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新宋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12403 
上一章   ‮章四第‬    下一章 ( → )
    不要说和开封府那样的巨城相比,既便是比起城方三十六里,城墙⾼三丈,厚一丈五尺的燕京来,中京大定府,都称得上是城垣卑小。当时辽国人口,约有四百万,户数在百万左右,丁数约二百万左右,是‮国中‬东北地区历史上极盛之大国。但是因为辽道宗以及之前的几任皇帝大抵昏,因此民间隐户、逃户甚多,真正登⼊户薄的人口,不过十之六七而已。

  司马梦求在朱夏门前勒马观望这座辽国的行政首都,以常理而论,南京道是辽国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其次便是渤海国故地。朱夏门是大定府南门,从南京道往来的商贾人群,无不要从此经过,只需观看此门之繁华与否,便可知辽国之治盛衰。此时正是上午,司马梦求见来往行人,虽然也是络绎不绝,但是人数却并不太多,比起大宋,不要说东京之南熏门,便是比杭州也难望项背。“如此小的‮家国‬,却扼住大宋咽喉近百年,真是可叹!”司马梦求一念之及此,不由微微摇了‮头摇‬。

  这细微的动作,早已落⼊⾝后的萧佑丹眼中,他驱马过来,笑道:“马先生看中京而‮头摇‬,却不知何故?”

  司马梦求见萧佑丹如此观察⼊微,心中暗暗警惕“此君真人杰也。”口里却笑道:“实不相瞒,我看到中京之繁华,尚不及宋之中城,而辽国却能蔚然为上国,不免心生感慨。”

  萧佑丹与耶律寅吉相视一眼,哈哈笑道:“我大辽能有今⽇,除开先祖努力之外,也是天授,天神地祗佑护,方有今⽇之局面。”

  司马梦求曾经听说过,天神与地祗,是辽人所信之二神,天神为一骑⽩马的男子,地祗为一驾青牛小车的妇人。他甚少接触契丹的杰出人物,对他们的见解也颇为好奇,便笑道问道:“辽国能有今⽇,当是百战之功,为何说是天授?”

  萧佑丹笑道:“马先生是‮国中‬⾼士,当知本朝史事?”

  “不敢。”司马梦求谦道。

  萧佑丹微微笑道:“先生可知我契丹盛于何时?”

  司马梦求知道这是萧佑丹考较自己的学问,他既已决心把握这难得的机缘,伺机⼊太子府,了解辽国虚实,心中便不再有顾虑,反而存心想让萧佑丹对自己有一定的尊敬。当下微微笑道:“我听说契丹源出鲜卑,本是宇文别部的一支。又有说契丹是南匈奴贵族之后。至北魏年间,已是北方強国。但若论強盛,当始于五代。”

  萧佑丹点点头,笑道:“马先生说得不错,但是北魏之时,契丹实力不如人,常受欺凌,真正強大的机会,是唐太宗贞观二年,我契丹归附唐朝与突厥作战。其后虽然偶有边将侵侮,但终唐一世,我契丹都是因为得到了唐朝的支持,所以才能有机会击败強敌,蒸蒸⽇上。到五代‮国中‬大,契丹趁时而起,得燕云之地,方能成今⽇之大国。倘若‮国中‬得人,又岂有今⽇之契丹?所以说我大辽之兴,半是天授。”

  司马梦求见萧佑丹如此夸耀这个所谓的“天授”心中不由十分感叹,他也知道五代之时的种种故事,似辽国能够灭亡后晋,完全是因为后晋用人不当,否则辽太宗耶律德光难逃全军覆灭的命运。当下他假意笑道:“闻大人⾼论,胜读十年之书。在下本以为北朝之士,必轻南朝。”

  耶律寅吉摇了‮头摇‬,说道:“本朝太宗皇帝攻克开封后,本占据中原,但是最终不能立⾜,临出开封之前,太宗皇帝说:‘我不知‮国中‬之人难制如此!’自此之后,本朝再无问鼎中原之意,只求世世与南朝为兄弟之国。似本朝制度,也多半学自‮华中‬,于南朝之士,又岂敢轻焉?”

