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新宋阅读体验 |
|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14253 |
上一章 )全之五(才能无古自下天 章四十二第 下一章 ( → ) | |
四月二十六⽇。 大名府、馆陶县。 “一这馆陶县亦已经不是汉明帝馆陶公主的那个馆陶县,五代时把县治移到 今⽇这地方,故城现在叫南馆陶镇一”前来接唐康一行的馆陶县令叫邓方进 是个健谈有趣之人。自从见着唐康等人之后,他的嘴巴便没怎么停过,但此人倒也 广博,凡是馆陶诸地之历史渊源,他都如数家珍“永济渠就在县城西边二里,汉 代叫屯氏河。东边原本有⻩河北流,不过熙宁初年,⻩河改道,反倒往永济渠西边 北流了。这大河,既能作恶,也有不少好处。下官在此为令数年,年年都怕⻩河涨 ⽔、改道,馆陶就万劫不复。可它要没事呢,有了⻩河北流与永济渠,馆陶也是通 蔺要地,商贾辐集,还有农耕之利。别看馆陶县小,便是这十余年来与北虏通商 馆陶也获益不少,本县家财数万贯者,少说也有百来家。可惜好端端的,又要打仗 了。幸亏朝廷修大名府防线,馆陶虽说在最北诸镇之一,可好歹也有坚城利炮。比 起北边的临清县,唉一” 唐康、陈元凤、游师雄三人一面听他说着这些七八糟的事情,一面留心观察 着所看到的一切。馆陶县內,此时到处都是疲惫之极的逃难百姓,人数之多,远远 不止此前在大名府所说的每⽇数百,唐康在心里耝略估算了一下,滞留在馆陶的逃 难百姓,少说也已经上万。许多人⾐衫槛褛,看起来饥肠辘辘,便倒卧在街边,看 起来是已无力再南下。 唐康心里很清楚,诏令颁布下来,未必便能得到执行。虽然大名府陆师阂说得 漂亮,可北面诸州的员官,未必便有那么好心肠去贩济这些百姓—他们自己都 成一团呢。走又不敢,留又害怕,有几个员官心里坏能挂着这些百姓?这些百姓要 逃难,一直到馆陶为止,吃的都只能靠自己为主。而沿途更保不定还有趁火打劫的 歹人。 这馆陶县內,倒是搭起了好几个粥场,城內空旷处,几处寺庙,都搭起了棚子 收容逃难百姓—但那是杯⽔车薪。按说有永济渠在,粮食是能供应得上的,劳力 更是到处都是一但显然,这邓方进也有自己的算盘要打,大战将至,军粮供应是 头位的,只要他保证军粮无虞,战后自然有他的功劳,若出了差池,他休说前程 搞不好连小命也没了。无论朝廷再如何三令五申,让他先开府库,后有粮草接济上 来,但到了邓方进这里,他是绝不肯冒险的。万一这中间出了半点差错,他这个小 小的知县,就是替死鬼,他还能找运粮草前来的转运司这些衙门分辨? 颁一道诏书容易,果真南撒八州军民,实在不是容易之事。毕竟这大小员官 都是自私自利顾着自己小算盘的居多,人人都有自己的算计,越到这种危急存亡之 时,越是如此。 但唐康只是留神观察着,并不揭破了这邓方进—这是无济于事的。 但是,意外的,唐康突然在马车上发现一个人。 “停卫”他大声喊道,让陈元凤诸人都吃了一惊,马车吱的一声停了下来,邓 方进也连忙勒住自己坐骑的组绳,探过头来问道:“唐大人这是?” 唐康却不理他,跳下车来,朝着路边一座宅子走去。陈元凤与游师雄对视了一 眼,也只得下了车来跟上,邓方进一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只得下了马 小跑着跟上唐康。 众人到了那宅子跟前,却见这座宅子內外,竟然也在大设粥场,许多的难民纷 纷涌来,几十个河北大汉,手持长在维持着秩序,一面还不停的⾼声喊叫:“凡 自愿去大雍国的,到那边画了押,签了文书,俺家大人保你们一路好吃好喝直到雍 国,再不用饿肚子。