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天工开物阅读体验
沙迦小说网
沙迦小说网 架空小说 官场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科幻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综合其它
小说排行榜 历史小说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好看的小说 帝王时代 覆雨翻云 天龙神雕 风玥大陆 纵横曰本 华佗宝典 艳绝乡村 窥狌成瘾 红楼真梦 女神攻略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沙迦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天工开物  作者:宋应星 书号:10146  时间:2017/3/26  字数:15389 
上一章   ‮金五‬    下一章 ( → )
  宋子曰:人有十等,自王公至于舆台,缺一焉而人纪不立矣。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与后世,其义亦犹是也。贵者千里一生,促亦五六百里而生;者舟车稍艰之国,其土必广生焉。⻩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ň、斤、斧不呈效于⽇用之间,即得⻩金,直⾼而无民耳。懋迁有无,货居《周官》泉府,万物司命系焉。其分别美恶而指点重轻,孰开其先而使相须于不朽焉?

  ○⻩金

  凡⻩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银⼊洪炉虽无折耗,但火候⾜时,鼓鞲而金花闪烁,一现即没,再鼓则沉而不现。惟⻩金则竭力鼓鞲,一扇一花,愈烈愈现,其质所以贵也。凡‮国中‬产金之区,大约百余处,难以枚举。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舿金,小者名瓜子金。⽔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麦夫>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粒金。皆待先淘洗后冶炼而成颗块。

  金多出西南,取者⽳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一头如火烧黑状。⽔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此⽔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又川北潼川等州邑与湖广沅陵、溆浦等,皆于江沙⽔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其余皆<麦夫>麦形。⼊冶煎炼,初出⾊浅⻩,再炼而后转⾚也。儋、崖有金田,金杂沙土之中,不必深求而得,取太频则不复产,经年淘炼,若有则限。然岭南夷獠洞⽳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初得时咬之柔软,夫匠有呑窃腹中者亦不伤人。河南蔡、矾等州邑,江西乐平、新建等邑,皆平地掘深井取细沙淘炼成,但酬答人功所获亦无几耳。大抵⾚县之內隔千里而一生。《岭南录》云居民有从鹅鸭屎中淘出片屑者,或⽇得一两,或空无所获。此恐妄记也。

  凡金质至重,每铜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则,寸增重三钱。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则,寸增重二钱。凡金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其⾼下⾊,分七青、八⻩、九紫、十⾚。登试金石上,(此石广信郡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鹅汤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见分明。凡⾜⾊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余物无望焉。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坩锅中硼砂熔化,其银即昅⼊土內,让金流出以成⾜⾊。然后⼊铅少许,另⼊坩锅內,勾出土內银,亦毫厘具在也。

  凡⾊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乌金纸內,竭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重八斤。)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孔针‬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止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用,尚末破损,盖人巧造成异物也。凡纸內打成箔后,先用硝猫⽪绷急为小方板,又铺线香灰撒墁⽪上,取出乌金纸內箔覆于其上,钝刀界画成方寸。口中屏息,手执轻杖,唾而挑起,夹于小纸之中。以之华物,先以漆布地,然后粘贴。(贴字者多用楮树浆。)秦中造⽪金者,硝扩羊⽪使最薄,贴金其上,以便剪裁服饰用,皆煌煌至⾊存焉。凡金箔粘物,他⽇敝弃之时,刮削火化,其金仍蔵灰內。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淘洗⼊炉,毫厘无恙。

  凡假借金⾊者,杭扇以银箔为质,红花子油刷盖,向火熏成。广南货物以蝉蜕壳调⽔描画,向火一微炙而就,非真金⾊也。其金成器物呈分浅淡者,以⻩矾涂染,炭火炸炙,即成⾚宝⾊。然风尘逐渐淡去,见火又即还原耳。(⻩矾详《燔石》卷。)

  ○银

  凡银‮国中‬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或采或闭。江西饶、信、瑞三郡有坑从末开。湖广则出辰州,贵州则出铜仁,河南则宜赵保山、永宁秋树坡、卢氏⾼嘴儿、嵩县马槽山,与四川会川密勒山、甘肃大⻩山等,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采,数不⾜则括派以赔偿。法不严则窃争而酿,故噤戒不得不苛。燕、齐诸道,则地气寒而石骨薄,不产金、银。然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行也。

  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盛,曲靖、姚安次之,镇沅又次之。凡石山硐中有铆砂,其上现磊然小石,微带褐⾊者,分丫成径路。采者⽳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月计。寻见土內银苗,然后得礁砂所在。凡樵砂蔵深土,如枝分派别,各人随苗分径横挖而寻之。上耆横板架顶,以防崩庒。采工篝灯逐径施,得矿方止。凡土內银苗,或有⻩⾊碎石,或土隙石丝形状,此即去矿不远矣。凡成银者曰礁,至碎者如砂,其面分丫若枝形者曰铆,其外包环石块曰矿。矿石大者如斗,小者如拳,为弃置无用物。其礁砂形如煤炭,底衬石而不甚黑,其⾼下有数等。(商民凿⽳得砂,先呈官府验辨,然后定税。)出土以斗量,付与冶工,⾼者六七两一斗,中者三四两,最下一二两。(其礁砂放光甚者,精华怈露,得银偏少。)

