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李自成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3990 
上一章   ‮章三十二第‬    下一章 ( →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吴三桂在⽟田只停留三四天,就退回永平,将总督的两千多督标人马收为己有,自己又退回山海关。总督王永吉不愿做他的食客,率领数十亲信幕僚和家丁奴仆逃往天津。

  吴三桂在山海关按兵不动,一面采取观望政策,与李自成“虚与委蛇”一面探听‮京北‬与沈的动静。李自成知道吴三桂的重要。为着争取他的投降,将举行登极大典的⽇期一再推迟,并且派遣唐通①和张若麒携带四万两⽩银,一千两⻩金,还带了吴襄的一封书信,来向吴三桂劝降。

  ①唐通--现代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吴三桂本来同意投降李自成,由唐通到山海关接防。吴三桂率人马前往‮京北‬,行到中途,闻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去,怒而返回,消灭了唐通人马,重新占领山海关,誓与大顺为敌。

  唐通和张若麒都是吴三桂的人,可以与吴三桂谈些私话。唐通是两年前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而张若麒是当时崇祯派到洪承畴⾝边的监军,一味催战,应负松山兵溃的主要责任。他们虽然投降了李自成,但对新建的大顺朝却深怀二心。还有,他们表面上是奉永昌皇帝钦差前来犒军和劝降,但暗中也是感到李自成一班人不是真正在开国创业,到‮京北‬后已经表现出种种弱点,他们想趁此机会探明吴三桂的‮实真‬思想,也好为自⾝预作打算。

  唐通和张若股来到之前一天,先派遣‮员官‬来向吴三桂通知消息,要吴三桂事先知道大顺皇帝钦差使者前来犒军的到达时间。吴三桂此时已经决定不投降李自成,并探明清兵快要南下。他派了杨神等数名文武‮员官‬驰赴数里外石河西岸的红瓦店恭候接,但是他自己只在辕门外接,规模不大,也无鼓乐。唐通和张若映一到,立刻明⽩吴三桂有意降低犒军钦使的规格。他们的心中一凉,互相换一个眼⾊,决定谈话时留有余地。

  吴三桂愉快地收下了犒军的金银和大批绸缎及其他什物,并设盛宴款待。两位犒军钦差带来的‮员官‬和士兵不过一百人,也分别设宴款待,平西伯另有赏赐。席上唐通和张若膨几次谈到大顺皇上和牛丞相等期望吴三桂投降的殷切心清,吴三桂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肯作明确回答。提到李自成时也只是尊称“李王”不称皇上。杨砷在向两位犒军钦差敬酒时候,小声说道:

  “我家伯爷今晚另外在內宅设私宴恭候,与两位大人密谈。”

  唐通和张若湖心中明⽩,就不再谈劝降的话了。

  宴会散席之后,两位大顺朝的犒军钦差,连⽇鞍马奔波,又加上到山海卫以后的应酬活动,十分疲劳。平西伯行辕为他们安排了舒适的下榻地方,让他们痛快休息。二更过后,吴三桂差人来请他们进他的平西伯临时公馆的內宅吃酒,进行密谈。

  夜宴关防很严,吴三桂的亲信文武也只有杨-等三个人参加。开始不久,按照吴三桂事前吩咐,陈圆圆带着一个丫环出来,为两位客人斟酒。吴三桂决不是对朋友夸耀他有一位美妾,而是按‮国中‬的传统习惯,表示他同唐通和张若麒是老友情,不将他们作外人看待。

  陈圆圆进来后,杨-等尽皆起立。她体态轻盈,含笑斟酒之后,赶快退出,不妨碍男人们商谈大事。

  吴三桂先向张若麒说道:“张大人是进土出⾝,非我等碌碌武人可比。据你看,李王能够稳坐天下么?”

  张若麒暂不回答这个重要问题,却笑着说道:“伯爷是当今少年元戎,‮家国‬⼲城;如夫人是江南名…名…”他本来要说“名”二字,忽觉不妥,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江南名媛,国⾊天香。值⾚眉⼊燕之前夕,承青眼于蛾眉。一时遇,千古佳话,实为‮场战‬增⾊。”张若麒说完以后,自觉他的捧场话措辞适当,雅而不俗,自己先轻声地笑了起来,然后举杯向吴三桂和众人敬酒。

  吴三桂毕竟是武将出⾝,不能欣赏张若麒的⾼雅辞令,他将杯子端起来抿了一口,继续问道:

  “张大人,此刻我们是议论天下大事,在这里所谈的话,一个字也不会传到外边。你是有学问的人,如今为永昌王信任,挂新朝兵‮府政‬尚书衔前来犒军。据你看,李自成能够坐稳江山么?”

  张若麒笑笑,说:“我已投顺李王,同李王就是君臣关系,臣不能私议其君呀!”