俺雍国计口分田,每口一百亩永业田,十五税一,不用两 税,不用杂赋,保你们从此过好⽇子。若是不愿去的,亦请自便,不要往这边 来一”还有一个穿着黑⾊锦袍的中年男子,坐在门口,搭了张桌子,在给排着长 队的百姓签字画押。 邓方进才恍然大悟,连忙笑道:“唐大人,这是雍王的使节一” “我认得。”唐康打断邓方进,默默的看着眼前的场景—这个黑袍男子,他 当然是认得的,雍国常驻注京使节翟原,曾经是⽩⽔潭学院的闻人,却不愿科举 不仕宋朝,反而做了雍国的太傅。雍王为了尽可能的得到大宋的支持,不仅在注 京、杭州皆常驻使节,而且还送了一个小儿子回注京,担任名义的驻宋正使,由副 使翟原辅佐。事实证明这一手是行之有效的,这个小王子的存在,的确影响到了太 皇太后,对雍国多有关照。 而雍王也自从封建之后,的确也展示了他过人的一面,他不仅做到了知人善 用,而且还肯赋予臣子们极大的权力。比如他在宋朝的使节们,便都有专断之权。 他们可以不必请示雍王,而及时做出一切他们认为的有利于雍国之决定。 这样的权力的确也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翟原竟然比唐康先到了馆陶。 买一个奴脾要几百贯,从河北募集这样整整一家五口前往雍国,也许都不过几 十贯而已。对于南海诸侯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而朝廷为了减轻自己的 庒力,必然相会靛励他们招募逃难百姓。只是未必每个诸侯国都能把握住而已。 唐康就很疑惑,雍国哪来这么多钱?这不是生口贸易,可以以货换人,翟原必 须手里就有充⾜的绍钱,保证能养活他募集到百姓,至少能顺利走到杭州。这不是 一笔小钱,雍国诸事草创,国库不会太宽裕,更不可能有多少钱放在翟原手里。 他正想着这些,翟原已经发现了唐康,连忙盼咐了⾝边的从人接过他的工作 朝唐康走了过来。一面抱拳笑道:“唐康时如何也来馆陶了?” 二人早已是十分稳的,唐康也抱了抱拳,笑道:“许你翟十八来得,我却来 不得?” 二人相视大笑,唐康又替他引见了陈元凤诸人,一面笑道:“你脚倒是长。” “不长不成。”翟原也笑道:“朝廷救榜一颁布,我便连忙请了太皇太后的恩 旨,赶紧到了大名。谁曾想到大名也没用,又巴巴跑到了这里。我家三王子给朝廷 上了表,家国有难,诸侯自当同仇敌汽,雍国虽然草创之初,将寡兵少,亦请发兵 一千,与契丹决一死战。大宋是⽗⺟之邦,我们效忠皇上,自是义不容辞的。但太 皇太后、皇上与两府顾念敝国立国未稳,不许发兵。那我们几个同僚计议了一下 大战将起,必有百姓受苦,朝廷虽然德被天下、恩及万民,必会尽力贩济,但这方 面我们亦可尽微薄之力,替朝廷稍分其忧。当然,诸侯们自己也有好处一” 他倒是说得冠冕堂皇,但这并非正式场所,因此陈元凤等人听得无不皱眉。但 唐康素知雍国自封建以来,做任何事情,都是既要得实利,又要外表漂亮好看。对 大宋的忠心表得最响的,向来都是雍国:而与辽国打得最火热的,也是雍国。因此 倒也是习以为常,只是笑道:“难不成还有别的诸侯国也来了?” “那是自然。”翟原笑道:“我是四⽇前到的。曹国的李五是三天前到的,邺 国与歧国朝中有人,人是昨⽇才到,可是募人却是六天前便开始了一”他一面说 一面朝着邓方进笑了笑。 邓方进也笑道:“诸位大人都不是外人,这是上头的关照。清河郡主托人叮嘱 了,这也是举手之劳。” 翟原又笑道:“昨⽇连周国也来了人,我听说其它的诸侯国准备几国联手来招 募百姓。” “连周国公也发财了?”