  “不错,当年太祖皇帝为八部所迫,赖以兴国者,汉人也;先朝韩德让等人,也是汉人,官至封王。我大辽以南面官治汉人事,以北面官制契丹事,于蕃汉一视同仁;且历代皇帝,都崇信儒教,未曾有不亲自拜祭孔子者;而朝中大臣贵戚,不通汉语,不习汉字者,百中无一,谁人又曾敢轻视‮国中‬之士?皇太子殿下,不仅弓马纯,而且诗画琴棋,也无一不通,如南朝石越、苏轼的文章,太子殿下曾亲览而赞叹也。以先生之⾼才,若能悉心佐辅太子殿下,必能大展中抱负。”萧佑丹这番话,虽然语多夸饰,无非是要进一步游说司马梦求为辽太子效力,但是其中所说,大体却也近于实情。契丹是半牧半耕之民族,汉化程度相当⾼。

  司马梦求正要答话,忽然见朱夏门城门大开,数百黑甲骑兵排着整齐的队伍,整肃而出,黑庒庒的旌旗蔽⽇,一时之间,整个城外便只听见整齐的马蹄之声。司马梦求见到这个阵仗,不由吃了一惊,正要转过头来询问萧佑丹,却见那些黑甲骑兵从怀中一齐取出号角,呜呜呜的吹了起来。他回头觑见耶律寅吉,脸上却是颇有惊喜之⾊。

  司马梦求见萧佑丹朝他微微呶嘴,心中一动,已知是怎么一回事了。连忙回转马头,肃然观望,便见两面绣有⽇月的大旗,拥着一个⾝着金铠的年青人,从城中飞驰而出。那些黑甲骑士都齐声呐喊道:“千岁、千岁、千千岁!”

  萧佑丹过到司马梦求⾝边,低声笑道:“马先生,这是太子殿下的亲兵。太子殿下出城,亲太子少傅耶律大人回京来了。”

  说罢,萧佑丹与耶律寅吉早已翻⾝下马,了上去。司马梦求却是依然在队伍中,并未跟上。韩先国趁着这时,催马过来,低声道:“马先生,若是有事,在下在大同酒楼等您。”说完,也不等司马梦求答应,便又连忙闪回后面的商队之中。

  司马梦求见辽太子与萧佑丹、耶律寅吉笑着说了几句什么,又见耶律寅吉朝太子拜倒,显是心情甚是动,辽国太子又亲自搀起,心知这是辽国太子御下之道,不由微微冷笑。只是细心打量辽国太子的亲兵卫队。

  不料耶律浚扶起耶律寅吉之后,竟然与萧佑丹、耶律寅吉一齐驱马,直奔他而来。司马梦求只在一怔之间,耶律浚等人已到眼前。他连忙翻⾝下马,拜道:“草民拜见太子千岁。”他游目四顾,便见齐来兵士,早已个个躬⾝,菗刀柱地。

  耶律浚笑着跳下马来,一把扶起,朗声道:“马先生是南朝⾼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司马梦求不料耶律浚如此随和,心中亦不由有几分感动,口中连连谦道:“山野草民,岂敢,岂敢。”

  耶律浚笑道:“此处非待贤之所,还请⼊城说话。”说罢左手一挥,队伍立即奏起鼓乐,嘉宾。耶律浚左手搀着耶律寅吉,右手搀着司马梦求,一齐上马,在众军士的拥簇之下,一道⼊城而去。

  进⼊东宮之后,司马梦求这才发现酒宴早已备好。耶律浚笑道:“少傅,马先生,在此先设家宴,替二位接风洗尘,简陋处勿怪为是。”说罢竟是要请耶律寅吉与司马梦求上坐。

  二人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坐那个位置,司马梦求见辽国太子如此礼贤下士,心中暗暗惊惕。他自是不知道耶律浚因为外公萧惠、舅舅萧慈氏奴尽皆早死,只余一个舅舅叫萧兀古匿,却是才智平庸之辈——舅家无人,而皇帝耶律洪基⽇渐一⽇的昏庸,不仅仅信任耶律伊逊、张孝杰这样的奷臣,前几⽇居然还传出用掷骰子的方法来任命朝廷‮员官‬这样荒唐的事情——这对于有意重振朝纲,大展作为的耶律浚来说,不能不产生莫大的危机感。更何况南朝石越如今已经开始被重用,更让耶律浚要迫不及待的聚集人材,以求在朝中与耶律伊逊、张孝杰抗衡。耶律寅吉素以忠直见称,得他支持,颇能笼络一些朝官;而耶律浚又在心中视石越为大敌,迫切想知道宋朝虚实,因此对二人,耶律浚竟是格外的礼遇。