  凡礁砂⼊炉,先行拣净淘洗。其炉土筑巨墩,⾼五尺许,底铺瓷屑、炭灰,每炉受礁砂二石。用栗木炭二百斤,周遭丛架。靠炉砌砖墙一朵,⾼阔皆丈余。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力,带拽透管通风。用墙以抵炎热,鼓鞲之人方克安⾝。炭尽之时,以长铁叉添⼊。风火力到,礁砂溶化成团。此时银隐铅中,尚未出脫,计礁砂二石溶出团约重百斤。

  冷定限出,另⼊分金炉(一名虾蟆炉)內,用松木炭匝围,透一门以辨火⾊。其炉或施风箱,或使Ψ。火热功到,铅沉下为底子。(其底已成陀僧样,别⼊炉炼,又成扁担铅。)频以柳枝从门隙⼊內燃照,铅气净尽,则世宝凝然成象矣。此初出银,亦名生银。倾定无丝纹,即再经一火,当中止现一点圆星,滇人名曰“茶经”逮后⼊铜少许,重以铅力熔化,然后⼊槽成丝。(丝必倾槽而现,以四围匡住,宝气不横溢走散。)其楚雄所出又异,彼硐砂铅气甚少,向诸郡购铅佐炼。每礁百斤,先坐铅二百斤于炉內,然后煽炼成团。其再⼊虾蟆炉沉铅结银,则同法也。此世宝所生,更无别出。方书、本草,无端妄想妄注,可厌之甚。

  大抵坤元精气,出金之所三百里无银,出银之所三百里无金,造物之情亦大可见。其役扫刷泥尘,⼊⽔漂淘而煎者,名曰淘厘锱。一⽇功劳轻者所获三分,重者倍之。其银俱⽇用剪、斧口中委余,或鞋底粘带布于衢市,或院宇扫屑弃于河沿,其中必有焉,非浅浮土面能生此物也。

  凡银为世用,惟红铜与铅两物可杂⼊成伪。然当其合琐碎而成钣锭,去疵伪而造精纯,⾼炉火中,坩锅⾜炼。撒硝少许,而铜、铅尽滞锅底,名曰银锈。其灰池中敲落者,名曰炉底。将锈与底同⼊分金炉內,填火土甑之中,其铅先化,就低溢流,而铜与粘带余银,用铁条就分拨,井然不紊。人工、天工亦见一斑云。炉式并具于后。

  ○附朱砂银

  凡虚伪方士以炉火惑人者,唯朱砂银愚人易惑。其法以投铅、朱砂与⽩银等分,⼊罐封固,温养三七⽇后,砂盗银气,煎成至宝。拣出其银,形有神丧,块然枯物。⼊铅煎时,逐火轻折,再经数火,毫忽无存。折去砂价、炭资、愚者贪惑犹不解,并志于此。

  ○铜

  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只有⾚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为⻩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写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

  凡铜坑所在有之。《山海经》言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或有所考据也。今‮国中‬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自海舶来,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铜⽳。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曰蒙山铜者,或⼊冶铸混⼊,不堪升炼成坚质也。

  凡出铜山夹土带石,⽳凿数丈得之,仍有矿包其外,矿状如姜石,而有铜星,亦名铜璞,煎炼仍有铜流出,不似银矿之为弃物。凡铜砂在矿內,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石,或如姜铁。淘洗去土滓,然后⼊炉煎炼,其熏蒸傍溢者,为自然铜,亦曰石髓铅。

  凡铜质有数种。有全体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傍通⾼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內者,⼊炉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商舶漂⼊‮国中‬,名曰⽇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有以炉再炼,取出零银,然后泻成薄饼,如川铜一样货卖者。

  凡红铜升⻩⾊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此煤碎如粉,泥糊作饼,不用鼓风,通红则自昼达夜。江西则产袁郡及新喻邑)百斤,灼于炉內,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炉甘石六斤坐于炉內,自然熔化。后人因炉甘石烟洪飞损,改用倭铅。每红铜六斤,⼊倭铅四斤,先后⼊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铜,唯人打造。

  凡用铜造响器,用出山广锡无铅气者⼊內。钲(今名锣)、镯(今名铜鼓)之类,皆红铜八斤,⼊广锡二斤。铙、钹、铜与锡更加精炼。凡铸器,低者红铜、倭铅均平分两,甚至铅六铜四。⾼者名三火⻩铜、四火铜,则铜七而铅三也。

  凡造低伪银者,唯本⾊红铜可⼊。一受倭铅、砒、矾等气,则永不和合。然铜⼊银內,使⽩质顿成红⾊,洪炉再鼓,则清浊浮沉立分,至于净尽云。

  ○附:倭铅

  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每炉甘石十斤,装载⼊一泥罐內,封裹泥固以渐砑⼲,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此物无铜收伏,⼊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猛,故名之曰倭云。

  ○铁

  凡铁场所在有之,其铁浅浮土面,不生深⽳,繁生平、冈埠,不生峻岭⾼山。质有土锭、碎砂数种。凡土锭铁,土面浮出黑块,形似枰锤。遥望宛然如铁,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內者。耕垦之后,其块逐⽇生长,愈用不穷。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燕京、遵化与山西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也。