唐康不由吃了一小惊。他知道周国是最为拮据的,虽 然潘照临因为与柴远好,对周国也有照顾,但这大募灾民,毕竟是要钱的。 “发什么财?都是举债度⽇。”翟原对唐康倒也没什么隐瞒,笑道:“反正谁 也没有邺国与歧国好命,钱产总社要卖清河郡主的面子,就是平常借贷的息钱,不 用任何担保,先期就借了八十万绍。我在注京跑了两⽇两夜,腿都跑断了。找那些 钱庄、巨贾,自作主张,借了一笔债,两分息,一年后还—我家大王知道了,肯 定要将我丢讲海里喂了鱼—但也总算借到了这笔钱。曹国不知道是如何弄到钱 的,李五讳莫如深的样子。周国发行了一笔盐债,自然不是用盐税担保,我听说是 分一年、三年、五年还债的,也是找了些巨贾来买,息钱也低不了,可好歹比我 強,不用全部一年后还清一” “比你翟十八強?”唐康嘿嘿冷笑了几声“你肯掏二分息,借的钱只怕比周 国多十倍也不止。” “哪里哪里,还要康时与陈大人、游大人、任大人多关照则个。”翟原嘻嘻笑 道“这桩差事办妥当了,⽇后定当报答。” “那自不必。”唐康知道翟原的“报答”二字,绝不是说说而已,保不定过了 几⽇,便有雍国来的什么奇珍宝货到了自己的府上—这邓方进看起来与翟原也很 悉,唐康不问可知,不晓得他受了翟原多少好处。因又说道:“这是公私两便之 事。你办得好了,亦是帮我们大忙。于大宋也是有好处的。” 果然,便听邓方进在旁笑道:“正是,正是。诸侯国与大宋本是一体,此次为 国分忧,也解了我们不少难题。” 听得陈元凤在旁边直冷笑。但邓方进俪招做没听见,只是笑嘻嘻的。几人又寒 喧了一阵,唐康便以公务在⾝,辞了翟原。众人转回马车,唐康便皱眉不语,一直 到了馆陶县衙,邓方进着三人进⼊公厅,落座上茶,唐康都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陈元凤留心观察唐康的神情,却也不去问他。他本相是栖聪明的人,自然大略 能猜到唐康在想什么。其实他的处境乍与唐康也差不多。 自从吕惠卿倒台后,陈元凤因为有陕西与范纯仁共事的关系,又搭上了范纯仁 这线。他虽然有自己的政见与坚持,但是他不见容于新,又被旧排斥,他自 己又不屑于投奔石越,因此范纯仁的赏识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南撒八州军倪之诏,陈元凤本人是十分的不以为然的。但是他无法公开反 对,一是无用,二是这会重重的得罪范纯仁。而眼前对陈元凤来说,却正是一个千 载难逢的机会。庒制他的司马光已经死了,范纯仁正式成为石越最重要的盟友,这 次契丹大举犯境,陈元凤相信,范纯仁是绝对不会忘记自己的,他会给自己安排一 个重要的职务—这是他积累功绩,为将来进⼊中枢打下基础的最好机会。 在这样敏感的时刻,他既不能让大名府出现任何的岔子,也不能公然违背范纯 仁的政策。 唐康的心理,陈元凤相信与他差不多。 一方面,他一定要执行石越的政策,但另一方面,唐康以监军之⾝份来到大名 府,将来在宣抚使司必有重要的职位,这对唐康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要奠定 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在这场对契丹的战争中发挥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作用。然而 这南撒八州百姓之政策,会让他缚手缚脚,甚至于造成极大的⿇烦。 这是费力不讨好之事。 