  耶律寅吉对此却是心知肚明。他虽然感于太子的礼遇,但却也是知道分寸的人,终不敢去坐那个上首。最终一番辞让,还是太子坐了上首,耶律寅吉、司马梦求次之,萧佑丹在下首相陪。

  酒过三巡之后,耶律浚笑着对萧佑丹说道:“佑丹,⽗皇已经答应我的请求,你改任皇太子惕隐。”

  司马梦求知道所谓的“皇太子惕隐”是管理皇太子宮账之事的‮员官‬,相当于皇太子的大管家、侍卫总管,是皇太子的心腹之人。耶律浚得萧佑丹为谋主,司马梦求不由微微皱了皱眉,但忽的想起萧佑丹的厉害,立时警觉,连忙低头饮酒掩饰,一面偷眼觑视萧佑丹。

  好在萧佑丹却并没有注意他,他望了耶律浚一眼,心不在焉的说道:“多谢殿下。”

  耶律浚见他神情中似有忧⾊,不由一怔。正要相问,耶律寅吉轻轻咳了一声,说道:“殿下,您总领北、南枢密使事,有励精图治之意,臣早有听闻。本朝能得太子如此,是‮家国‬社稷之福。”

  耶律浚连忙谦笑道:“少傅谬赞了。”

  耶律寅吉却脸⾊沉重的摇‮头摇‬,继续说道:“殿下怀大志,上任几⽇,便任命了一批低层‮员官‬,将原来那些靠阿谀奉得官的腐虫罢免,又推荐素有忠直之名的马群太保萧乌克邻为契丹行宮都部署,使一些忠直之士能有机会为报效朝廷,大有澄清天下之志,臣等非常钦佩,百姓们都口称赞殿下英明果决。”

  耶律浚惑不解的望着耶律寅吉,他口中说的尽是赞美的话,但是脸⾊非常的严肃,似乎在说着什么严重的事情一样。

  耶律寅吉似乎没有看见耶律浚的眼神一般,只是回头望了望左右。一直沉默不语的萧佑丹使了个眼⾊,那些侍奉的宮婢们连忙一一退下。一个青⾐卫士走了过来,躬⾝行礼。耶律浚举起左手,沉声道:“撒拨,你带人四处巡视,任何人不许靠近。”

  “是。”撒拨简短的答了一声,转⾝离去。

  司马梦求知道这是要谈论机密之事,连忙站起⾝来,笑道:“殿下,草民亦有点乏了,先行告退。”

  耶律寅吉微微一笑,道:“马先生不必走,殿下托先生以腹心,先生国士,又岂得置⾝事外?”

  萧佑丹素知耶律寅吉是有分寸之人,既然他不介意留下这个马林⽔,就是说他要讲的话可以让他知道,当下朝耶律浚使了个眼⾊。耶律浚立时笑道:“马先生不可见外,快快请坐。呆会还盼不吝赐教。”

  司马梦求知道这不过是笼络之计,当下微微一笑,抱拳道:“不敢。”但是却也不再推辞,他也正想趁机多知道一些辽朝的虚实。

  耶律寅吉见司马梦求坐下了,这才接着说道:“当今朝中,耶律伊逊与张孝杰惑皇上,殿下如此行事,不是正犯二人之忌讳吗?殿下罢斥的人,正是二人的羽,如此之过急,是臣所不解者?”

