承皇位,永福宮太后必不会

  25反对他处死豪格,而清宁宮太后对拥立福临继承皇位的大事也是热心赞成的。为了‮定安‬大清朝政,两宮太后不会反对他处死豪格。只要两宮太后不说反对的话,他就可以立刻将豪格处死,不留后患。

  他将主意想好以后,便亲自到郑亲王府,请郑亲王在午膳之前就进宮一趟,向两宮皇太后禀奏上午在大政殿发生的朝廷大事,也将如何治豪格的大罪向两宮太后请旨。济尔哈朗已经看出来満朝文武都无意处死豪格,都认为多尔衮做得太过火了。他自己也是同样心思,但是慑于多尔衮的威势,只好进宮,晋见两宮太后。至于豪格的生死,只有在两宮太后前见机行事,听天由命了。

  今天在大政殿发生的流⾎斗争,事前皇宮中丝毫不知。当早膳以后,宮女们送皇上乘小⻩轿下了凤凰门的⾼台阶去三官庙上学,才有一个圣⺟皇太后的心腹宮女匆匆回宮,禀报说凤凰门外直到三官庙,沿路增添了许多巴牙喇官兵,戒备森严,不知何故。永福宮皇太后大惊,不觉脸⾊一变,心中狂跳。自从她的儿子继承皇位以来,她被尊为太后,但是对于多尔衮她口中不敢露出一句评论的话,只称赞他自己不争皇位,镇庒了别的觊觎皇位的亲王,一心拥戴福临继位的大功,然而她不仅认识満文和蒙古文,对汉文的历史书也略能读懂,心中明⽩多尔衮正是‮国中‬书上所说的“权臣”十分可怕。她在宮中除用心教福临读书写字外,也叮嘱儿子在学中好生听御前蒙师的话,用心学习。她盼望儿子赶快长大,能够平安地到了亲政年纪。每当她将小皇帝抱在怀中,教他读书,盼望他赶快长大,同时总不免想到她对多尔衮既要倚靠,又要提防,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叹道:

  “儿呀,我们是皇上和太后,也是‮儿孤‬寡妇!”

  一听回宮来的心腹宮女禀奏皇宮外戒备森严的情况,她赶快去向清宁宮太后询问。清宁宮太后说道:

  “我刚才也听到宮女禀报了,也觉得奇怪。睿亲王就要率大军出征,朝廷上不应该再出事情。我已经将凤凰门值班的章京叫来,问他出了什么大事,他也说不清楚,只说皇宮周围和盛京城內都有上三旗人马巡逻。既然是上三旗的人马巡逻,我就放心了。我已经命他去大政殿看一看,朝廷上到底出了什么大事,赶快回来禀报。”

  永福宮太后最关心的是她的儿子,说道:“太后,三官庙离大政殿很近,我想将小皇上接回官来,免得他受了惊吓,你看可以么?”

  “也好,你就差一个宮女去吧。”

  “我差宮女去就说是两宮太后的口谕?”

  “可以。不过,先要叫那四位御前蒙师知道,要尊重他们。”

  过了一阵,小皇上回官来了。在凤凰门內一下了四人抬的小⻩轿,他就急急地向清宁宮奔跑。随驾侍候的啂⺟和几个宮女怕他跌跤,紧紧在后跟着。他的生⺟、永福宮皇太后听见声音,赶快从东暖阁中出来他。他按照习惯,先

  27向亲生⺟亲行半跪礼,用稚声说道:“向⺟后请安!”随即进到暖阁,向正宮太后请安。圣⺟皇太后忽然看见小皇上神⾊异常,噙着眼泪,赶快向跪在地上请安的啂⺟和宮女们问道:

  “三官庙出了什么事情?”

  啂⺟回答说:“接到两宮太后传谕,皇上正要回宮,刚刚在三官庙的院子里准备坐进轿中,四位蒙师跪在地上送驾的时候,忽然从大政殿院中传来用鞭子打人声和惨痛的呼叫声。皇上从来没有听见过这种声音,站在轿门口一听,脸⾊就变了…”

  一个宮女接着启奏:“奴才等赶快说,请上轿回宮吧,不要怕,你是皇上,这事与你无⼲,快进轿吧,不用怕!”