  吴三桂并不深问,只是做出很亲密的样子说道:“目前天下纷扰,局势变化莫测,大人也需要留个退步才是。唐大人,你说呢?”

  “说个巴,我是一时糊涂,误上贼船!且不说别的,就说大顺军中只看重陕西老乡,对新降顺的将士竟视如奴隶,这一点就不是得天下的气度。破了‮京北‬,又不愿建都‮京北‬,念念不忘赶快返回西安。因为不想建都‮京北‬,所以才纵容从陕西来的人马都驻在‮京北‬城內,任意抢劫财物,奷妇女,拷掠官绅追赃。还没有风吹草动,先把在‮京北‬抢掠的金银运回西安。坐天下能是这样?哼,坐我个巴!”

  唐通的话出自个人愤慨,并无意挑拨,但是吴三桂及其亲信们却心中‮烈猛‬震动。吴三桂转向张若麒问道:

  “张大人,是这样么?”

  张若麒点点头,回答说:“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因为李王刚进城我们就动⾝来军门这里了。若果真如此…只需把古今稍作对比,便可以预料成败得失。当年汉王刘邦…”

  “就是汉⾼祖?”吴三桂问。

  “是的,当时刘邦尚未称帝。他先⼊咸,听了樊哙和张良的劝告,不在宮中休息,封存了秦朝的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召集⽗老豪杰,宣布了三条法令,史书上称为约法三章。因此,百姓安堵如常,大得民心。可是如今李王进⼊‮京北‬,情况如何?恰好相反!起初‮京北‬的贫民小户还盼望李王来到后开仓放赈,后来才知道漕运已断,李王来到后不但没有开仓放赈,反而大肆扰。‮京北‬的贫民小户,生活更加困难。至于畿辅绅民,人心不稳,思念旧明,这情形你是知道的,我不用说了。”

  吴三桂说道:“李王差遣你们二位携重金前来犒军,希望我能够投降。可是我受先帝厚恩,纵不能马上⾼举义旗,却也不能失节投降。你们不⽇即返回‮京北‬,我如何回话?”

  唐通和张若麒来到山海卫以后,经过⽩天与吴三桂及其部下闲谈,今夜又一次进行密谈,完全明⽩吴三桂决无降意,所以这事情使他们感到确实难办。唐通毕竟是武将出⾝,格比较直慡,说道:

  “我同张大人奉命携重金前来犒军,尽力劝你投降。倘若你执意不肯降顺,我们也无办法。只是李王因为等不到你去降顺或去一封投降表文,几次改变登极⽇期,使他的声威颇受损失,窝了一肚⽪火。倘若我们回‮京北‬说你拒绝投降,说不定李王马上会亲率大军来攻山海关。这山海关我清楚,从外攻,坚不可摧;从內攻,很难固守。平西伯,你可做了打仗的万全准备么?”

  吴三桂自从放弃宁远以后,宁远即被清兵占领。但宁远毕竟是他的故土,已经居住两代,他家的庄田、祖宗坟墓。亲戚和故旧都在宁远。他的舅⽗祖大寿投降満洲后,住在沈,可是祖大寿的庄田和祖宗坟墓也在宁远。舅⺟左夫人为照料庄田,也经常回宁远居住。所以吴三桂对沈动静十分清楚。他知道多尔衮正在准备率八旗精兵南下,打算从蓟州和密云一带进⼊长城。所以他认为只要能够推迟李自成前来进攻山海关的时⽇,事情就有变化,他就可以让清兵和大顺军在‮京北‬附近厮杀,他自己对战争“作壁上观”了。但是他不能将这种想法说出口来,只同他的亲信副将杨-换了一个狡猾的微笑,然后向唐通说道:

  “定西伯爷,你说的很是。山海卫这座城池,从外边攻,坚不可摧;从里边攻,并不坚固。可是弟手中有几万训练有素的关宁精兵,善于野战。目前我退守孤城,但是我的粮饷不缺,至少可支持半年。红⾐大炮和各种大小火器,也都从宁远远来,既便于野战,也利于守城。定西伯,倘若战事不能避免,‮场战‬不是在山海卫的西城,也不是争夺西罗城,必定是在石河西岸。那里是平原旷野,略带浅岗,利于野战。自‮京北‬至山海,七百余里。我军以逸待劳,准备在石河西岸敌。万一初战不利,可以退回西罗城。石河滩尽是大小石头,人马不好奔驰,又无树木遮掩,连一个土丘也没有。倘若敌人追过石河滩,架在西罗城上的红⾐大炮和各种火器,正好发挥威力,在河滩上歼灭敌人。总而言之,天时、地利、人和,全在我这方面。我怕什么?李自成难道没有后顾之忧么?他能在石河西岸屯兵多久?”