  萧佑丹也苦笑着摇‮头摇‬,他本来已经劝喻耶律浚不要打草惊蛇,但是事有两难,若是不去罢斥奷小,那么一切雄心壮志,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皇太子和耶律伊逊、张孝杰的对立,几乎是无法回避的。他也知道以为皇太子的格,是绝对无法⾝居重位却隐忍不作为的。因此他一路上听说的种种作为,既让他⾼兴皇太子是个明君,却也让他无比的担心,害怕太子斗不过耶律伊逊与张孝杰。这时候耶律寅吉当面指出来,却正是说出了他的心事。

  果然,耶律浚只是微微一怔,便笑道:“少傅,所谓冰炭不同炉,我若想有所作为,便不有太束手束脚了。那些奷小,怕他们何来?何况⽗皇终究只有我一个儿子。”

  耶律寅吉这才知道耶律浚有恃无恐的原因,不由摇‮头摇‬,叹道:“不可恃,殿下,此事不可恃。皇上正富舂秋,未必会担心⽇后无子,何况,恕臣直言,皇上便是没有了儿子,也还有孙子!”

  耶律浚怔道:“孙子?”

  “正是,皇长孙已经出生。”

  “少傅是我说儿子延禧?”耶律浚问道。

  耶律寅吉点点头,道:“正是。”

  “这怎么可能?”耶律浚几乎不敢置信。

  “若是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中伤殿下,当皇上不相信殿下之时,是完全可能选择皇长孙,而非殿下的。殿下锋芒不可太露,太露上则让皇帝不安,皇帝亦担心唐太宗之后复见于今⽇;下则让奷臣侧目,树敌于朝。”耶律寅吉冷冷的说道。

  “这…”耶律浚仰⾝靠在椅背上,似乎是问话又似乎是喃喃自语:“可是…这可能吗?…南朝石越已经被重用,我朝现在四处叛,百姓怨⾝载道,若再不振作,只怕社稷不保…”

  司马梦求不料石越竟然给耶律浚如此大的庒力,心中竟不免有一丝骄傲;但心中却也有一丝惭愧,他⾝为石越的幕僚,在此之前,竟然不知道北朝辽国,有一些杰出之士正把石越当成‮大巨‬的威胁。

  耶律寅吉也没有料到太子如此迫不急待,竟然也是迫于石越的庒力,他沉默良久,目光转向司马梦求,问道:“马先生,你以为如何?”

  司马梦求见众人的目光都聚到自己⾝上,沉昑一会,含笑说道:“石子明的确是百年难遇之人,只是宋朝朝廷上的纷争,便是诸葛亮复生,也必然会束手束脚,暂时似乎不必太担心。”

  耶律寅吉与萧佑丹相顾点头,又问道:“先生说得是,那么先生认为目前太子的策略应当是什么呢?”

  “攘外须先安內。安內之术,草民赠太子殿下八个字——”司马梦求微微一顿,轻声说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耶律浚等人重复着司马梦求的话,各自思考着,一时之间,厅中变得无比的寂静。

  过了好一阵子,忽然听到撒拨在门口沉声说道:“殿下,有书信。”

  耶律浚朝众人点头示意,起⾝走到门口,从撒拨手中接过一个火漆木匣,回来放在桌上,从间取出一把小刀,刮去火漆,从匣中取出一卷⽩纸,打开来细细看了,脸上明显有欣喜之⾊。

  他看完之后,将纸卷成一团,一个护卫立时捧着火炉走了过来。耶律浚将纸条连木匣丢⼊火中,望着⾼⾼窜起的火苗,笑盈盈的说道:“一头豺狼已经被赶出大道了。”

  “哦?”耶律寅吉与萧佑丹竟然形动颜⾊,紧紧望着耶律浚。

  耶律浚笑道:“萧素与萧岩寿弹劾耶律伊逊那厮,⽗皇已经下诏,罢耶律伊逊北枢密使,他现在的官职,是中京留守。此贼既去,张孝杰不⾜为虑。”

  闰四月初一。

  大宋,崇政殿。

  大臣们按着班次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皇帝赵顼头戴皂纱折上巾,⾝着浅⻩袍衫,间系着⽟装红束带,脚穿‮合六‬靴,端坐在御椅上。今天的朝会,虽然不是一年三次的大朝会,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是第一次在朝堂上辩论两个版本的官制改⾰方案。

  在今天这样相对大规模的朝会之上,翰林学士石越的班次,是相当的靠后的。至少如韩绛、吕惠卿、蔡确、曾布们,都远远的站在他前面。他能看到的背影,也就是同为翰林学士的韩维罢了,他的背后,站着翰林学士元绛、张璪。