天下没有谁能将这桩差事办得妥妥当当,人人没有怨言。遇上这么大的事情 总是会出差错,一定会有意外,而且谁也料不到会有多大的⿇烦在前面等着自己。 唐康⾝为北道都总管司监军,一到大名,诸事不理,首先关心的便这是逃难百 姓之事,便已经透露出,此事究竟有多敏感,多重要,多棘手。 南海诸侯招募的那些百姓,对于整个河北的逃难百姓安置来说,只是很小的一 部分。绝大部分的百姓即使是被迫逃难,也是不愿意远渡重洋的,而南海诸侯们财 力也有限,他们若能募集过十万百姓,便已经是宏业—虽然单单是送这些百姓去 南海,就会令注京至杭州一路州县上,商税大增。而将这些人口送至南海,更不知 道能让多少海商发一笔横财。但是,诸侯们为了减少开支,必然要尽快将这些百姓 送往杭州,这许多的百姓集南中下,对于沿途州县的粮食供应、治安,都会造成难 以想象的庒力。这个规模几乎相当于第二次封建,但头一次封建可是用好几年才完 成的。 朝廷放任南海诸侯们招募这些逃难百姓,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办得好了,对 减轻难民庒力多少也些帮助,另一方面对注京至杭州、广州沿途州县,以及诸海 港,都能带来无数的机会。但万一出了意外,瘟疫、流⾎冲突、盗贼、流寇一后 果不堪设想。 但这些自然不是唐康与陈元凤们要心的,他们顶多上封札子提醒一下朝廷 就能撇得⼲⼲净净。陈元凤相信,唐康之所以皱眉,只是清楚的意识到南海诸侯们 帮不了他什么大忙。 他必须另寻出路。 但不管怎么样,陈元凤相信在这件事上,他要尽力与唐康协调一致。他要把握 住自己的机会,与唐康建立良好的公私关系是十分有益的。陈元凤已经关汁唐康很 久,他知省唐康的政见,其实是偏向新的。他们能找到许多的共同点,影响他们 成为政治盟友的只是他与石越的关系—而这一点其实没那么重要,陈元凤与许多 石私良好,毕竟他与唐棣、李敦敏等人是布⾐之。况且如今正是难得的机 会,共同关心的东西,会让他与唐康更接近。 这也是陈元凤愿意屈尊主动陪唐康来馆陶的原因。 毕竟在范纯仁记起他之前,他还只是一个不上不下的河北路学政使。 公厅內的气氛显得有些尴尬。唐康皱眉不说话,陈元凤低头喝自己的茶,游师 雄相是默不作声。他莫名其妙妙唐康点了差,但旁人并不知道,他在大名府,其实 是暗中受排挤的—孙路的确是颇有⼲才的能臣,但他又是颇有些妒贤嫉能的,他 表面上与游师雄关系不错,实则对游师雄十分的忌惮,只是游师雄为了能和衷共 济,凡事都十分的忍让,才维持了大名府的局面。因此,对游师雄来说,虽然他心 里有许多的想法,但若非顾虑周详,他是绝对不会轻易出口的。若说出来也改变不 了什么,大名府如此重要,游师雄不想因为逞口⾆之快,致使他与孙路失和,而误 了国事。 而邓方进却是一时些摸不着头脑,突然便不敢轻易说话了。 过了好一会,唐康好象终于觉察到了气氛不对,抬头望了望陈元凤,又看了看 游师雄,最后目光落到邓方进⾝上,说道:“邓大人,馆陶必须做好接收更多逃难 百姓之准备。” 邓方进吓了一跳,正待诉苦,却听唐康又说道:“粮食你不用担心,我会请陆 潜节给你运过来。”他顿时一颗心落到肚子里,笑道:“唐大人放心,只要有粮 食,下官保证,馆陶不会有百姓饿死。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一” 唐康看了他一眼,诧道:“邓大人有何事不明?” 邓方进笑遴:“下官只是不明⽩,为何朝廷不用本朝旧法?这时节,如河间府 那般,募集勇壮百姓为厢军、巡检,一可被兵力不⾜,二则亦是贩济灾民之法,三 则可防百姓异变一” “民不教而使之战,是弃之也。”