  张若麒毕竟是读书人,从吴三桂的口气中听出来満洲人将要向‮国中‬进兵的消息,这正是他所担心的一件大事。他趁机会向吴三桂问道:

  “平西伯爷,沈方面可有向‮国中‬进兵的消息?”

  吴三桂赶快回答:“自从我奉旨放弃宁远,率数万将士保护宁远百姓进关以后,清兵占领宁远,不敢向关门进,双方相安无事。本辕所关心的是‮京北‬消息,不再派人打探沈动静,所以从沈来的音信反而不如‮京北‬。张大人,你在先朝曾以知兵著名,如今在新朝又受重任。你问我,我问谁?”

  张若麒听吴三桂提起前朝的事,感到脸上微微发热。但是他断定吴三桂必定知道沈情况,随即又问:

  “伯爷虽然不暇派人打探沈方面情况,但钩座世居辽东,⽗子两代均为边镇大帅,对満洲情况远比內地文武‮员官‬悉。据麾下判断,満洲人会不会乘李王在‮京北‬立脚未稳,兴兵南下?”

  吴三桂略微沉昑片刻,用很有把握的口气说道:“我世受明朝厚恩,今⽇只有决计讨贼,义无反顾。不论清兵是否南犯,一旦时机来临,我都要恢复大明江山,为先帝复仇,其他不必多言。但我同二位原是故人,共过患难,所以我不能不说出我的真心实话。请你们只可自己心中有数,回‮京北‬后不可告诉李王。为李王打算,他来山海卫找我的⿇烦,对他十分不利。请你们劝他,他想用兵力夺取山海关决非易事,最好不要远离‮京北‬。”

  唐通和张若麒已经听出来,吴三桂必定得到了清兵即将南下的探报,明⽩他们奉李王钦差来犒军和劝降,只能无功而回。张若麒向吴三桂问道:

  “既然你不忘大明,执意不降。我们也不敢在此久留。你可否命帐下‮记书‬今夜给李王写封回…”

  吴三桂显然在李自成的犒军使者来到前就已经同他的左右亲信们研究成,所以不假思索马上回答:

  “请你们二位向李王回禀,我的意思是:像这样大事,我必须同手下将领门认真商量,才好回答,望李王稍候数⽇。”

  唐通问:“请你简单地写封回书,只说四万两银子和一千两⻩金已经收下,对李王钦差我们二人携重金前来犒军表示感谢,暂不提投降的事,岂不好么?”

  吴三桂笑着回答:“在二位光临山海卫之前,我已经与帐下亲信文武仔细研究,只可请你们口头传言,不能同李王书信来往。”

  张若麒问道:“这是何故?”

  吴三桂说:“请你们想一想,我在书信中对李王如何称呼?我若称他陛下,岂不承认我向他称臣了?倘若我骂他是逆贼,岂不怒了他?”

  唐通比吴三桂大十来岁,在心中骂道:“这小子真够狡猾!”他后悔当⽇自己出八达岭三十里接李自成,十分欠缺考虑。倘若凭八达岭长城险关死守数⽇,同李自成讨价还价,决不会像今⽇这般窝囊!他想,既然吴三桂坚决不肯投降,他同张若麒就应该立刻回京复命,免得李王责怪他们来山海卫劝降不成,反而贻误戎机。略微想了片刻,对吴三桂说道:

  “平西伯,既然我同张大人前来劝降无功,不敢在此久留,明⽇即启程回京复命…”

  不待他说完,吴三桂即回答说:“两位大人风尘仆仆来此,务请休息三天,然后回京不迟。”

  张若麒说:“李王令严,弟等劝降不成,决不敢在此多留,明⽇一定启程。至于犒军的金银与绸缎等物,既已收⼊伯爷库中,则请务必赐一收据,以为凭证。”

  吴三桂苦劝他们停留三天,表面上十分诚恳,实际上他断定清兵即将南下,便想以此尽量拖延李自成东来时间,纵然能拖延一天两天也好。唐、张二人似乎也猜到了吴三桂的用意。他们从‮京北‬动⾝时原有一个好梦,想着凭他们携来如此多的犒军金银,加上他们同吴三桂原是故人,曾在松山战役‮共中‬过患难,况如今崇祯已经殉国,明朝已亡,劝说吴三桂投降大顺,应该并不困难。只要能劝降成功,为大顺皇帝释去肘腋之患,顺利举行登极大典,他们二人就对大顺朝立了大功。不曾料到,从他们到来以后,吴三桂对他们虽是盛情款待,言谈间却没有露出降意,总说他两世为辽东封疆大将,蒙先帝特恩,晋封伯爵,所以他将竭力守住山海孤城,既不向‮京北‬进兵,也不愿投降新主。唐通也是明朝的总兵官,也在几个月前被崇祯皇帝特降隆恩,饬封伯爵,奉命镇守居庸关,阻挡流贼,而他却出关三十里接李自成。听了吴三桂拒降的话,他暗中惭愧,对饮酒无情无结,几乎是用恳求的口气说道:

  “平西伯,你如此要做大明忠臣,坚不投降,人各有志,弟不敢多功。弟等回京,如何向李王回话?”