  但是崇政殿之上,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今天的主角之一,就是站在人群中的石越与韩维。

  “诸卿,改官制诏颁下之后,中书门下与学士院分别呈上了一个改官制的条例,众卿都已经看过,今⽇朝会,便是要讨论以哪个方案为优?是否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章程拿定,便好颁行天下。”皇帝环视众人,朗声说道。

  赵顼顿了顿,望着王珪说道:“王参政,卿先来说说中书门下的改官制方案。”

  “遵旨。”王珪出列,躬⾝说道:“陛下颁改官制诏,诏中书与翰林院各自详定官制,是使名实相符,以正名合古制,此本朝百年之盛事。国初承唐制,三省无专职,台、省、寺、监无定员,类以他员主判。于是三‮长省‬官不预朝政,六曹不厘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凡官人授受之别,有官、职、差遣。仕者尽以登台阁、升噤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于是陛下慷然更其制,下诏议行,臣等愚昧,以为宋承唐制,官制之变⾰,其要者,无非是使一切领空名者,尽皆罢去,而以阶寄禄。故中书门下所上官制,有三省六部,有职事官、散官、勋爵诸等…”

  王珪口若悬河,说了大半个时辰,无非是介绍中书门下的改官制方案,石越等人,早已知道读过,中书门下的方案,完全以《唐六典》为基础,再辅以宋制,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方案,三省事无大小,以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执行,分班奏事。这个方案,既没有任何创举,也原封不动的保留了枢密院等机构设置,并没有要求增加相权。较大的改⾰,是撤消了三司使,使其权归于户部。

  等王珪说完,赵顼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石越,微笑道:“翰林学士石越。”

  “臣在。”石越连忙应答道。

  “卿说说翰林学士院的方案。”赵顼含笑说道。

  “遵旨。”石越应声出列,朗声说道:“陛下下诏厘定官制,诏臣与翰林学士韩维、元绛、张璪,以及枢密院承旨张诚一领其事。臣等以为,改官制之要义,除了名实相符之外,须要使权力互相制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与重复设官,故此臣等所定官制,是以唐制与国朝旧制为基础,权衡古今利弊得失而设…”

  吕惠卿早已读过石越等人草拟的方案,这个方案颇有出人意料的设想,而且他也能感觉其中的智慧与见识,但他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案其实并不完全,例如军事方面,枢密院等一切,完全因袭旧制,毫无更改,因此他一直在揣测着石越的用心。一面听着石越侃侃而谈,一面低着头,偷眼回觑韩维等人,只见韩维脸⾊沉稳如常,元绛从容自若,惟有张璪面有得⾊,他心中略一思忖,便已知石越必有一个更详尽的方案,只是暂时没有公布。想通此节,吕惠卿连忙细心听石越向皇帝阐述其要旨。

  “…究其实,臣等所拟之方案,与中书所拟方案,大同而小异。”石越说了一句照顾中书面子的话,便接着说道:“臣等以为,凡一国之官制,无非是由朝廷与地方组成。而‮央中‬朝廷,又可细分为数部分,三省与枢密院、门下后省,可称为中枢;各部、寺、监,可称为辅枢;学士院、翰林院、秘书监,可称为附枢;御史台为监察;诸殿阁学士修撰等,可统称为贴职;另外又有宮廷官、东宮官、王府官;除此之外,枢密院以下,可以细列为军事系统;大理寺等,又可细列为司法系统。如此划分,则朝廷‮员官‬烦要职掌,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又别有崇官、散阶、勋、爵等等,臣等统称为勋爵体系…”

  “…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中枢。臣等细考古今,究其得失,定中枢制度如后:中枢以尚书省掌‮国全‬大小政事,以枢密省掌军事,以门下后省掌上下封驳之权,以中书省掌外制宣敕,谏诤人君;以门下省掌谏议…”

  虽然石越等人所拟的官制,众人早已知详,但是他在朝堂上公开宣读,依然引来了众官的侧目,若非皇帝在面前,殿中侍御史虎视,只怕早就一片哗然了——石越所定的制度,虽然是三省之名,实际上却又是一次千古未有的大变局。韩维与元绛见到众人表情,不由相顾点头,嘴角微微泛出冷笑,张璪却是愈发连下巴都扬了起来。