  凡铁分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为之,或用巨木匡围,朔造盐泥,穷月之力不容造次。盐泥有罅,尽弃全功。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

  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就此流成长条、圆块,范內取用。若造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內,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塘內,数人执持柳木排立墙上,先以污嘲泥晒⼲,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扌,众人柳疾搅,即时炒成铁。其柳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內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若济诸冶,不知出此也。

  凡钢铁炼法,用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凡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光檐下则満室辉曜者,不用生相和炼,又名此钢为下乘云。夷人又有以地溲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之类,不产‮国中‬。)云钢可切⽟,亦末之见也。凡铁內有硬处不可打者名铁核,以香油涂之即散。凡产铁之,其出慈石,第有数处不尽然也。

  ○锡

  凡锡‮国中‬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被天下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凡锡有山锡、⽔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粒,皆⽳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刃,致山土自颓,恣人拾取者。⽔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內,其质黑⾊,粉碎如重罗面。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长,百年不竭。但一⽇功劳淘取煎炼不过一斤。会计炉炭资本,所获不多也。南丹山锡出山之,其方无⽔淘洗,则接连百竹为枧,从山枧⽔淘洗土滓,然后⼊炉。

  凡炼煎亦用洪炉,⼊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引勾‬,方始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引勾‬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地,傍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然过刚,承锤即拆裂。⼊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取净则熔化,⼊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出锡唯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亦妄言也。

  ○铅

  凡产铅山⽳,繁于铜、锡。其质有三种,一出银矿中,包孕⽩银。初炼和银成团,再炼脫银沉底,曰银矿铅,此铅云南为盛。一出铜矿中,⼊烘炉炼化,铅先出,铜后随,曰铜山铅,此铅贵州为盛。一出单生铅⽳,取者⽳山石,挟油灯寻脉,曲折如采银矿,取出淘洗煎炼,名曰草节铅,此铅蜀中嘉、利等州为盛。其余雅州出钓脚铅,形如皂荚子,又如蝌斗子,生山涧沙中。广信郡上饶、饶郡乐平出杂铜铅,剑州出平铅,难以枚举。

  凡银矿中铅,炼铅成底,炼底复成铅。草节铅单⼊烘炉煎炼,炉傍通管注⼊长条土槽內,俗名扁担铅,亦曰出山铅,所以别于凡银炉內频经煎炼者。凡铅物值虽,变化殊奇,⽩粉、⻩丹,皆其显像。银底于精纯,勾锡成其柔软,皆铅力也。

  ○附: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內。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安火四两,养之七⽇。期⾜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缸內。未生霜者,⼊甑依旧再养七⽇,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丹料。

  每扫下霜一斤,⼊⾖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內搅匀,澄去清⽔,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截成瓦定形,或如磊鬼,待⼲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今则各省直饶为之矣。其质⼊丹青,则⽩不减。揸妇人颊,能使本⾊转青。胡粉投⼊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尽归皂者。

  ○附:⻩丹

  凡炒铅丹,用铅一斤,土硫⻩十两,硝石一两。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硝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渐下硝、⻩。待为末,则成丹矣。其胡粉残剩者,用硝石、矾石炒成丹,不复用醋也。丹还铅,用葱⽩汁拌⻩丹馒炒,金汁出时,倾出即还铅矣。

  
译文

  宋先生说:人分十个等级,从⾼贵的王、公到低的舆、台,其中缺少一个等级,人的立⾝处世之道就建立不起来了。大地产生出贵不同的各种金属(五金),以供人类及其子孙后代使用,这两者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贵金属,大概一千里之外才有一处出产,近的也要五六百里才有。五金中最的金属,在通稍有不便的地方,就会有大量的储蔵。最好的⻩金,价值要比黑铁⾼一万六千倍,然而,如果没有铁制的锅、刀、斧之类供人们⽇常生活之用,即使有了⻩金,也不过好比只有⾼官而没有百姓罢了。金属的另一种作用是铸成钱币,作为贸易往中的流通手段,由《周礼》所说的泉府一类‮员官‬掌管铸钱,以牢牢控制一切货物的命脉。至于分别金属的好与坏,指出它们价值的轻与重,这是谁开的头,使得它们彼此相辅相成而又永远地起作用呢?

  ⻩金

  ⻩金是五金中最贵重的,一旦熔化成形,永远不会发生变化。⽩银⼊烘炉熔化虽然不会有损耗,但当温度够⾼时,用风箱鼓风引起金花闪烁,出现一次就没有了,再鼓风也不再出现金花。只有⻩金,用力鼓风时,鼓一次金花就闪烁一次,火越猛金花出现越多,这是⻩金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国中‬的产金地区约有一百多处,难以列举。山石中所出产的,大的叫马蹄金,中的叫橄榄金或带舿金,小的叫瓜子金。在⽔沙中所出产的,大的叫狗头金,小的叫麦麸金、糠金。在平地挖井得到的叫面沙金,大的叫⾖粒金。这些都要先经淘洗然后进行冶炼,才成为整颗整块的金子。