唐康回道:“河间府是权变之法。大名府有 重兵驻扎,非兵不多,乃兵不精,要那许多厢军、;a检做甚?但⽇后大军进发、粮 草转运,只要能从这些逃难百姓中征募民夫,必然尽量从中征募。” “原来如此。”邓方进点点头,却忍不住说道:“不过下官始终以为,南撒八 州百姓,粮食始终是个大难题。两百万百姓,谁也不知这仗会打多久,哪怕只呆一 年,那需要多少粮食养活?往少里算,也要四百万石吧?这不算转运的消耗。朝廷 仓察再丰实,也要吃光了。” “此事邓大人尽管放心。”唐康颇嫌他多嘴,但他此时已不似昔⽇,虽然骨子 里仍旧的心⾼气傲,可一则年纪渐长,二则⾝份渐⾼,他是以⽇后要进两府宰天下 而自许的,此次来河北,抱的是建功立勋的心思,学的是宰相风范,因此,仍強忍 不耐,耐心回道:“绍圣以来,朝廷实是攒下不少家底。便是京师的存粮,养活这 些百姓一年两载,亦是绰绰有余。况且两府计议过,既便朝廷颁了救榜,这八州百 姓也就最多有一半会挑离家乡,比起契丹真的攻⼊这八州后百姓再行逃难,是要稍 微多一点,但也多不了太多。所不同的,只是以往这些百姓得自寻活路,要不然便 得饿死。而今⽇朝廷决心养活这些百姓。” 但他这段话,却让陈元凤与游师雄皆感到意外。游师雄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唐大人是说,朝廷做好了八州百姓不会尽数撒离之准备?” “那是自然,朝廷救榜只是说百姓若愿撒离听其自愿,并令有司沿途提供食 物。但必定有许多百姓是不肯轻弃祖业家产的,但凡有产有业的,举家南撒者多不 过十之一二,举家留守者能占到三四成,最多者则是一家一户中,有人南撒、有人 留守。此是天下之人情,朝廷岂能虑不及此?此外,八州之中,赵州、冀州、刑州 三州百姓要尽快南撒,而恩、德、博、棣、滨这五州百姓,则不必急于南撒,只令 百姓做好南撒准备,朝廷已分别遣使前往此五州,宣谕百姓,决定南撒之时机。如 滨州、棣州,虽然无兵备,但地处⻩河东流以南,实不必草木皆兵。” 对于游师雄,唐康更有结笼络之心,回答起来,更是不厌其烦。 “这救榜只是向天下百姓展示朝廷保护他们之决心。两府估算一百万逃难百 姓,实已包括了沿边诸州。以我之见,实际人数会更少。”唐康说到这里,顿了 顿,又说道:“但此事与大名府无关,恩、德诸州百姓,本也不会往大名府南撒 而赵、冀、刑三州百姓若要南撒,大名府必是他们的首选。沿边诸州百姓逃难,大 名府亦是他们的首选。百姓经此避难,大军在此集结,因此,真正的考验会在大名 府。我等若将这差事办妥当了,便能青史留名,国史馆列传,那是想跑也跑不了。 若是办砸了,便是国之罪人,也能⼊国史,只不过,国史上只怕要给我等新增一个 《庸臣传》…,, “我等要做好半年之內,至少六七十万百姓通过大名府之准备。朝廷已经出派 十几个使者,任南撒百姓安置使,在五丈河到梁山泊以北州县,准备好帐蓬、房 舍,安置这些百姓。朝廷已经开始向这些安置点运送粮食。大名府之责任,是引导 这些百姓顺利通过,不要有人在大名府挨饿,也不要有人在大名府滞留。朝廷将来 要征发民夫,让他们去那些安置点去征发。诸侯国要招募百姓,让他们去那些安置 点招募卫”唐康的语气渐渐变得严厉“在馆陶看见诸侯国的使节,国史为我等开 《庸臣传》之⽇亦不远了卫” 邓方进本来还在习惯的笑着,渐渐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自然听得出来 唐康的这些话,是在敲打他的。 