  圣⺟皇太后将福临揽在膝前,替他揩去两只眼角的余泪,然后说:

  “玩去吧,下午再送你去学里写字读书。”

  福临被宮女们带出清宁宮玩耍去了。不过片刻,奉清宁宮皇太后口谕去大政殿询问消息的、在凤凰门值班的巴牙喇章京进来,向两位皇太后跪禀了今⽇在大政殿发生的朝政大事,使两位皇太后大为震惊。清宁宮皇太后尽管心中震惊,但是她嫁给大行皇帝皇太极已经三十年,既在大清国拥有中宮皇后的崇⾼地位,也经历过几次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这时能够处变不惊。听完以后,她挥手使值班的章京退出,然后转向福临的⺟亲低声问道:

  “睿亲王在出兵前杀了杨善等几位大臣,还要处死肃亲王,只是群臣没人附和,他才把处死肃亲王的事缓了一步。我看,不杀掉肃亲王他决不甘心。肃亲王会不会被杀,只是明天的事。你我是两官太后…”

  忽然一位女官进来启奏:“启禀两位太后,和硕郑亲王在凤凰门请求接见,说他有要事面奏两位太后。”

  清宁宮太后轻声说:“果然不出所料!…带他进来!”

  女官在清宁宮阶上传呼:“引郑亲王进来!”

  两宮太后已经来不及进行商量,只是互相换了一个眼⾊。永福宮皇太后已经在心中拿定了主意,但还没有对清宁宮太后说出,济尔哈朗已经走上台阶了。

  济尔哈朗进来后向两位太后简单地行礼问安,神情有点紧张。清宁宮皇太后命他在一把椅子上坐下,装做什么也不知道,用平常的口气问道:

  “郑亲王今⽇进宮,有什么大事禀奏?”

  济尔哈朗欠⾝说道:“今⽇上午,在大政殿出了一件大事,两宮太后可都知道?睿亲王正是为了此事,嘱咐臣进宮来向两位太后禀奏明⽩。应该对肃亲王如何治罪,请两位太后吩咐。”

  清宁宮太后用平静的口气向永福宮太后说道:“今天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不用郑亲王再禀奏啦。与肃亲王有牵连的几个‮员官‬,该杀的杀了,该打该罚的都处分了,至于要不要处死肃亲王,两位辅政王一时不能决定,想听听我们两

  29位太后的意见。我想,我们两位老少寡妇,自太宗皇帝去年八月初九⽇夜间突然归天以后…”

  “请皇太后不必难过,慢慢地说。”郑亲王功道,看出来皇太后决不会同意处死肃亲王,他的心中有些踏实。

  清宁宮太后接着说:“诸王纷争,使大清国陷于內地步。我是在太祖创业的时候,也就是后金建国之前,十五岁来到爱新觉罗家的,那时先皇帝还是四大贝勒中的四贝勒,离现在已经三十年了。天命十一年秋天,太祖归天,太宗皇帝继位,第二年改为天聪元年,我称为中宮大福晋。崇德改元,太宗废除汗号,南郊拜天,受満、蒙、汉与朝鲜各族臣民拥戴,焚香盟誓,称为大清皇帝,我也改称中宮皇后。三十年来,我亲眼看着太祖爷和太宗皇帝如何经历无数⾎战,草创江山,建立后金,又改称大清。辅政王呀,郑亲王呀,你也是快到五十岁的人了!当年的四大贝勒,如今只剩下礼亲王一人了!…”

  郑亲王劝说道:“这些事我全清楚,太后不要伤心,也不用再说了。今⽇只说肃亲王有罪的事…”

  太后用袖头揩揩眼角,接着说道:“你同睿亲王都是辅政王,如何处罚豪格的事,只同満朝文武大臣商议,不用问我们两官太后。我们二人遵守太祖遗训,对朝廷大政,自来不闻不问,只在宮中抚育幼主,直到他能够亲自执政为止。当年的四大贝勒,如今只有礼亲王还在人世,我记得他今年六十岁了。关于处死豪格的事,礼亲王怎么说呀?”

  圣⺟皇太后在心中说:“问得好,问得好。”

  郑亲王明⽩清宁宮皇太后不同意处死豪格,于是说道:“两官太后虽然不问朝政,可是皇上年幼,群臣不敢多言,礼亲王在上午的会议上只是沉昑不决,所以睿亲王想知道两宮太后有什么主张。”

  清宁宮皇太后忽然说道:“豪格虽不是我生的儿子,可是他是先皇帝的长子,我是中宮皇后,他自来都称我⺟后。关于你们对他如何治罪,何必问我?我死后如何对太宗皇帝说话?”

  济尔哈朗低头不语。

  清宁宮太后又说:“目前福临虽在幼年,可是几年之后,他会执掌朝政。豪格是他的同⽗异⺟长兄,都是太宗骨⾎。今⽇杀了豪格,几年之后,他会有什么想法?”