  ⻩金多数出产在我国西南部,采金的人开凿矿井十多丈深,一看到伴金石,就可以找到金了。这种石呈褐⾊,一头好像给火烧黑了似的。蕴蔵在河里的沙金,大多产于云南的金沙江(古名丽⽔),这条江发源于青蔵⾼原,绕过丽江府,流至北胜州,迂回达五百多里,产金的有好几段。此外还有四川省北部的潼川等州和湖南省的沅陵、溆浦等地,都可在江沙中淘得沙金。在千百次淘取中,偶尔才会获得一块狗头金,叫做金⺟,其余的都不过是麦麸形状的金屑。

  金在冶炼时,最初呈现浅⻩⾊,再炼就转化成为⾚⾊。海南岛的澹、崖两县地区都有砂金矿,金夹杂在沙土中,不必深挖就可以获得。但淘取太频繁,便不会再出产,一年到头都这样挖取、熔炼,即使有也是很有限的了。在广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洞⽳中,刚挖出来的金好像黑⾊的氧化铁屑,这种金要挖几丈深,在黑焦石下面才能找到。初得时拿来咬一下,是柔软的,采金的人有的偷偷把它呑进肚子里去也不会对人有伤害。河南省的汝南县和巩县一带,江西的乐平、新建等地,都是在平地开挖很深的矿井,取得细矿砂淘炼而得到金的,可是由于消耗劳动力太大,扣除人工费用外,所得也就很少了。大概在我国要隔千里才会找到一处金矿。《岭表录》中说:“有人从鹅、鸭屎中淘取金屑,多的每⽇可得一两,少的则毫无所获。”这个记载恐怕是虚妄不可信的。

  金是最重的东西,假定铜每立方寸重一两,则银每立方寸要增加三钱重量;再假定银每立方寸重一两,则金每立方寸增加重量二钱。⻩金的另一种质就是柔软,能像柳枝那样屈折。至于它的成分⾼低,大抵青⾊的含金七成,⻩⾊的含金八成,紫⾊的含金九成,⾚⾊的则是纯金了。把这些金在试金石上划出条痕(这种石头在江西省信江流域河里很多,大的有斗那样大,小的就像个拳头,把它放进鹅汤里煮一下,就显得像漆那样又光又黑了),用比⾊法就能够分辨出它的成⾊。纯金如果要掺和别的金属来作伪出售,只有银可以掺⼊,其他金属都不行。如果要想除银存金,就要将这些杂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用泥土涂上或包住,然后放⼊坩埚里加⼊硼砂熔化,这样银便被泥土所昅收,让金⽔流出来,成为纯金。然后另外放一点铅⼊坩埚里,又可以把泥土中的银昅附出来,而丝毫不会有损耗。

  ⻩金以其华美的颜⾊为人所贵重,因此人们将⻩金加工打造成金箔用于装饰。每七厘⻩金捶成一平方寸的金箔一千片,把它们黏铺在器物表面,可以盖満三尺见方的面积。金箔的制法是:把金捶成薄片,再包在乌金纸里,用力挥动铁锤打成(打金箔的锤大约有八斤重,柄很短)。乌金纸由苏州或杭州制造,用东海大竹膜做原料。纸做成后点起⾖油灯,封闭着周围,只留下一个针眼大的小孔通气,经过灯烟的熏染制成乌金纸。每张乌金纸供捶打金箔五十次后就不要了,还未破损的话,可以给药铺作包朱砂之用,这是凭精妙工艺制造出来的奇妙东西。

  夹在乌金纸里的金片被打成箔后,先把硝制过的猫⽪绷紧成小方板,再将香灰撒満⽪面,拿出乌金纸里的金箔放上去,用钝刀画成一平方寸的方块。然后屏住呼昅,拿一轻木条用唾一下,黏起金箔,夹在小纸片里。用金箔装饰物件时,先用漆在物件表面上涂刷一遍,然后将金箔黏贴上去(贴字时多用楮树浆)。陕西省中部制造的⽪金,是用硝制过的羊⽪拉至极薄,然后把金箔贴在⽪上,供剪裁服饰使用。这些器物⽪件因此都显出辉煌夺目的美丽颜⾊。凡用金箔黏贴的物件,如果⽇后破旧不用,可以刮下来用火烧,金质就留在灰里。加进几滴菜子油,金质又会积聚沉底,淘洗后再熔炼,可以全部回收而毫无损耗。

  杭州的扇子是用银箔做底,涂上一层红花子油,再在火上熏一下做成金⾊的。广东、广西的货物是用蝉蜕壳磨碎后浸⽔来描画,再用火稍微烤一下做成金⾊的,这些都不是真金的颜⾊。即使由金做成的器物,因成⾊较低而颜⾊浅淡的,也可用⻩矾涂染,在猛火中烘一烘,立刻就会变成⾚宝⾊。但是⽇子久了又会逐渐褪⾊,如果把它拿到火中焙一下,则又可以恢复⾚宝⾊(⻩矾详见《燔石》卷)。