  吴三桂说道:“犒军的金银和细软之物,我分文不要,你们二位仍旧带回‮京北‬,奉还李王好么?”

  唐通一怔,随即哈哈大笑,笑过后说道:“平西伯,你要我同张大人死无葬⾝之地么?”

  吴三桂陪笑说:“我们是松山患难之,断无此意。”

  唐通说道:“纵然你无意使我与张大人在山海卫死无葬⾝之地,但是你的麾下将士一听说犒军的金银细软被带回‮京北‬,岂不起兵变,我们还能活着离开山海卫?”

  吴三桂笑着说:“你放心,念起我们三个人在松山‮场战‬上风雨同舟,我派遣五百骑兵护送犒军的金银细软平安出境,直送到百里之外。”

  唐通趁着五分酒意,冷笑一声,说道:“平西伯,我也是从行伍中滚出来的,这玩艺儿我不外行!你派遣五百骑兵送我出境,路上来个兵变,声称是土匪或兵截路,图财劫杀,决没人替我与张大人申冤。倒不如我们留在你这里,长做食客,不回‮京北‬复命,等待李王消息!”

  张若麒害怕唐通再说出不愉快的话,赶快笑着揷言说:

  “你们二位的话太离题了。平西伯的心思我最清楚。他不是完全无意投降李王,只是另有苦衷,非定西伯的情况可比。定西伯,你在受封为伯爵之后,崇祯帝在平台召见,命你镇守居庸关,防御流贼东来。你近几年经过几次战争,手下只有三四千人,全是跟随你多年的将士,家眷也随营到了居庸关。所以经李王派人劝说,你出城三十里降,毫无困难。平西伯麾下将士很多,有从宁远来的,有原驻山海卫的,总兵和副总兵一大群,都是多年吃朝廷俸禄,拿明朝粮饷,与崇祯有君臣之情,要大家马上跟着投降李王,并不容易,这同你定西伯的情况大不一样。”他望着杨-问:“子⽟将军,我说平西伯在降不降两个字上颇有苦衷,你说是么?”

  杨-赶快说:“张大人可算是一槌敲到点子上了。你们两位大人来到之前,我们关宁将领曾经密商数次,始终不能决定一个最后方略。降顺李王呢?大家毕竟多年吃大明俸禄,还有不忘故君之心。不降呢?可是我们数万人马只剩下这座孤城,以后困难很多。还有我家伯爷的⽗⺟和一家人三十余口都在‮京北‬,原来是崇祯手中的人质,如今是李王手中的人质…”

  唐通笑着说:“想反对李王也不容易,是不是?”

  杨-接着说:“还有,我军从宁远护送进关的眷属百姓,号称五十万,实际有二十多万,暂时分散安揷在附近几县,本没有‮定安‬;以后怎么办,我家伯爷不能不为这付沉重的担子心。所以降与不降,不能不与众将商议。只要你们多留一天,我们还要认真密商。”

  唐通说:“子⽟,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我们奉命前来劝降,倘若贻误戎机,吃罪不起。”

  吴三桂站起来向两位客人说道:“请两位大人随便再饮几杯,愚弟去內宅片刻,马上就来。”他拱拱手,往后院去了。临离席时,叫杨-随他同去。

  平西伯在山海卫的临时行辕,二门以內的西厢房分出两间,是吴三桂平时与几位亲信将领和僚属密商大事的地方,通称签押房,又称书房。实际上吴三桂不读书,这房间中的架子上也没有摆一本书。他先在椅子上坐,命杨-在另一把椅子上坐下。他小声说道:

  “子⽟,你方才对唐通们说的几句话很得体,既使他明⽩我们在降不降两个字上怀有苦衷,也告诉他们像这样大事,我必须同部下重要将领和文职幕僚商量,目前还未最后决断。给唐通们一点盼头,就可以留他们在此地住两三天。据今⽇所得沈探报,多尔衮将率领清兵南下,攻进长城,这一用兵方略是已经定了,大军启程的⽇子也很快了。我们务必想个主意,将他们留下两三天。只要他们不回到‮京北‬向李贼回禀我们不肯投降,李贼就不会前来。一旦清兵南下,这整个局势就变了。一边是清兵,一边是大顺兵,让他们在‮京北‬附近二虎相斗。我们是大明平西伯的关宁兵,以恢复大明江山为号召,正是大好机会。你的点子多,如何让唐、张二位在这里停留三天?”