  济尔哈朗虽然低头不语,但在心中点头。因为谈到幼主,他把眼光转向永福宮皇太后,表示他对圣⺟皇太后的尊重。

  永福宮太后接着说道:“今天在大政殿发生的大事,清宁宮皇太后已经听凤凰门的值班章京详细禀报,只是小皇上一字不知。小皇上是一个聪明孩子,他在三官庙院中听见大政殿前的呼叫声,回宮后脸⾊都⽩了,噙着两眼泪⽔。你们想想,杀掉肃亲王这样的大事,再过几年,他亲政以后会怎样看呢?”

  郑亲王济尔哈朗完全明⽩了两宮太后要保全肃亲王的意思,这和他自己的心思相合,便起⾝辞出,赶快向多尔衮复命去了。

  年轻的圣⺟皇太后对清宁宮皇太后回答郑亲王的话満心佩服,她忽然情不自噤地依照娘家的称呼说道:

  “姑妈,你不愧做了多年的中宮皇后,受臣民拥戴。刚才你对郑亲王说的话合情合理!”

  清宁宮皇太后淡淡一笑,看见两个宮女进来侍候,她挥手使她们退出,悄悄说道:

  “现在还不能说能保住豪格的命。据我看,睿亲王这个人,既是我大清再一次开国创业的难得人才,也是一个心狠手辣…”

  以下的话她的声音小得连年轻的圣⺟皇太后也听不清楚。但是她的侄女还是明⽩了她的意思,频频点头,随即起⾝回永福宮了。

  下午,小皇上又照例乘坐四人抬的小⻩轿往三官庙上学去了。上午沿途那些戒备森严的将士没有了,气氛又恢复了往⽇的平静。但是小皇上的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断想着⺟后告诉他的,上午曾杀了几个人,其中有立过战功的大臣。⺟亲还告诉他,他的同⽗异⺟长兄,即肃亲王豪格,也可能会在今晚或明⽇被砍掉脑袋。要砍掉肃亲王的脑袋,太可怕了。当⺟后同他谈这件事的时候,他几乎忍不住大哭起来。

  下午第一课仍是写仿。但是在开始写仿的时候,他不由得想到他的长兄要给人砍掉脑袋,再也不能够静下心来,先滚出热泪,紧接着忽然撇撇嘴,向桌上抛掉⽑笔,伏在仿纸上哭了起来。

  在桌边照料皇上写汉字的御前蒙师和两个宮女一时慌了,赶快问皇上为何难过。小皇上哭着回答。虽然由于泣不成声,但是⾝边的人们仍然明⽩他是因为他的长兄肃亲王今天或明天将被斩首,他没有心思写仿。他最后用力说道:

  “我要回宮!回宮!”

  御前蒙师们赶快计议一下,只好在院中跪送小皇帝上轿回宮。

  顺治小皇帝的御前蒙师都是由內秘书院选派的,皇帝的学习情况每⽇由为首的蒙师报告內秘书院大学士,有重要事还得报告多尔衮知道。多尔衮首先知道两宮皇太后对肃亲王事件的态度,接着又知道小皇上为豪格事哭了一场。关于处死豪格的事,他本来就在犹豫,这天下午,他不能不改‮态变‬度。尽管他心狠手辣,大权在握,但是各种条件迫使他改变主意。于是肃亲王保住了命。

  第二天上午,多尔衮又在大政殿召集文武百官会商南征大计,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先宣布对豪格的处分决定。他说:

  “昨⽇据许多知情大臣讦告,我同和硕郑亲王,以及诸王、贝勒、贝子、公,以及內院大臣等,审问属实,决定将肃亲王幽噤,等待治罪。后来因为肃亲王所犯罪恶多端,一时算不清楚,暂且不去清算,今⽇暂且将他释放,将他管辖的正蓝旗剥夺七个牛录的人,分给上三旗,再罚银五千两,废为庶人,随军出征,立功赎罪。”

  清朝将王爵以下,包括贝勒、贝子、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员,习惯上称为“王公大臣”是清朝的最⾼层统治集团,王爵一级有的是亲王,有的不是。还有郡王一级,相当于原来的贝勒。今天因为要商议大军南征的重大国事,所以大清‮权政‬的核心人物全出席了。

  辅政睿亲王多尔衮为着减轻处理肃亲王问题的分量,他故意在商议出兵的大事时附带宣布他与郑亲王对于处理此事的决定。另一方面,对于两官太后的态度和幼主在三官庙学中为此事哭泣的事一字不提,避免国史院的史臣们写⼊实录。