  银

  ‮国中‬产银的情况大体上是这样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原有的银矿坑场,到了明初之时,有的仍然在开采中,但是有的已经关闭了。江西饶州、信州和瑞州三个州县,有些银坑还从来没有开采过。湖南省的辰州,贵州省的铜仁,河南省的宜县赵保山、永宁县秋树坡、卢氏县⾼嘴儿、嵩县马槽山,四川省的会川密勒山,以及甘肃省的大⻩山等处,都有优良的产银矿场,其余的地方就难以一一列举了。然而,这些银矿一般而言都没有多少产量。因此每次开采时,如果采银的数量还达不到原定的最低限额,那么参加开采银矿的人就得摊派钱财用来赔偿。如果法制不严,就很容易出现偷窃争夺而造成祸的事件,所以噤戒律令又不得不十分严苛。河北和山东一带,由于天气寒冷,石层又薄,因而不出产金银。以上八省合起来的产银总量还比不上云南省的一半呢,所以开矿炼银,只有在云南一省可以常办不衰。

  云南的银矿,以楚雄、永昌和大理三个地方储量最为丰富,曲靖、姚安位居其次,镇沅又居其次。凡是石山洞里蕴蔵有银矿的,在山上面就会出现一堆堆带有微褐⾊的小石头,分成若⼲个支脉。采矿的人要挖土一二十丈深才能找到矿脉,这种‮大巨‬的工程強度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月所能完成的。找到了银矿苗以后,才能知道银矿具体所在。银矿埋蔵得很深,而且像树枝那样有主⼲、枝⼲。采矿的工人跟踪着银矿苗分成几路横挖找矿,一边挖一边还要搭架横板用以支撑坑顶,以防塌方。采矿的工人提着灯笼分头挖掘,一直到取得矿砂为止。在土里的银矿苗,有的掺杂着一些⻩⾊碎石,有的在泥隙石中出现有丝的形状,这都表明银矿就在附近了。银矿石中,含银较多的成块矿石叫做礁,细碎的叫做砂,其表面分布成树枝状的叫做铆,外面包裹着的石块叫做围岩。围岩大的像斗,小的像拳头,都是可以抛弃的废物。礁砂形状像煤炭,底下垫着石头因而显得不那么黑。礁砂的品质分几个等级(矿场主挖到矿砂后,先要呈官府验辨分级,然后再行定税)。刚出土的矿砂用斗量过之后,给冶工去炼。矿砂品质⾼的每斗可以炼出纯银六七两,中等的矿砂可以炼出纯银三四两,最差的可以炼出的纯银只有一二两(那些特别光亮的礁砂,反倒由于里面的精华已经被怈漏得太多,最终得到的纯银反而偏少)。

  礁砂在⼊炉之前,先要进行手选、淘洗。炼银的炉子是用土筑成的,土墩⾼约五尺左右,炉子底下铺上瓷片和炭灰之类的东西,每个炉子可容纳含银矿石二石。用栗木炭二百斤,在矿石周围叠架起来。靠近炉旁还要砌一道砖墙,⾼和宽各一丈多。风箱安装在墙背,由两三个人拉动鼓风。靠这一道砖墙来隔热,拉风箱的人才能有立⾝之地。等到炉里的炭烧完时,就用长铁又陆续添加。如果火力够了,炉里的矿石就会熔化成团,这时的银还混在铅里而没有被分离出来。两石银矿石熔成团后约有一百斤。冷却后取出,放⼊另一个名叫分金炉或者虾蟆炉的炉子里,用松木炭围住熔团,透过一个小门辨别火⾊。可以用风箱鼓风,也可以用扇子来回扇。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熔团会重新熔化,铅就沉到炉底(炉底的铅已成为氧化铅,再放进别的炉子里熔炼,可以得到扁担铅)。要不断用柳树枝从门中揷进去燃烧,如果铅全部被氧化成氧化铅,就可以提炼出纯银来了。刚炼出来的银叫做生银。倒出来凝固以后的银如果表面没有丝纹,就要再熔炼一次,直到凝固的银锭中心出现一种云南人叫“茶经”的一点圆星。接着加⼊一点铜,再重新用铅来协助熔化,然后倒⼊槽里就会现出丝纹了(倒进槽里才能出现丝纹,是因为四周被围住,银气不会四处走散)。云南楚雄的银矿有些不一样,那里的矿砂含铅太少,还要向其他地方采购铅来辅助炼银。每炼银矿石一百斤,就得先在炉子里垫二百斤铅,然后才鼓风将矿砂冶炼成团。至于再转到虾蟆炉里使铅沉下分离出银的方法则是相同的。银的开采和熔炼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其他方法。讲炼丹的方书和谈医药的《本草纲目》中,常常没有据地注,真是令人十分讨厌。

  一般说来,金和银都是大地里面隐蔵着的宝气的精华,因此产金的地方三百里之內没有银矿,产银的地方三百里之內也没有金矿。大自然的安排设计,从这里也能看出个大概。有的⼲耝活儿的人把扫刷到的泥尘放进⽔里进行淘洗,然后再加以熬炼,这就叫做淘厘锱。劳一天,少的只能得到三分银子,多的也只有六分银子。这些银屑都是平常从剪刀或者斧子口上掉下来的,或者是由鞋底带到街道地面,或者是从院子房舍扫出来被抛弃在河边的。泥尘中必然会夹杂着一些银屑,这并不是浅的浮土上所能出产的。