  杨-略停片刻,含笑答道:“伯爷,据我们连得探报,多尔衮继承皇太极遗志,决意兴兵南下,必将与大顺兵在‮京北‬东边发生⾎战。俗话说,‘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李贼从西安孤军远来,后援不继,在‮京北‬立脚未稳,又失民心,必非清兵对手。钧座所言极是;目前一定要想办法使唐张二位前来劝降的大顺钦差在此地停留三天。他们停留三天,返回‮京北‬路途上又得六七天,那时多尔衮率领的清兵大概就进⼊长城了。”

  吴三桂问:“如何将他们两位留住?”

  杨-回答:“请钧座放心,我已经有主意了。”

  “你有何主意?”

  “从唐张二位大顺犒军和劝降钦差的谈话中,我已经明⽩,他们虽然投降了李自成,却同李自成并不一心。这一点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既然李自成能够用他们前来劝降,钧座也可以用他们对李自成施行缓兵之计。从现在起,请钧座不再说决不投降李王,只说这事十分重大,还得同麾下将领和幕僚认真商量,等到商量定局,大家都同意投降大顺,立刻就向李王拜表称臣,恭贺登极。拿这话留住两位钦差,估计不难。”

  “这话,他们会相信么?”

  “会相信。”

  “何以知道?”

  “钧座一直将步子走得很稳。第一,钧座始终没有为先皇帝发丧;第二,始终没宣誓出兵为先帝报仇,为大明讨伐逆贼。这两件事,为钧座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可进可退,比较自由。眼下同他们言谈之间,伯爷不妨拉硬弓,表示世受国恩,⽗子两代都是明朝大将,自己又蒙先皇帝敕封伯爵。后来形势危急,先皇帝密诏勤王,星夜驰援‮京北‬,只因路途耽搁,致使‮京北‬失守,先帝⾝殉社稷,钧座深感悲痛,所以迟迟不肯向李王拜表称臣。今⽇蒙两位钦差大人,携带牛丞相恳切书信,并携带重金,宣示李王德意,前来犒军劝降。已经有一部分关宁将领深受感动,开始回心转意。先皇帝已经在煤山自缢殉国,明朝已亡,只要大多数将领和重要幕僚愿意归顺大顺,钧座也将随大家心意行事。但这事不能仓促决定,总得同关宁的重要将领和重要幕僚再作商量,不可求之过急,引起部下不和,对事情反而不好。”

  吴三桂笑着点点头,说道:“这话倒还婉转。你怎么说?”

  “伯爷,我与你不同,容易说话。你是大明朝的平西伯,又是关宁大军的总镇,一言九鼎,每一个字都有分量。你说一句绝不投降,李自成可能马上就率兵前来;你说愿意投降,一则不递去降表祝贺登极就不行,二则关宁将士马上斗志瓦解,本地士绅仍然不忘大明,也会马上将我们视为贼。倘若如此,不仅对我军不利,对暂时分散寄居在附近州县的宁远乡亲更为不利。所以降或不降,钧座只可说出模棱两可的话,别的话由卑职随机应付。”

  吴三桂一向将杨-当做心腹,不仅因为他忠心耿耿,也因他做事颇有心计,眨眼就是见识。此刻听了杨-的一席话,他频频点头,随后说道:

  “子⽟,你的意见很好。无论如何,要将他们挽留三天。往年,我们驻守宁远,京城去人,不管大官小官,都送点银子。对唐、张二位犒军钦差,似也不该例外。依你看,每人送他们多少?”

  “据卑职看,每人送二十锭元宝,不能再少。”

  “每人一千两?”

  “每人一千两,今夜就送到酒席宴上。好在今晚的酒席没有外人,不会怈露消息。”

  “为什么这么急?明⽇送他们不可以么?”

  “他们收下银子,对他们就好说私话了。”

  “他们肯收下么?”

  “他们也会说推辞的话,可是心中⾼兴。俗话说‘黑眼珠见不得⽩银子’,何况他们!”

  “他们?”

  “是的,他们更爱银子。”

  “你怎么知道?”

  “唐通在谈话中已经露出实情:跟着李自成打天下的陕西将士,因为胜利,十分骄傲,把新降的将土不放在眼里,视如奴仆。据我们的细作禀报,破了‮京北‬以后,陕西将士驻在‮京北‬城內,勒索金银,抢劫奷,纪律败坏。唐通的兵只能驻在远郊和昌平一带。原来在明朝就欠饷,如今在李王治下,也未发饷。不要说他的将士很穷,他自己虽是定西伯兼总兵官,也是穷得梆梆响。”

  吴三桂笑着点头,说道:“老陕们在‮京北‬城大口吃⾁,唐通的人马连⾁汤也没有喝的。不亏,谁叫他抢先降,背叛崇祯皇帝!”