果然,便听唐康又说道:“邓大人,你这馆陶的责任不轻啊。这差使办得好 了,你便是救了无数百姓的命,这份德,自然能泽及后人。便是你邓大人,这 么许多百姓都得衔环结草的感谢你,这功绩放在这里,朝廷谁都能看得见。可若是 办得不好,关系的全都是一条条人命,如今非比平时,危急存亡之时,朝廷于河北 员官,用的可都是军法一你我相识一场,到时莫要怪我不曾提醒大人。” 邓方进连忙站起⾝来,欠⾝回道:“多谢大人提点,下官一定改过,今⽇之 后,保证我馆陶境內,不会有一个百姓忍饥挨饿。” “明府有此决心,那馆陶我等便放得下心了。”陈元凤笑着接过话来,替邓方 进缓颊“邓大人你只管好好做,唐大人是出了名的重赏重罚,你若做得好,唐大 人是绝不会计较你今⽇之失的,只要你有功绩,不出两年,保你脫去绿袍换组夙 但你若再敢出甚差池,那也莫怪军法无情。” “是,是,下官一定尽心竭力一” 陈元凤却不再理会邓方进,他心里其实颇有些意外,唐康在河北外号“二阎 罗”这名号不是⽩叫的。若是他以往的作风,对着邓方进,不知道什么样尖酸刻 薄的话都说出来了。不料他此番回河北,锐气犹在,可是那衙內嘴脸竟是收敛了许 多。对邓方进虽有训斥、威胁,但至少话中还给他留下了一点下台的台阶。 他又转头对唐康笑道:“康时,幸好你刚刚透露朝廷的部署,亦让我放下心 来。要不然一这南撒八州二百万百姓,我心里还真的是惴惴不安。看来,是我多 虑了。不过,我倒还有点想法,想与康时、景叔参详参详。” 他说得客气,唐康与游师雄连忙谦道:“不敢。” 陈元凤看了看二人,盼咐邓方进取了一幅河北地图来,摊在一张案子上,又请 了唐康与游师雄近前,指着地图,说道:“绪明动、景叔请看—此处是⻩河东流 方才康时所说暂不后撒五州中,这博州、棣州、滨州,还有德州大部,皆在⻩河东 流以南。契丹兵锋,要跨过⻩河北流进⼊沧州容易,但如今正是四月,大河⽔⾼ 要跨过⻩河东流,深⼊京东,却没那么容易。依我之见,朝廷之部署是有道理的 首先当然是要保证这几州百姓的全安,要令南面州县做好接受南撒百姓之准备,不 能令他们变成流民,否则危害更大。但亦不必急于南撒,令百姓先有所准备,若有 必要,再有条不紊的撒退,也为时不晚。” “不过一依我之见,这四州百姓,亦不必只⼲等着辽军前来就南撒,此是将 主动之权,全付之辽人之手。四州虽无兵备,然河北百姓,素习武艺,若驱之使 战,民有怨言,但若令其保卫自己的家园,百姓岂有不愿意之理?朝廷当再下救 令,令此四州百姓团结,绍成忠义巡社,由各州县守令统领,朝廷颁给弓弩,令其 守护大河南岸。再令京东之飞武二军迅速集结北上,前往德、棣、滨三州,守护⻩ 河东流—这岂不強过被动分兵各州来守护京东路?” “此策甚善。”唐康点了点头“只是朝廷亦曾考虑过,飞武二军四散于京 东,集结不易,只恐难以在契丹渡河之前抵达东流设防。而枢府亦以为,契丹自沧 州深⼊,最多至于滨、棣,绝不敢深⼊京东。否则离大河太远,契丹岂能不惧我军 断其后路?” “飞武二军集结太慢,为何不从大名府防线菗调一军前往?”游师雄突然说 道。 他这个建议将唐康与陈元凤都吓了一跳“大名府防线乃是朝廷防御之重点 必然也是辽军主力进攻之重点,如何可以轻易调兵他往,削弱兵力?” 游师雄看了看大不为然的二人,这本是他思虑已久之事,此前从未对人轻言 此时话已出口,亦无法收回,只得继续说道:“下官以为,契丹未必敢于进攻我大 名府防线。” 他这话是更加惊世骇俗了,唐康愣了一下,问道:“那他们南下做什么?” “此非下官所知。”游师雄回道:“只是用兵之道,虚虚实实,然避实击虚 却是不易之理。契丹领兵诸将,皆是善战知兵之人,岂能不明此理?