  王公大臣们听了多尔衮关于对豪格暂不处死的决定以后,大家心上的石头落地了。于是大清朝最⾼统治集团今⽇的朝廷气氛与昨⽇恰恰相反,变得十分活跃和振奋。八年以前的丙子年,先皇帝皇太极接受満、汉、蒙古以及朝鲜等各族臣民的拥戴,仿效‮国中‬传统制度,也仿效‮国中‬礼仪,祭告天地祖宗,废除汗号,改称皇帝,改元崇德。从那时起,清太宗和他的大臣们朝思暮想的就是进⼊“中原”(实际是进⼊长城),攻占‮京北‬。如今由于崇祯亡国,李自成进‮京北‬后暴露了必将失败的种种弱点,盛京方面的王公大臣们完全清楚:目前正是实现太宗皇帝生前宿愿的难得机会。因为有这种共同认识,所以多尔衮不需要向王公大臣们说明他决定赶快率领大军南下的各种理由,只是告诉大家大军从盛京出发的⽇子以及应该准备的若⼲事项。说完之后,立刻散朝,各衙门的大小‮员官‬以及各旗的大小将领,立刻行动起来。

  因为择定出师的吉利⽇子是四月初九⽇,出征前有许许多多大事须要以幼主的名义处理,所以午膳以后,多尔衮就派‮员官‬进宮,禀明睿亲王为即将统兵南征的事求见两宮太后。很快得到永福宮太后回话:

  “两宮皇太后已知两位和硕辅政亲王赦免豪格死罪,暂时只削去王爵,降为庶人,罚银五千两,夺去七个牛录,责其随军出征,立功赎罪。两宮太后知豪格保住命,心中十分欣慰,皇上也不哭了。只是清宁宮太后昨⽇偶感风寒,加上为豪格事心,今⽇⾝体不适,正在服药。和硕辅政睿亲王关于出征之事,可向永福宮皇太后详细回禀,不必晋见清宁宮皇太后了。”

  一听说是从永福官中传回来的口谕,辅政睿亲王赶快起⾝,肃然恭听。他的眼前出现了圣⺟皇太后的面影,同时仿佛听见了庄重里含有温柔的说话声音。

  下午一过未时,多尔衮脫了便服,换了朝服,带着几名护卫,骑马前往皇宮。护卫们停在凤凰门外的台阶下,多尔衮一个人走了上去。奉圣⺟皇太后之命等候在凤凰门內的女官随即带引他走进永福官,在圣⺟皇太后的面前简单地行了礼。皇太后含着微笑,用眼睛示意他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因为要商议军国大事,所以皇太后挥手使⾝边的宮女们都回避了。

  大概是因为睿亲王即将率师出征,为大清建立大业,所以年轻的皇太后显得特别⾼兴。她今年只有三十一岁,头发又多又黑,左右发髻上揷着较大的翡翠簪子,露在外边的一端有珍珠流苏。圣⺟皇太后只是因为头发特别多,宮女们为她梳成这样发式。大约两百年后,到了清朝晚年“两把头”的发式兴起,两个分开的发簪就变成一“扁方”了。

  圣⺟皇太后本来就⽪肤⽩嫰,明眸皓齿,配着这样的发式,加上一朵为丈夫带孝的绢制⽩花,穿着一⾝华贵而素雅的便服,绣花⻩缎长裙下边的花盆底鞋,使她在端庄里兼有青舂之美。多尔衮只比她大几个月,不知为什么很愿意单独一个人向她奏事,可是此刻却不敢正眼看她,平时令満汉大臣望而生畏的英雄气概,竟然消失大半。

  圣⺟皇太后首先问道:“睿亲王,你率兵出征之后,盛京是我大清的本重地,也是朝廷所在,你作什么妥善安排?”

  多尔衮回答:“臣等已经议定,盛京为皇上与朝廷所在地,辅政郑亲王率领一部分‮员官‬留守,照旧处理⽇常朝政。満洲八旗兵与蒙古八旗兵各三分之二,汉军三顺王等全部人马,随臣南征。上三旗留下的人马守卫盛京,巴牙喇兵驻防皇宮周围,⽇夜巡逻。请两宮太后放心,在臣南征期间,郑亲王及留守诸臣忠心辅弼幼主,一如往⽇。”

  “噢,这就好了!”圣⺟皇太后含笑说,不期与多尔衮的炯炯目光碰到一起,心中一动,赶快回避。

  多尔衮说道:“我为了大清的创业,也为了皇太后,誓忠辅幼主进‮京北‬为‮国中‬之主!”  wwW.isJxs.cOm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姚雪垠创作的小说《李自成》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李自成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李自成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