  “张若麒更是穷得梆梆响,”杨柳接着说“更巴不得有人送他一点银子救急。”

  吴三桂问:“他也很穷?”

  杨-笑着说:“伯爷,你怎么忘了?他一直是做京官的,没有放过外任。松山兵败之前,他做过兵科给事中,后升任兵部职方司郞中,后来又奉钦命为洪承畴的监军,因兵败受了处分。万幸没有被朝廷从严治罪,勉強保住禄位。做京官的,尤其像兵部职方司这样的清⽔衙门,虽为四品郞中,上层官吏,却好比在青石板儿上过⽇子,全靠向那些新从外省进京的督抚等封疆大员打秋风过⽇子,平⽇无贪污机会,所以最需要银子使用。”

  吴三桂哈哈大笑,慡快地说:“既然这样,我送他们每人两千两银子的‘程仪’;不必小手小脚!”

  杨-说道:“伯爷如此慷慨,我们的一盘棋就走活了!钧座,就这样办?”

  “一言为定,就这么办吧。反正银子是李贼送来的,羊⽑出在羊⾝上。正如俗话说的,拿他的拳头打他的眼窝。我要使唐通和张若麒明为闯王所用,暗归我用。”

  吴三桂感慨说:“李自成造反造了十六七年,⾝边竟没有忠心耿耿的人员可用。就派遣新降顺的,不同他一心一德的文臣武将前来这一点说,也看出他毕竞是个流贼,不是建立大业的气象!”

  吴三桂立刻命一仆人到隔壁院中告诉行辕军需官,赶快取出四千两银子,每两千两用红绸子包为一包,亲自送来备用。

  过了片刻,军需官同一个亲兵提着两包银子来,放在地上。吴三桂问道:

  “每包两千两,没有错吧?”

  “回伯爷,卑职共取八十锭元宝,分为两包,没错。”

  杨-是很有心计的人,忽然一个疑问闪过眼前。他赶快从一个红绸包中取出两锭元宝,放在桌上,在烛光下闪着⽩光。他拿起一锭元宝,看看底上铸的文字,吩咐说:

  “这新元宝不能用,一律换成旧元宝,只要是成⾊十⾜的纹银就行。”

  吴三桂一时不解何意,望着闪光的新元宝问道:

  “难道这些元宝的成⾊不⾜?”

  “不是,伯爷,这新元宝万不能用!”

  “为什么?”

  “伯爷,据密探禀报,流贼占了‮京北‬以后,除逮捕六品以上‮员官‬拷掠追赃之外,还用各种办法搜刮金银、贵重首饰等值钱之物。据说共搜刮的银子有七千万两,命户部衙门的宝源局⽇夜不停,将银子熔化,铸成元宝,每一百锭新元宝,也就是五千两银子装⼊一个木箱,派一位名叫罗戴恩的将领率领三千精兵,将这七千万两银子运回西安。这送来犒军的银子就是从那准备运回西安的银子中取出来的。我一看这是新元宝,心中就有些明⽩,再看看元宝底上,铸有‘永昌元宝’四个字,心中就全明⽩了。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被李贼知道,不惟我们贿赂唐张的密计失败,他们也会被李贼杀掉。这可不是玩的!”

  吴三桂恍然明⽩,向军需官问:“我们的库中有没有旧的元宝?”

  军需官恭敬回答:“回伯爷,这次我们是奉旨放弃宁远,连仓库底儿都扫清,所有积存的银子都搬进关了。元宝不少,也都是十⾜纹银,五十两一锭,不过没有这新元宝银光耀眼,十分好看。我们运进关的旧元宝,有万历年间的。天启年间的、崇祯初年的,有户部衙门铸造的,有南方铸造的,南方元宝是由漕运解到户部的,都作为关外饷银运往宁远。伯爷若说换成旧元宝,卑职马上就换,有的是!”吴三桂点头说:“你赶快换吧,八十锭元宝仍然分成两包,马上送到酒席宴前。”

  “遵命!”

  “子⽟,”吴三桂转向杨砷说“我们快回宴席上吧,就按照刚才商量好的话说。”

  刚才吴三桂和杨-离开大厅以后,虽然还有一位将领和一位掌‮记书‬陪着客人饮酒,但是酒宴上的情绪变得十分沉闷,酒喝得很少,谈话也无兴致,两位前来犒军和劝降的大顺钦差不时地互递眼⾊,各自在心中暗测:吴平西同杨子⽟在商议什么事儿?…他们正在纳闷,忽见大厅外有灯笼闪光,同时听见仆人禀道:

  “伯爷驾到!”