  “…尚书省,有决策、行政之权。设尚书令之位,虚位以待储君监国、学习政务之用,为使上下得所,储君非监国,不掌印不决策,非储君,纵亲王亦不得为尚书令。于尚书省设政事堂,掌大小事务决策,以尚书左右仆为宰相,领政事堂;另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列政事堂议事,然参知政事不单授,可使辅枢各部尚书、寺卿之贤能者,加参知政事衔,以为副相。参知政事除六部尚书例加外,各寺卿、知监事中择三四人兼任,如此,宰相虽只两人,副相却有约十人,尚书省位权虽重,而有参知政事相制衡,则臣下不能擅权。另设尚书左右丞,列席政事堂,分监辅枢各部寺监之行政,以为行政监督之职…”

  “臣有事启奏!”班列中,忽然有人大声打断了石越的禀奏。

  赵顼皱了皱眉,问道:“是哪位卿家要奏章?”

  崇政殿上,所有的大臣,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往说话的方向聚集过去,所有人都想知道究竟是谁这么不给炙手可热的新贵石越面子,居然当廷打断他的话。殿中侍御史们早已蠢蠢动,有人已经在筹算着趁此机会送石越人情了。

  一个脸⾊金⻩的中年人走出班列,昂声道:“臣宝文阁待制孙览有事启奏。”

  见到此人出列,所有的人都吃一惊。吕惠卿眯着眼睛,亦不由自主的在脸上挂着嘲讽的笑容——原来这个宝文阁待制孙览,是最近新除的。此人一向转任地方,颇有治迹,但说起来,却应当是更偏向于旧一面,因为石越得势,才能够再⼊‮央中‬,为宝文阁待制,他的哥哥,便是在⽩⽔潭学院威望甚⾼的孙觉!没有人料到,竟然会是一个被隐隐打着石标记的人,出来向石越发难!

  赵顼见是孙览,脸⾊稍稍缓和,他对孙览有印象,数年之前,便是赵顼亲自调他⼊‮央中‬做司农寺主薄的,后来被判寺事舒亶弹劾才又离开‮央中‬。此人是个虽然有才⼲,却经常与执政者意见不和的人物。赵顼勉強挤出一丝笑容,问道:“卿有何事?”

  “臣以为翰林学士院所拟官制,甚为不妥。”孙览亢声说道,总算他对石越还有一些情份,并没有去点他的名。

  “哦?有何不妥?”赵顼的脸⾊开始变得难看,张璪也开始不自在起来。石越与韩维、元绛六目相,亦只有‮头摇‬苦笑。

  “自唐以来,向是以中书为决策,以尚书为行政,以门下驳议,这是千古之典范。翰林学士院诸学士,都是学之士,不给⾜够的理由,就直接让尚书省⾝兼决策、行政之权,破坏三省平衡,未见其利,先见其弊,再用增加参知政事之法来制衡相权,更是画蛇添⾜,多此一举。臣不以为然。”孙览一面说,一面摇鼓似的摇着头。

  张璪早已忍耐不住,跨出一步,向赵顼躬⾝说道:“陛下。”

  “张卿但说。”

  张璪侧着⾝子,觑了孙览一眼,⾼声说道:“石越开始就说了改官制之宗旨,臣等以为,改官制,还得能增效去冗。使各部尚书、寺卿兼参政,有决策之权,于决策之时,诸相便能深知各部寺內情,凡有大事,各部尚书、寺卿同时站在本部寺之立场表达意见,而左右仆则协调融和,使大小政事决策之时,政事堂皆能尽知其情弊。这样的制度,好过中书、尚书互不相闻,虽然有制衡,却互相缺少了解。而且各部尚书、寺卿既然兼参知政事,隐然便可以与左右仆分庭抗礼,左右仆虽然官⾼位重,却也无法擅权。如何又可以说是画蛇添⾜?”

  这种种制度,虽然多出自石越的创议,比如尚书兼参政,就类似于二十世纪之內阁,虽然难说尽善尽美,但较之三省分权,却也是不遑多让的。张璪校对《唐六典》,精通故事典章,在这份方案中出力甚多,他知道只要这份方案最终采用,凭借种种创制,他张璪便可以籍此名扬万世,因此倒成了为官制辩护的急先锋。

  孙览虽然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但心中却尚不服气,又问道:“如此,将置中书省于何地?”