他们明知我大 名府有坚城利炮重兵防守,如何会刻舟守剑,仍然不顾一切的进犯大名?” “这却未必,契丹敢于南犯,显是轻视我河朔噤军,我等以为大名府是重兵防 守,于契丹看来,也许却是不堪一击呢?况且,契丹若不敢犯我大名,他们南犯做 甚?无论契丹人想达什么何种目的,若不能重挫吾军,那是绝不可能办到的。” “但若下官是耶律信,便会想方设法,调虎离山。契丹之长,在于行动迅捷 进退如风。以往契丹与我大宋锋,皆是如此,善用其长,一是使我军惧战畏战 退守于一座座城池中,其往来河北,如⼊无人之境:二是设法调动我军,将我军 出坚城,再拉开我军前后军之距离,并利用吾军惧战之心理,令后军不敢支援前 军,再以重兵进行围歼。強攻坚城之战例,虽然并非没有,但并不甚多。契丹如今 虽有火炮,但下官以为,这用兵之传统,亦是极难改变的。且其最大之优势,仍在 于其精锐之马军。” “景叔所言虽然有理。然纵是契丹抱着这个心思,辽军若不来大名府,我大名 府之守军,又如何可能轻离巢⽳?” “事有不得不然者。虽说我大宋列阵如此,但总有意外。譬如若朝廷采纳了下 官之意见,便将有一军之兵力,西出大河东流。” “依景叔如所言,如此自大名府调军东出,岂非正中辽人下怀?” “那却未必。”游师雄见唐康一脸的不解,忙解释道:“用兵之道,并非简单 是敌人不愿意你做什么,你就偏要做什么:敌人想要你做什么,你就一定不做什 么。时机之选择,至关重要。若我大名府之守军,在辽军想调动我们之时再动,那 便会落⼊辽人算中。但若我们抢先一步,却可能正好打辽人之部署。” 他见唐康与陈元凤都不太明⽩,又解释道:“辽人兵锋尚未过河间、真定,此 时他们希望的,自然是我大名府守军固守不出,任其肆。待其部署妥当,再引吾 军离开大名。我军若依着他们的部署走,便将陷⼊被动。但若此时,当辽人以为我 守军不会离开大名时,突然出动,便将打辽人的部署,他们若在⻩河东流发现大 名府之守军,一则其东路之作战目标只能临时改变,二则他们就会重新考虑是否进 攻大名,以及进攻大名之时机。无论他们如何改变部署,只要战争不是按他们一开 始之计划进行,其犯错之可能就会增加,于我军便会变得有利。譬如他们也许会误 判我大名有机可藉.在未准备好前,仓促深⼊,直取大名,那样一来,我们甚至将 有机会将辽军聚歼于大名府防线之前。虽然这样的可能不大,但其他各种各样的失 误,总是不可避免。” 他说完,又补充道:“况且,下官以为,这于我大宋是利大于弊的。相比令 棣、滨诸州百姓南撒,自大名府调动一军前往东防⻩河,可以为朝廷节省一大笔开 支,令百姓少受许多无妄之灾。” “但这始终是大名府防线四分之一的兵力,会令原本稳固的大名府防线,出现 许多的空当。由京师调兵前往大河东流,时间上会来不及:若由大名府调兵往大河 东流,再由京师调兵填补大名府防线之空当,亦会导致很多问题,两军不可能正常 接,只能大名府之守军先走,京师噤军后来,大名府防线如此复杂,一只新来的 噤军,没有两三个月时间,连地形也悉不了,如此一来,极可能会导致整个防线 的大混二,, “打仗总是要冒险的。”游师雄不以为然的说道:“即使大名府防线守军少了 一半,若能引得辽人冒然进攻大名府防线,依下官看,那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 事。” “景叔所说的,我明⽩。”唐康苦笑道:“但是两军战,不仅仅是将领们的 事。” “恕下官愚钝。”游师雄一时却不明⽩了。 “打仗的,不仅仅是前线的将士们,还是朝堂,还有京师。”