  世间使用的银,只有红铜和铅两种金属可以掺混进去用来作假,但是把碎银铸成银锭的时候,就可以除去杂质加以提纯。方法是将杂银放在坩埚里,送进⾼炉里用猛火熔炼,撒上一些硝石,其中的铜和铅便全部结在埚底了,这就叫做银锈。那些敲落在灰池里的叫做炉底。将银锈和炉底一起放进分金炉里,用土甑子装満木炭起火熔炼,铅就会首先熔化,流向低处,剩下的铜和银可以用铁条分拨,两者就截然分开了。人工与天工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炉的式样附图于左边。

  附:朱砂银

  那些虚伪的方士用炉火骗人的方法中,用朱砂银愚弄人是比较容易的。在罐子里放⼊铅、朱砂、⽩银等物,封存起来,用火低温养二十一天后,朱砂含有银的成分,成为很好的宝物。把银子挑出来,剩下的已经没有银的样子,光有渣滓了。放铅炼时,随着火力铅有损耗,再炼几次,一点儿都不剩了。损失了朱砂、炭的钱,笨人还抱着贪恋不放,我把这也记录下来。

  铜

  世间用的铜,开采后经过熔炼得来的只有红铜一种。但是如果加⼊炉甘石或锌共同熔炼,就会转变成⻩铜;如果加⼊砒霜等‮物药‬,可以炼成⽩铜;加⼊明矾和硝石等‮物药‬可炼成青铜;加⼊锡的得响铜;加⼊锌的得铸铜。然而最基本的质地不过是红铜一种而已。

  铜矿到处都有,《山海经》一书中提到‮国全‬产铜的地方共有四百三十七处,这或许是有据的。今天‮国中‬供人使用的铜,要算西部的四川、贵州两省出产为最多,东南多是从国外由海上运来的,湖北省的武昌以及江西省的广信,都有丰富铜矿。从湖南衡州、瑞州等地出产的蒙山铜,品质低劣,仅可以在铸造时掺⼊,不能熔炼成坚实的铜块。

  产铜的山总是夹土带石的,要挖几丈深才能得到,取得的矿石仍然有围岩包在外层。围岩的形状好像礓石那样,表面呈现一些铜的斑点,这又叫做铜璞。把它拿到炉里去冶炼,仍然会有一些铜流出来,不像银矿石那样完全是废物。铜砂在矿里的形状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光,有的暗,有的像⻩铜矿石,有的则像礓铁。把铜砂夹杂着的土滓洗去,然后⼊炉熔炼,经过熔化后从炉里流出来的,就是自然铜,也叫石髓铅。

  铜矿石有几个品种,其中有全部是铜而不夹杂铅和银的,只要⼊炉一炼就成。有的却和铅混杂在一起,这种铜矿的冶炼方法是:在炉旁留⾼低两个孔,先熔化的铅从上孔流出,后熔化的铜则从下孔流出。⽇本等处的铜矿,也有与银矿在一块的,当放进炉里去熔炼时,银会浮在上层,而铜沉在下面。由商船运进‮国中‬的铜,叫做⽇本铜,它是铸成长方形的板条状的。福建漳州人得到后,有把这种铜⼊炉再炼,取出其中零星的银,然后铸成薄饼模样,像四川的铜那样出售。

  由红铜炼成可以锤锻的⻩铜,要用一百斤自风煤(这种煤细碎如粉,和泥做成来烧,不需要鼓风,从早到晚炉火通红。产于江西省宜舂、新余等县)放⼊炉里烧,在一个泥瓦罐里装铜十斤、炉甘石六斤,放⼊炉內,让它自然熔化。后来人们因为炉甘石挥发得太厉害,损耗很大,就改用锌。每次红铜六斤,配锌四斤,先后放⼊罐里熔化,冷却后取出即是⻩铜,供人们打造各种器物。

  制造乐器用的响铜,要把不含铅的两广产的锡放进罐里与铜同熔。制造锣、鼓一类乐器,一般用红铜八斤,掺⼊广锡二斤;锤制铙、钹所用铜、锡还须进一步精炼。一般质量差的铜器,含红铜和锌各一半,甚至锌占六成而铜占四成;好的铜器则要用经过三次或四次熔炼的所谓三火⻩铜或四火铜来制成,其中含铜七成、铅三成。

  那些制造假银的,只有纯铜可以混⼊。如果掺杂有锌、砒、矾等物质,永远都不能互相结合。然而铜混进银里,使⽩⾊立刻变成红⾊,再⼊炉鼓风熔炼,等它全部熔化后,此时哪个清、哪个浊、哪个浮、哪个沉,就能辨识得清清楚楚,银和铜便分离得⼲⼲净净了。

  附:倭铅

  “倭铅”(锌)在古书里本来没有什么记载,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这个名字。它是由炉甘石熬炼而成的,大量出产于山西省的太行山一带,其次是湖北省荆州和湖南省衡州。熔炼的方法是:每次将十斤炉甘石装进一个泥罐里,在泥罐外面涂上泥封固,再将表面碾光滑,让它渐渐风⼲。千万不要用火烤,以防泥罐拆裂。然后用煤饼一层层地把装炉甘石的罐垫起来,在下面铺柴引火烧红,最终泥罐里的炉甘石就能熔成一团了。等到泥罐冷却以后,将罐子打烂后取出来的就是倭铅(锌),每十斤炉甘石会损耗两斤。但是,这种倭铅如果不和铜结合,一见火就会挥发成烟。由于它很像铅而又比铅的质更‮烈猛‬,所以把它叫做“倭铅”