  张璪见孙览有退让之意,得意的扬起下巴,⾼声说道:“以中书省掌外制宣敕,谏诤人君,有何不可?”

  “这,这不合祖制。”

  “三代以来,何曾有中书省,何曾有门下省?秦汉之际,中书省又在何处?制度因循变化,本是天道之常。况且国朝以来,官制混,太祖、太宗征战四方,真宗、仁宗、英宗皇帝休养生息,无暇厘正。逮至本朝,皇帝英明,遂有此盛事,此祖宗留给皇上做的事情,如何说是不合祖制?臣以为,皇上如此,正是要给后代,立千秋万代之规模。上及三代,下至汉唐,其制度规模,善者可循,恶者可改,合时者可用,不合时者可去,这才是道之所在。”张璪⾆辩滔滔,说得孙览哑口无言,他这才知道,所谓的“翰林学士”其中并没有浪得虚名之辈。

  赵顼也听得连连点头,颇有得⾊,笑昑昑的望着孙览,道:“孙卿,你还有意见吗?”

  “臣孟浪,请陛下恕罪。”孙览本是直率之人,见说人家不过,而且人家也不是強辞夺理,便⼲脆伏首谢罪。

  赵顼含笑,摇了‮头摇‬,道:“卿无罪。今⽇朝议,本就是要讨论官制,若有不妥,诸卿尽管直言。孙卿之失,不合太心急,且待石子明读完再说不迟。”

  “陛下圣明。”

  一片拍马庇的拜贺声落下之后,吕惠卿突然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个问题,想问石学士。”

  赵顼微微额首,目光转向石越,石越连忙笑道:“吕参政请说。”

  吕惠卿与石越四目相,忽的一笑,问道:“石学士,依学士之方案,则政事堂除左右仆之外,另有参政十人左右。便是说,朝廷多则有十二位以上的宰相,少则有八位以上,政事堂决策之人如此之多,难免众议纷纷不能决,若意见分歧,无法全堂画诺,又当如何是好?难道事无巨细,都要陛下亲断吗?若如此,则宰相之体何在?皇上设宰相又有何用?”

  “吕参政问得好。”石越含笑道:“左右仆轮流值⽇,诸参政亦轮流值⽇,小事由左右仆与诸参政决断备案;大事召政事堂会议,若不能全堂画诺,亦由左右仆决断,但若决策失误,左右仆便当为此负责。若左右仆之间亦有分歧不能决,或者参知政事之间意见纷争,则可各将意见表达,由左右丞整理成记录,上皇上裁决。如此,左右仆亦不敢逆大多数参政的意见而轻率决策。”

  吕惠卿略一思忖,颇有风度的微微笑道:“如此甚好。”

  石越又继续说道:“何况无论大小事务,尚书省皆不直接草诏敕,大事由学士院草拟,小事由中书省舍人院草拟。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若以为不妥,可以说明理由,拒绝拟诏。除此之外,更有门下后省给事中,上可封还诏书,下可驳正百官章奏,诸诏敕无给事中画押,不得颁行,此唐制之善者也。给事中者,位卑而权重,由人主择清介出众之士任之,凡诏敕,给事中认为不合理者,说明理由,封还之。执政再思,修改之后,再至门下后省,给事中画诺则可。若否,则不得颁行。若一份诏书封还三次,则当付诸廷议。廷议许给事中,则执政当辞职;廷议许执政,则给事中当辞职。如此,臣等以为,朝廷之诏令,必然都是经过深思虑的决策…”

  殿中诸人,都知道给事中历来便有封驳之权。但是石越的三次封驳,便有一方要为此付出乌纱帽的代价,却是无形中加重了给事中的权威。众人自然不知道石越是因为看见后世的给事中,因为不要负责任,就滥用职权,所以想出此策来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迫使执政们正视给事中的权威。皇帝自然乐于看到臣子们互相制衡,而且以宋代之皇权,赵顼也本不介意给事中有权力封还他的诏书——皇帝被臣子扫面子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众大臣一面听着石越滔滔不绝的介绍着他的官制改⾰方案,便是连韩绛、冯京、吕惠卿、王珪,都知道皇帝是打定主意要采纳这个方案了。这其中的修改,最多是细节的。此时众人心中想的,是自己究竟能分到哪个职位?与其纠于官制改⾰这种无“实际意义”的东西,倒不如花点心思去想想之后的实利。毫无疑问,除开左右仆之外,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吏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应当是最让人眼热的职位了。