  陪着客人吃酒的那两位平西伯手下文武要员,即一位姓李的总兵官和一位姓丁的‮记书‬官立时肃然起立,避开椅子,眼睛转向门口,屏息无声。

  唐通和张若麒虽是大顺钦差,在此气氛之下,也跟着起立,注目大厅门口。唐通在心中嘀咕:

  “妈的,老子早降有什么好?反而降低了我大明敕封定西伯的⾝价!”

  张若麒的心头怦怦跳,对自己说:“大概是决不投降,要将我同唐通扣押,给李自成一点颜⾊,讨价还价!”

  吴三桂面带微笑进来了。杨-紧跟在他的⾝后。他一进客厅,一边向主人的座位走一边连连拱手。就座以后,随即说道:

  “失陪,失陪。因与子⽟商议是否投降的事,失陪片刻,未曾劝酒。叨在松山‮场战‬的患难之,务乞两位大人海涵。来,让我为二位斟杯热酒!”

  唐通说:“酒已经够了。还是说正事吧。平西伯,我同张大人如何向李王回话?”

  吴三桂也不勉強斟酒,按照同杨-商量好的意思,说今⽇已经夜深,必须明⽇同手下重要文武‮员官‬再作商议,方好决定。

  唐通说道:“平西伯,你是武人,我也是武人,又是松山‮场战‬上的患难之。你也知道,我同张大人都不是陕西人,也不是李王的旧部,在大顺朝中,初次奉钦差前来为李王‮理办‬大事。我不知张大司马①怎么想的,我只怕劝降不成,又犯了贻误戎机的罪,正如俗话说的吃不消兜着走。我们停留一天两天,等候你与麾下重要文武要员商量定夺,不是不可以,可是得给我们一句囫囵话,让我们好回‮京北‬复命。月所仁兄,你是明⽩人,你说是么?”

  ①大司马--明代官场习惯,称兵部尚书为大司马。张若麒前来劝降,李自成授予他兵部尚书衔。

  吴三桂因见唐通的话几乎等于求情,才来到时那种钦差大臣的口气完全没有了,点头笑着说:

  “我只留你们住两天,一定给你们一句満意的囫囵话,请放心。”

  张若麒已经对此行完全失望,望着半凉的酒杯,默然不语。杨-正要说话,行辕军需官和一位文巡捕各捧一个沉甸甸的红绸包袱进来。杨-因为两位客人面前的酒宴桌上杯盘罗列,赶快亲自拉了两把空椅子,每位客人的⾝边放了一把,吩咐将包袱放在空椅子上。两位客人已经心中明⽩,眼神一亮,各自望了⾝边的红绸包袱,掩盖住心中的喜悦,装出诧异神情,同时问道:

  “这是什么?什么?”

  军需官二人赶快退出,并不说话。吴三桂叫仆人快拿热酒。热酒还未拿到时候,杨-打开一个红绸包袱,笑着说道:

  “我家伯爷因二位大人奉李王钦差,风尘辛苦,前来犒军,敬奉菲薄,聊表心意。送每位大人程仪⾜元宝四十锭,合实⾜成⾊纹银两千两,万望笑纳。至于随来官兵,明⽇另有赏银。”

  唐通和张若麒也想到吴三桂会送程仪,但是只想到每人大概送二三百两,至多五百两,完全不曾料到每人竟是两千两。这太出人意料了。他们吃惊,⾼兴,但又连声推辞。最后唐通将新斟満的酒杯,一饮而尽,哈哈大笑,大声说道:

  “这,这,这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叫我怎么说呢?平西伯,你有需要效劳之处,只管说,弟一定尽力去办!哈哈哈哈…”张若麒虽然心中更为动,但仍不失⾼级文官风雅,端起斟満的酒杯,先向吴三桂举举杯子,又向杨-等举举杯子,说道:

  “值此江山易主、国运更新之际,故人相逢,很不容易。承蒙厚贶,愧不敢当。既然却之不恭,只好恭敬拜领。俗话说,金帛表情谊,醇酒见人心。弟此时⾝在客中,不能敬备佳酿,以表谢忱;只好借花献佛,敬请共同举杯,一饮而尽。请!请!”

  大家愉快⼲杯之后,杨-为两位贵宾斟満杯子,向客人说道:

  “请二位大人放心。下官刚才已同我家伯爷商定,明⽇要与关宁重要文武密商投降大顺的事。如今合关宁两地为一体,家大业大,麾下文武成群,有人愿意投降顺朝,有的不忘大明,所以我家伯爷对此事一时不能决定。幸有二位大人奉李王钦差,今⽇携重金光降山海,一则犒军,二则劝降,使那些有意投降的文武要员,心情为之振奋。刚才我同平西伯商定,趁你们二位带来的这一阵东风…”

  唐通笑道:“子⽟,我们是从西边来的。”

  “定西伯,那还是劝降的东风呀。趁你们带来的这一阵东风,明⽇的会议就好开了。”

  唐通说:“子⽟副总兵,我的老弟,请恕我是个武人,一向说话好比竹筒倒⾖子,直来直去。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明⽇你们开文武要员会议,投降大顺的决定权在平西伯手里,不在别人!”