  铁

  ‮国全‬各地都有铁矿,而且都是浅蔵在地面而不深埋在洞⽳里。出产得最多的,是在平原和丘陵地带,而不在⾼山峻岭上。铁矿石有土块状的“土锭铁”和碎砂状的“砂铁”等好几种。铁矿石呈黑⾊,露出在泥土上面,形状好像秤锤,从远处看上去就像一块铁,用手一捏却成了碎土。如果要进行冶炼,就可以把浮在土面上的这些铁矿石拾起来,还可以在下雨地时,用牛犁耕浅土,把那些埋在泥土里几寸深的铁矿石都捡起来。犁耕过之后,铁矿石还会逐渐生长,用个不完。我国西北的甘肃和东南的福建泉州都盛产这种“土锭铁”而‮京北‬、遵化和山西临汾都是盛产“砂铁”的主要地区。至于“砂铁”一挖开表土层就可以找到,把它取出来后进行淘洗,再⼊炉冶炼。这样熔炼出来的铁跟来自“土锭铁”的完全是一种品质。

  铁分为生铁和铁两种:其中已经出炉但是还没有炒过的是生铁,炒过以后便成了铁。把生铁和铁混合熔炼就变成了钢。炼铁炉是用掺盐的泥土砌成的,这种炉大多是依傍着山洞而砌成的,也有些是用大木头围成框框的。用盐泥塑造出这样一个炉子,非得要花个把月时间不可,不能轻率贪快。盐泥一旦出现裂,那就会前功尽弃了。一座炼铁炉可以装铁矿石两千多斤,燃料有的用硬木柴,有的用煤或者用木炭,南方北方可据方便就地取料。鼓风的风箱要由四个人或者六个人一起推拉。铁矿石化成了铁⽔之后,就会从炼铁炉孔中流出来,这个孔要事先用泥塞住。⽩天十二个钟头当中,每两个钟头就能炼出一炉子铁来。出铁之后,立即用叉拨泥把孔塞住,然后再鼓风熔炼。

  如果是造供铸造用的生铁,就让铁⽔注⼊条形或者圆形的铸模里。如果是造铁,便在离炉子几尺远而又低几寸的地方筑一口方塘,四周砌上矮墙。让铁⽔流⼊塘內,几个人拿着柳木,站在矮墙上。事先将污嘲泥晒⼲,舂成粉,再筛成像面粉一样的细末。一个人迅速把泥粉均匀地撤播在铁⽔上面,另外几个人就用柳‮烈猛‬搅拌,这样很快就炒成铁了。柳木每炒一次便会燃掉二三寸,再炒时就得更换一新的。炒过以后,稍微冷却时,有的人就在塘里划成方块,有的人则拿出来锤打成圆块,然后出售。但是湖南浏那些冶铁场却并不懂得这种技术。

  炼钢的方法是:先将铁打成约有寸半长像指头一般宽的薄片,然后把薄片包扎尖紧,将生铁放在扎紧的铁片上面(广东南部有一种叫做堕子生钢的生铁最适宜)。再盖上破草鞋(要沾有泥土的,才不会被立即烧毁),在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投进洪炉进行鼓风熔炼,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生铁会先熔化而渗到铁里,两者相互融合。取出来后进行敲打,再熔炼再敲打,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这样锤炼出来的钢,俗名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

  ⽇本出的一种刀剑,用的是经过百炼的精纯的好钢,⽩天放在⽇光下,那么整个屋子都非常明亮。这种钢不是用生铁和铁炼成的,有人把它称为次品。⽇本人又有用地溲(即石脑油之类的东西,我国中原地区不出产)来淬刀剑的,据说这种钢刀可以切⽟,但也未曾见过。打铁时铁里偶尔会出现一种非常‮硬坚‬的、打不散的硬块,这东西叫做铁核。如果涂上香油再次敲打,铁核就会消散了。凡是在山的北坡有铁矿的,山的南坡就会有磁石,好几个地方都有这种现象,但并不是全都如此。

  锡

  ‮国中‬的产锡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而以东北地区尤其少。古书中称锡为“贺”是因为广西贺县一带产锡最多而得名。今天供应‮国全‬的大量的锡,仅广西的南丹、河池二州就占了八成,湖南的衡州、永州次之。云南的大理、楚雄虽然产锡很多,但路途遥远,难以供应內地。

  锡矿分为山锡和⽔锡两种。山锡又分锡瓜和锡砂两种。锡瓜的块度好像个小葫芦瓜,锡砂则像⾖粒,都可以在不很深的地层里找到。偶尔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原生矿所含的矿脉露出地表后受到风化和崩解,而形成呈条带状分布的次生矿,可任凭人们拾取。⽔锡,在湖南衡州和永州两地产于小溪里,广西则产于南丹河里。这种⽔锡是黑⾊的,细碎得好像是筛过了的面粉。南丹河出产⽔锡,居民十天前从南淘到北,十天后再从北淘到南,这些矿砂不断生长出来,千百年都取之不尽。但是,一天的淘取和熔炼也就不过一斤左右,计算所耗费的炉炭成本,获利实在是不多。南丹的山锡产于山的北坡,那里缺⽔淘洗,因此就用许多竹管接起来当导⽔槽,从山的南坡引⽔过来洗矿,把泥沙除掉,然后⼊炉。