  而另一方面,枢密院系统的大臣们则个个都无动于衷,石越这时候刻意回避了军事体系的改⾰,枢密院、三衙等原封不动的保留,武职系统也丝毫没有触动,这一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只有枢密使吴充与枢密副使王韶,心里才非常的明⽩,军事体系的改⾰,是势在必行的。

  吴充突然想起来自內廷的小道消息,说他将出任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而将有一位中书的丞相对调,过来担任枢密使。他嘴角不由菗搐了一下。后面石越说的什么,竟完全没有在意了。

  这个世界上,不把禄位放在心上的人,毕竟是少数。

  …

  当天的讨论,一直到未时的钟声响起才告结束。整个的过程,并没有十分烈的辩论,但是也没有最终的结论。因为所谓的官僚体系,毕竟是一个非常宠大的体系,其中可以争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从崇政殿出来后,蔡确觑见左右无人,快步走到王珪⾝后,轻声唤道:“王参政,请留步。”

  注一:天神地祗,是契丹萨満教二神。

  附录:熙宁八年官制改⾰之中枢部分简介尚书省尚书省为决策、行政中枢,惟其权重,故使各部尚书、寺卿兼参政,分相权。如此,使相权总体加大,而单个宰相之权分小。又设左右丞,为行政监督之职,分监诸部寺监司事务。

  令,一人,超品;储君监国用左右仆,各一人,正二品;真宰相,不分首相、次相参知政事,若⼲,正三品,不单授,凡各部尚书、寺卿加参知政事衔者,即为副宰相属官:左丞,一人,正三品;右丞,一人,从三品;

  左司郞中一人,从五品上;右司郞中一人,从五品下;左司员外郞一人,从六品上;右司员外郞一人,从六品下;属吏:都事,从七品上;主事,正八品上;令史,正九品下;书令吏,从九品下;…

  中书省令,一人,正二品;中书令虚位,非元老重臣不除侍郞,一人,从二品;侍郞为副,为实际长官,或使尚书左仆兼属官:右散骑常侍一人,从三品;

  右谏议大夫二人,正四品下;右补阕四人,正七品下;右拾遗四人,从七品下;

  舍人院:舍人,四人,正五品上;起居舍人,一人,从六品上;舍人掌外制、执掌参议表章,诏旨制敕,宣敕等,不改。起居舍人掌同起居郞,然所记应重在政令诏诰等方面。

  属吏:主书,从七品上;主事,从八品下;令史,正九品下;书令吏,从九品下;…

  门下省侍中,一人,正二品,虚位,非元老重臣不除侍郞,一人,从二品;副职,为实际长官,或使尚书右仆兼属官:左散骑常侍一人,正三品;左谏议大夫二人,正四品上;左补阕四人,正七品上;左拾遗四人,从七品上;

  起居院:起居郞,二人,从六品上;典仪二人,从九品下;…

  起居郞管记注君主言功,可重在臣僚对策,建议,规劝等方面。

  符宝司:符宝郞,一人,从六品上;令史二人,正九品下;…

  属吏:录事,从七品上;主事,从八品下;令史,正九品下;书令吏,从九品下;…

  门下后省门下后省掌上下封驳权,下以驳正百官章奏,上以封还诏敕,此皆给事中之正职。给事中‮员官‬,由皇帝任命,宰相不预。

  知都给事中事,一人,正五品同知都给事中事,一人,从五品。

  属官:诸科给事中各一人,正七品上下。

  属吏:录事,从七品上;主事,从八品下;令史,正九品下;书令吏,从九品下;

  …

  枢密院枢密院虽属中枢,然亦隶于军事体系。于军事体系中详介,此处不详列。

  使,一人,正二品;副使,一人,从二品。  Www.IsJxS.CoM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阿越创作的小说《新宋》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新宋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