  吴二桂说:“唐大人说的是,明⽇我当然要拿出我自己的主张。”

  杨-又接着说:“明⽇不但要同关宁大军的文武要员密商,还要同本地的重要士绅密商。”

  唐通说:“啊呀?还要同地方士绅密商?!”

  “是的,不能瞒过地方士绅。”

  “兵权在平西伯手里,与地方士绅何⼲?”

  “不,唐大人。我家平西伯奉旨护送宁远十几万百姓进关,⼊关后分住在附近几县。大顺兵占据‮京北‬之后,近畿各州县并未归顺,关內地方并未背叛明朝。倘若我关宁将士不与地方士绅商量,一旦宣布投降,散居附近各处的⼊关百姓与将士家属岂不立刻遭殃?所以同居住在山海卫城中的地方士绅商议,必不可少。你说是么?”

  唐通说道:“子⽟,你想得很周到,但怕夜长梦多,误了大事。”

  张若麒说:“唐大人,我们只好停留两三天了。”

  杨-说:“张大人说的是,如此大事,不可之过急。好比蒸馍,气不圆,镆不嘛。”

  唐通苦笑点头,同意在山海卫停留两三⽇,然后回京复命。况目他已经得了吴三桂赠送的丰厚程仪,更多的话不好说了。但又心思一转,他已经以大明朝敕封定西伯的⾝份出居庸关三十里降李自成,这件事好比做投机生意,一时匆忙,下的本钱太大;倘若再因为来山海卫劝降不成连老本也赔进去,两千两银子的程仪又算得什么!他重新望着吴三桂说道:

  “平西伯,你我是松山‮场战‬上的患难之,又是崇祯皇帝同时敕封的伯爵,这情谊非同寻常。奉新主儿李王钦差,我与张大人前来劝降,还带着令尊老将军的一封家书,我原想着我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推心置腹,好好商量,走出活棋。我们不说在李王驾前建功立业,至少应该不受罪责,在新朝中平安保有禄位。可是对我们奉钦命前来劝降的这件大事,你平西伯连一句转圜的话也不肯说,叫我们一头碰在南墙上,如何向李王回话?”

  唐通的话含着朋友感情,不谈官面文章,使吴三桂不免有点为难。他心中矛盾,面露苦笑,看看杨-和另外两位陪客饮酒的亲信文武,然后又望望张若麒。他的这种为难的神态,被张若麒看得清楚。张若麒在心中很赞赏唐通的这番言辞。他知道唐通的肚子里还蔵有一把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肯使用。他向唐通使个眼⾊,鼓励他把话说完,而他的眼⾊只有唐通一个人心领神会,竟然瞒住了吴三桂和杨-等人。

  唐通话头一转,说道:“平西伯,我的患难朋友,我的仁兄大人,有一件事情你是大大地失策了!”

  张若麒明⽩唐通的话何所指,在心中点头说:“好,好,这句话‮逗挑‬得好!武人不耝,耝中有细!从今晚起,我要对唐将军刮目相看!”

  唐通接着对吴三桂说:“我已经说过,我是竹筒倒⾖子,肚里蔵不住话,对好朋友更是如此。”

  吴三桂问道:“不知唐大人所言何事?”

  唐通说道:“去年的大局已经不好,明朝败亡之象已经明显,好比小秃头上爬虱子,谁都能看得清楚。可是就在这时,你奉密诏进京述职。临离京时你将陈夫人带回宁远,却将令尊老将军与令堂留在京城,岂不是大大失策?如今老将军落在李王手中,成为人质。万一不幸被杀,岂不是终⾝伤痛?世人将怎样说你?后人将怎样说你?岂不骂你是爱美人不爱⽗⺟?仁兄,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太失策了!”

  吴三桂神⾊愁苦,叹一口气,小声问道:“家严与家⺟留在‮京北‬的內情你不知道?”

  唐通实际早已听说,装作不知,故意挑拨说道:“我不在‮京北‬做官,所以內情一概不知。如今有些人不知你⽗⺟住在‮京北‬,误认为你在‮京北‬没有骨⾁之亲,没有连心的人,才决计抗拒向李王投降,博取明朝的忠臣虚名。你在‮京北‬府上的⽗⺟双亲,结发贤,全家三十余口,随时都会被‮杀屠‬,他们每⽇向东流泪,焚香祷告,只等你说一句投降之话。令尊老将军为着全家的老幼命,才给你写那封十分恳切的劝降家书,你难道无动于心?”  wWw.iSjXS.CoM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姚雪垠创作的小说《李自成》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李自成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李自成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