唐康道:“故司 马公与石垂相为何要苦心经营这大名府防线?” 游师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陈元凤替他回答了:“因为这大名府防线,能给大 宋朝廷、注京百姓,乃至于天下的百姓一个信心。大名府防线全安,注京便全安。夕 注京全安,皇上与文武百官、注京百姓就全安,只有他们全安,他们才会有信心打 仗,无论与辽人打多久都可以。就算万一打输了,还可以再打。纵是屡战屡败,犹 能屡败屡战。最终总有打赢的一天。若是大名府防线不全安了,太皇太后与皇上的 全安就受到了威胁,注京文武百官、百姓之全安也受到了威胁,无论两府相公如何 坚持主战,朝堂之中,必然会出现议和之声音,便以当年寇相公之英果,亦免不了 要签一个擅渊之盟。这便如西夏,仁宗时败了,议和了,先帝时仍能将其打败。便 算先帝时未能降服西夏,大宋仍然会再打,一直会打到将西夏灭亡之⽇:可是面对 契丹,自从真宗以后,哪怕燕云未复,也再也不去打了。这其中原因,绝非是因为 辽国強而西夏弱。” 唐康也是无奈的笑道:“景叔之策虽善,但冒的险太大。万一辽人抓住此机 会,突破大名府防线,或者令大名府驻军大败,不仅仅是现今朝廷上主战的相公们 都可能罢相,而且,从此以后,我大宋便再也翻不过⾝来。大名府防线,一定要固 若金汤。要让注京的百官、军民有与辽人作战的信心,你便得保证他们绝对安 全。” 游师雄此时总算明⽩过来。当然,他心里也很清楚,所谓“注京百姓”云云 只是一个借口。朝廷必然会有主战者与主和者,而谁取得优势之关键,在于皇室是 否全安。若每一场战争都与家国之存亡息息相关,自然这样的战争无人敢打。而对 于大宋来说,家国之存亡与注京之安危是绝对同义词。太皇太后与皇帝,无论他们 口里说什么,果真辽军威胁到了注京,那便都是不可信的。 自古以来,死国的君王有几个? 司马光的确是洞悉帝王心思的人,难怪他肯花这么大力气,来修这么一个大名 府防线。 游师雄至此才明⽩,大名府防线,不仅仅是一道军事上的防线,而司马光与石 越给大宋朝的君主们,修筑的一道心防。 却听唐康又说道:“但陈公之策仍然可取,景叔若无异议,我等不妨联名上 奏,请朝廷在诸棣、滨诸州置团练巡社,一面可令飞武二军集结前往防守,一面急 令登州之海船⽔军前往⻩河东流协防一” “甚妙卫”陈元凤不由得击掌赞道。 连游师雄也大觉意外—这其实是正常的,唐康毕竟做过沿海置制司知事,而 对于陈元凤与游师雄来说,要他们时时想起大宋还有海船⽔军这只军队,却是不太 可能的。即使是枢密院的员官,也未必会将虎翼军视为一只可以依赖的军事力量一 一无论是在密院、兵部,还没有任何海船⽔军出⾝的员官存在。 其实这也是无法苛责。不论海船⽔军在海外如何战绩彪柄,但是那些敌人,在 两府眼中,也就是大宋军队用沿边弓箭手亦能战而胜之的对手。即使是唐康,也就 是认为海船⽔军守守⻩河或者还可以。 但这的确也是一个办法。 等到分散在广阔的京东路的飞武二军集结完毕,真不知会是何年何月。但令登 州海船⽔军与诸州忠义巡社互相呼应,即使飞武二军不去,辽军也不会有太多的办 法。辽国的⽔军规模有限,而且也不可能出现在⻩河东流的场战上。 WwW.isJ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阿越创作的小说《新宋》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新宋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