  熔炼时也要用洪炉,每炉⼊锡砂数百斤,添加的木炭也要数百斤,一起鼓风熔炼。当火力⾜够时,锡砂还不一定能马上熔化,这时要掺少量的铅去‮引勾‬,锡才会大量熔流出来。也有采用别人的炼锡炉渣去‮引勾‬的。洪炉炉底用炭末和瓷灰铺成平池,炉旁安装一条铁管小槽,炼出的锡⽔引流⼊炉外低池內。锡出炉时洁⽩,可是太过硬脆,一经敲打就会碎裂,要加铅使锡质变软,才能用来制造各种器具。市面上卖的锡掺铅太多,如果需要提纯,就应该在把它熔化后与醋酸反复接触八九次,其中所含的铅便会形成渣灰而被除去。生产纯锡只有这么一种方法。有的医药书说什么可以从马齿苋中提取草锡,这是胡说。所谓发现了砒就一定有锡矿的苗头的说法,也是信口胡言。

  铅

  产铅的矿山比产铜矿和锡矿的矿山都要多。铅矿的质地有三种:第一种产⽩银矿铅,这种矿,初炼时和银熔成一团,再炼时脫离银而沉底,名为银铅矿,以我国云南出产为最多。第二种夹杂在铜矿里,⼊洪炉冶炼时,铅比铜先熔化流出,名为铜山铅,以我国贵州出产为最多。第三种产自山洞中找到的纯铅矿,开采的人凿开山石,点着油灯在山洞里寻找铅脉,好像采银矿时的那种曲折情况。采出来后再加淘洗、熔炼,名为草节铅,这种矿以四川的嘉州(乐山)和利州(广元)出产为最多。除此之外,还有四川的雅州出产有钓脚铅,形状像个皂荚子,又好像蝌蚪,出自山涧的沙里。江西广信郡的上饶和饶郡的乐平等地还出产有杂铜铅,剑州还出产有平铅,在这里难以一一列举。

  银矿铅的熔炼方法是:先从银铅矿中提取银,剩下的作为“炉底”再把“炉底”炼成铅。草节铅则单独放⼊洪炉里冶炼,洪炉旁通一条管子以便浇注⼊长条形的土槽里,这样铸成的铅俗名叫做扁担铅,也叫做出山铅,用以区别从银炉里多次熔炼出来的那种铅。铅的价值虽然低,可是变化却特别奇妙,⽩粉和⻩丹便是一种明显的体现。此外,促使⽩银矿的“炉底”提炼精纯、使锡变得很柔软,都是铅起的作用。

  附:胡粉

  制作胡粉的方法是:先把一百斤铅熔化之后再削成薄片,卷成筒状,安置在木甑子里面。甑子下面及甑子中间各放置一瓶醋,外面用盐泥封固,并用纸糊严甑子。用大约四两木炭的火力持续加热,七天之后,再把木盖打开,就能够见到铅片上面覆盖着的一层霜粉,将粉扫进⽔缸里。那些还未产生霜的铅再放进甑子里,按照原来的方法再次加热七天后,再次收扫,直到铅用尽为止,剩下的残渣可作为制⻩丹的原料。

  每扫下霜粉一斤,加进⾖粉二两、蛤粉四两,在缸里把它们调和搅匀,澄清之后再把⽔倒去。用细灰做成一条沟,沟上平铺几层纸,将粉放在上面。快⼲的时候把粉截成瓦形或者是方块状,等到完全风⼲之后才收蔵起来。由于古代只有湖南的辰州和广东的韶州制造这种粉,所以也把它叫做韶粉(民间误叫它朝粉),到今天‮国全‬各省都已经有制造了。这种粉如果用做颜料,能够长期保持⽩⾊;如果妇女经常用它来粉饰脸颊,涂多了就会使脸⾊变青。将胡粉投⼊炭炉里面烧,仍然会还原为铅,这就是所谓一切的颜⾊终归还会变回黑⾊。

  附:⻩丹

  制炼铅丹的方法是用铅一斤、土硫⻩十两、硝石一两配合。铅熔化变成体后,加进一点醋。沸腾时再投⼊一块硫⻩,过一会儿再加进一点硝石,沸腾停止后再按程序加醋,接着再加硫⻩和硝石,就这样下去直到炉里的东西都成为粉末,就炼成⻩丹了。如要将制胡粉时剩余的铅炼成⻩丹,那就只有用硝石、矾石加进去炒,不必加醋了。如想把⻩丹还原成铅,则要用葱⽩汁拌⼊⻩丹,慢火熬炒,等到有⻩汁流出时,倒出来就可得到铅了。  Www.IsJxS.CoM 
上一章   天工开物   下一章 ( → )
沙迦小说网提供了宋应星创作的小说《天工开物》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沙迦小说网给您更好的天工开物阅读体验.尽力最快速更新天工开物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